APP下载

培智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2018-09-06麦伟娟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智学校探讨生活化

麦伟娟

【摘 要】本文从新课标要求出发,提出针对智障学生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通过合理选用生活化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探究活动、结合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等策略,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培智学校 数学教学 生活化 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B-0140-02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生活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样的,针对智障学生开展数学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际生活与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有意识地将生活引入课堂学习,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实用化,不断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结合智障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事例来讲解数学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培智学校数学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展开探讨。

一、合理选用生活化教学内容

数学课本中的大部分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做好备课工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合理补充内容,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教师应该从教材中寻找生活素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为学生构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沟通桥梁。其次,教师应该结合教材,选取合适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会感到头疼,更何况智障学生。但不管是普通学生还是智障学生,他们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也了解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如加减运算、计数等。这些生活经验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资源。再次,在课前准备阶段,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教学作用,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以“大、小”这两个数学概念的教学为例,有些智障学生对“大、小”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如果教师只靠课本讲解,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感觉单调乏味。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如和“大、小”有关的生活场景:星期天有两个人来家里做客,姐姐是年龄大的那位,弟弟是年龄小的那位。客人到了需要准备两把椅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哪一把椅子大,哪一把椅子小?”“姐姐和弟弟谁坐大椅子?”引导学生明白应该让姐姐坐大椅子、弟弟坐小椅子。选用这样的生活场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大、小”这两个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的教学效果比单纯讲解课本更好。又如,对数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选用公交站牌、住宅上的门牌号、手机号码等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来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概念。这样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大有帮助。

二、开展生活化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与生活越贴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这一规律已经被心理学研究及教学实践所证明。因此,数学教师在对智障学生开展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使教学过程生活化,使教学真正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材,找到其中的生活素材,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为教学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新课标强调“做中学”,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知识;第二,实践活动必须服务于知识学习。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既能学习到数学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真正爱上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特点,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做中学”。教师可以准备一捆共八根筷子,让学生数一数,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家里来客人了,你帮妈妈摆筷子,该怎么摆呢?”问题提出后,学生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家中请客吃饭的生活场景,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知道每个座位前应该摆一双筷子,即两根筷子。这时,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这一捆筷子可以分配给几个人呢?”并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主人和客人动手操作,尝试分配筷子,由此引导学生写出筷子的数量 8 和每个人分配的筷子数量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得出答案是 4。然后教师在两个数字之间添加“÷”号,引导学生理解 8 是 2 的 4 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联系实物理解知识。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符合智障学生的直观性认知规律,通过引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三、结合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教学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不足,存在接受能力慢、感受力弱、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缺陷。因此,在对智障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更应该注意结合生活开展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创建生动直观、丰富有趣的数学课堂,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教学、微机教学、虚拟教学、移动教学等。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 iPad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可以从苹果应用商店 App Store 中下载一些益智类的教育游戏,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开展教学。在教学“认识整点”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平板电脑上设计交互活动,如认知钟表、填写日程表等,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了解整点的概念、读法与写法。同时,从应用商店下载一些教育游戏,如 sorting game、candy count、“幼儿园数学”系列、“宝宝巴士”、“数学王国”等,特别是“宝宝巴士”游戏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趣,非常适合智障学生。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堂不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唯一平台,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不能只限于课堂,而是要积极延伸到课外,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也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真正的生活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人民币”这个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堂超市”,让学生通过“课堂超市”购物活动体验真实的购物。同时组织智障学生来到真实的超市中进行购物,这样真实的环境能够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智障学生而言,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亦萍,曹才丽.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3(6)

[2]方国英,章 蓉.生活化教学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6)

[3]徐赛华,王得义.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教学[J].中国残疾人,2011(5)

[4]佟海霞.浅谈培智学校的数学生活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7(58)

(責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培智学校探讨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谈培智学校低学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
培智学校多元教育对象有效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培智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