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8-09-06苟焕然
抓好教育扶贫,持续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巴州区委书记张平阳指出:“让每一名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既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期盼,也是党委政府的职责使命,更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
近年来,巴州区按照“标准化促均衡、全覆盖强救助、抓源头控辍学”思路,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播撒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希望种子。
标准化促均衡
最美的风景在乡村学校
“新农村修到哪里,标准化的学校就建到哪里,我们的娃娃在家门口就可以读書。”谈到学校建设,新庙村村民张树才内心充满了感激,“现在,村里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好的风景在学校”。
而在几年前,这对于村里人来说,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花溪乡新庙村校,仅仅是巴州区学校建设的一个缩影。这一切都得益于教育扶贫、“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助推脱贫和推动发展的头等大事,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巴州区委副书记余斌介绍,“仅2017年,我们就投入了2.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6.9万平方米、运动场5.5万平方米”。
从2014年开始,巴州区启动实施“农村学校提升工程”,累计投入教育资金5.85亿元,全区48所乡镇中心校全面达标,147所村校全部实现“十个一”。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既需要达标的阵地,更需要优秀的教师。
“近三年来,我们补充师资1143名,培训教师2.8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结构性紧缺的矛盾。”巴州区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苟中良介绍,既通过招考补充壮大师资队伍,又探索“一支、二派、三带”模式帮助提升农村教学水平,统筹安排17名优秀教师到村小支教,选派70余名中心校教师到村小任教,选派音体美、英语等120余名紧缺学科教师到村小流动教学,以强校带弱校、中心校带村小、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为激励广大教师到乡村支教,我们全面兑现有关补助政策。”苟中良说,“今年又有13人主动申请到农村支教”。
“一节音乐课结束,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离开教室,一双双眼睛流露出的依恋让我倍感不舍。”已连续多次到水宁寺镇香炉村支教的巴州区第三小学优秀教师刘逸岚说。
香炉村村民刘珍说:“现在名师来乡村,老师教得好,学校环境新,小孩在家门口读书,我就有时间干农活了。”
“名师送教”激活力,“校际联动”谱新篇。巴州区城区名校与20余所乡村薄弱学校结对抱团,共促教学理念提升,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全覆盖强救助
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得起学
14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生活的年纪,但王海涛的脸上却写满了忧愁。王海涛的母亲早年离家出走,仅靠父亲一人务工供养他和哥哥上学。2017年2月,王海涛又被确诊为梗阻性脑瘤,医治费用高达30余万元,让这个原本贫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在得知王海涛同学的情况后,一方面迅速向全校师生发出爱心倡议书,筹集医药费帮助及时医治;另一方面,在他享受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又为他申请了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曾口小学校长杨希国说道。
很快,2500元的教育扶贫救助基金送到了王海涛的手中,大家热情的帮助让王海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为资助贫困孩子上学,我们设立了500万元的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建立了国家政策性资助、地方财政补助、部门学校扶助、企业群众捐助‘四重保障机制,确保全区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因学返贫。”巴州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波介绍。
同样享受教育扶贫救助的还有曾口镇大柏树村的留守儿童柳倩,性格孤僻的她很快引起了班主任李老师的注意,通过了解,柳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从小和患有残疾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为了帮助柳倩完成学业,李老师不仅为她申请了1500元的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帮她免除了学费、申请了助学金,还积极为她寻找爱心企业家助学。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前教育阶段减免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给予寄宿生活补助;对2016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建档立卡大学生每年4000元学费和生活费补贴;全面落实“雨露计划”……为资助救助贫困学生上学,巴州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近年来,全区共发放建档立卡本专科生学费和生活补助、保教费减免、普通高中助学金、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各类教育资助补助资金2.8亿元,惠及学生34.1万人次,实现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救助全覆盖。
抓源头控辍学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再也不可能回学校读书了!”提起重返学校读书,杨玉仙激动不已。
杨玉仙是清江镇奇章中学高一学生,出生后就被父母遗弃,由养父独自一人抚养。2017年暑假,身患矽肺病的养父病情突然加重,懂事的杨玉仙决定弃学务工,挑起家庭重担。
得知杨玉仙辍学消息后,学校连同当地村“两委”千方百计劝她返回学校读书。
2018年2月,杨玉仙养父病情再次加重,经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杨玉仙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再次成了无人照顾的孤儿。
杨玉仙养父去世后,奇章中学教师到家中探望,得知村“两委”已为她办理了孤儿证和特困补助,上学无人照管成为她主要困难后,学校决定为她在校学习提供免费食宿。
解决了所有后顾之忧,3月9日上午,杨玉仙带着灿烂的微笑,在老师和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回到了学校。
对适龄辍学儿童进行劝返,对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巴州区广大教师在行动。
家住大和乡朱垭村的王杨萍,由于左眼失明、右眼严重近视,又患有癫痫病,思维能力有缺陷,因此她不能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大和小学教师鲜爱每周准时到王杨萍家中,对她进行画画技能和认物识字等内容教学,并指导家长为她做好康复训练工作。
“尽管送教上门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学校和老师们都凭着一颗爱心和责任心,坚持为残疾孩子送去最好的服务。”大和小学校长李树华表示。
确保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巴州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控辍保学,巴州区建立了区长、教育局长、乡长、村主任、校长、家长“六长责任制”,构建起联控联保检测机制。
“我们实行‘战区负责制,设立七大战区,选派62名干部到校蹲点督查,确保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位,目前全区无一名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杨波介绍。
精准控辍保学,斩断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登高望远,巴州区播撒的希望种子必将绽放绚丽之花、结出累累硕果!(作者单位:苟焕然/巴中市委组织部 冯学华/巴州区教育局)(责编:范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