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的市场化社会化监督

2018-09-06

检察风云 2018年16期
关键词:行业协会自律社会化

背景情况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上海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同时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市场化、社会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

问题及分析

虽然,上海总体食品安全状况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但在新形势下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的“痛点”,凸显了食品安全领域内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食品安全监管之“痛”。2016年以来,还有81.2%和79.1%的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和年产值不到2000万元。在监管过程中,由于行业“小、散、弱”这种状态,使得监管任务与资源投入难以协同。

2.食品安全源头之“痛”。“互联网+”时代背景中,网络平台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监管缺位”,政府执法检查结果也未打通和外卖平台资信连接的“最后一公里”,食品安全信息尚未实现全面的互通共享。

3.行业自律与社会化组织治理之“痛”。目前本市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仅占市场份额的10%左右,食品相关行业协会仅有40多家。如何加强行业自律、社会治理也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建议

基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痛点”,我们建议,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企业自我提升,并充分发挥社会化组织的力量,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来进一步提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效果。1.运用市场的力量,推动企业自律及自我提升:(1)合理依托“互联网+”商业平台的创新手段,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探索推广如上海大众点评网等网络平台型企业与工商总局合作互联网+食品安全的创新尝试,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积累的大量活跃、动态数据,一方面将用户投诉信息直接反馈到政府监管部门,另一方面也可将相关餐饮企业的处罚信息在推介平台上公布,让用户有自主选择权和更多的知情权,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进而提升本市的食品安全水平;(2)考虑设立食品安全的专项奖励和补贴项目,鼓励食品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投入。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中小型食品企业提供平台化、共享的检验技术支持。对配置检测检验设施设备、开展食品安全科技创新、购买先进设备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引進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管理专项人才等给予奖励等;(3)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食品安全质量。通过资质认证、商业责任保险等手段,提高产品入场标准,尤其注意对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进货关加强监管,避免无证无照产品公开进入流通渠道。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的“黑名单”制度,以消费者投诉和日常检测结果强化风险监控,引导企业实现食品安全自律。2.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1)有效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鼓励行业协会通过多种渠道,反映基层食品生产、流通企业诉求。在制定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时,征询食品行业协会、商会意见;(2)鼓励社会力量(如民间社团等)有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防范、食品安全事件后的紧急处理、进行食品安全风险沟通和常态化教育培训、行业内食品安全标准的自律检查等;(3)引导和培育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食品安全检测监管的全过程。通过购买第三方监管服务,委托第三方监管机构诊断、查找问题企业,并辅导、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不断完善政府实验室、社会第三方实验室、各基层监管所快检实验室以及企业自检实验室“四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体系,并着力依托第三方机构加强对中小型食品企业的日常检测、工艺提升等工作;(4)积极推动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库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在制定行业标准、法规政策等方面充分发挥专家咨询的重要作用,以及多学科、不同专业门类的专家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智库作用。

编辑:杨皓 15618210928@126.com

猜你喜欢

行业协会自律社会化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河北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以他律促自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