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织密贫困群众“保障网”
2018-09-06蒋筱青
蒋筱青
加大统筹保障力度,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如何保障无收入、低收入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贫困群众在年老、患病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如何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南充市仪陇县积极调动各种资源打出社会保障扶贫“组合拳”。
一张明白卡
“对象范围”“参保缴费”“待遇享受”“问题解答”……在仪陇县医疗保险管理局制作的《仪陇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明白卡》上,医疗保障政策被简洁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张小小的明白卡,不仅成了贫困群众了解政策的“窗口”,更成了贫困群众看病就医的“掌中宝”。
“贫困户医疗保险个人参保费用谁来交?仪陇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7年到2020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所需个人费用由政府代为缴纳。”明白卡“参保缴费”一栏明确写道。为全面落实财政代缴政策,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仪陇县自2018年起以每人每年180元的标准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在2017年的基础上提高了30元。而医疗保障并不止于此,除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之外,仪陇县通关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卫生扶贫基金救助,织密了贫困群众看病治病的“保障网”。
仪陇县日兴镇星星村的林秋心,被诊断为全身性结核,但她们一家并不用为治疗费用发愁,全家将重心放在了林秋心的康复治疗上。小小的明白卡,给她们一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贫困户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结算,不缴纳住院金,免去住院起付钱,自己给的钱不超过住院总费用的10%;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外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保、补充医保等按规定报销后,个人难以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给予民政医疗救助、卫生扶贫基金救助。
2018年1月至4月,仪陇县贫困人口住院人次达13207人,医保基金支付5455.94万元,大病保险待遇支付296.11万元,补充医疗保险待遇支付14.63万元,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5.78%。另外,2015年至2018年4月,全县民政医疗救助共26.64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9461.55万元。
仪陇县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实施后,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但随着住院率和医疗费用的成倍增长,导致医保基金支出增长迅速,影响了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仪陇县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老百姓“自我防病”的能力。目前,仪陇县已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30个,通过“一个县级医院医生+一个乡镇卫生院医生、一个护士、一个公卫人员+村医”的模式进行签约服务,已实现以行政村为单位签约覆盖面达100%。
一份救助表
入伏后,日兴镇黎明村变得更加炎热起来。一头干练短发的彭莉平,一大早就去了村里的菌菇厂,趁着清晨的凉爽她赶紧给车间用来养香菇的椴木浇上水。如今的她年近40岁,却充满了干劲。“我们家条件本来就不好,有了娃娃以后,生活开支更大。”彭莉平理了理被電风扇吹乱的头发说道,“现在我在菌菇厂工作有收入,4岁的儿子陈诺上幼儿园也有补贴,生活逐渐有了奔头”。
彭莉平口中的“补贴”,其实是仪陇县发放的教育扶贫救助资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就读的子女,在享受现有教育保障制度和助学帮扶政策(包含学杂费、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基础上,仍存在与就学直接相关的特殊困难,给予每户每年500元至5000元之间的救助。
一份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的《2017年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受助学生信息台账》表中,从学前教育阶段到大学教育阶段的近40名受助学生的基本信息、就读学校、救助金额、发放情况等内容被详细记录。彭莉平儿子陈诺的信息也在其中:2017年11月24日,黎明村陈诺,金城幼儿园学前中班,已发放救助金额1000元。2017年,黎明村共计发放教育扶贫救助资金1.98万元。
黎明村党支部书记陈玉林介绍说:“学前教育阶段,主要对幼儿伙食费等进行救助;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学生购置校服、文具、辅导资料等方面;高中教育阶段,是对学生教辅资料、住宿费、生活费进行救助;高等教育阶段,包括学生交通费、学费、生活费等方面。”
根据《四川省教育扶贫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的救助程序有规可循:个人申请—村级初审—乡镇复审—县级教育部门审定—村上公示—拨付发放。陈玉林补充道:“村委会对各家各户情况比较熟悉,村级初审这块基本没什么问题。县上发放教育基金也是根据每户的实际困难情况发放,不搞‘一刀切和‘平均主义。”
在孩子的上学问题上,彭莉平没有了之前的焦虑,教育扶贫基金让她有了底气,现在她唯一的心愿就是期盼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一本宣传册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条件是什么?家庭收入如何认定?低保申请程序是什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怎么申请?这上面写得清楚明白。”仪陇县民政局局长姚意拿着一本《民政扶贫政策宣传手册》说,仪陇县民政局针对困难群众实施低保“兜底”政策,重点将整户丧失劳动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周宗禄一家是黎明村生活困难较大的一户,老两口岁数大了,没有劳动能力,其中一个又是残疾人,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和救助,基本生活都成问题。”陈玉林说道,“现在他家每月有340元的低保补助,他老伴儿每月有13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他俩每人每月还有75元的养老金,再加上他们在村里的菌菇厂、柑子园每年8200元的入股分红,日子过得还可以”。
新政镇七星桥村许廷故一家六口,儿子和儿媳妇患有尿毒症,他自己和妻子常年生病,经济十分困难。他家被纳入低保后,享受低保补差资金每月达到1337元。
“低保就是要‘兜底,要保障贫困群众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姚意强调说,“截至2018年二季度,仪陇县低保兜底对象为19021户58196人,共发放资金2301.68万元”。
然而,由于对低保申请对象经济状况等的核定手段有限,导致对其家庭财产状况等的调查准确性不高,这给民政局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我们畅通了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县低保局设置举报电话,各乡镇也有举报电话,同时民政部每年要进行一次专项纠察,提高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姚意补充道。
今年,通过专项纠察,仪陇县取消了不符合享受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4560人,经群众评议新纳入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对象5930人。姚意说:“目前,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58196人,已完成对象精准识别、标准足额发放,做到动态管理,有效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责编:范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