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通水期地下水数值模拟与补给分析

2018-09-06朱永广朱昶广许秀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8期
关键词:长沟通水调水

朱永广,朱昶广,许秀娟

(1.山东省济宁市水文局,山东 济宁 272000;2.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宁 272057)

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1.1 模型区域的划定

把梁济运河河道两侧10km范围内作为模型的研究区域,以两端边界为梁济运河入湖口为南部边界、柳长河八里湾泵站为北部边界,确定模型研究范围。模型研究范围如图1所示。

图1 模型区位置分布图

1.2 地下水监测资料收集

为开展模型研究工作,收集了关于梁济运河两侧25处水位站观测资料。区域内地下水位监测站点的均匀分布,均为潜水观测井,水位观测资料系列长度可达到要求,有效控制模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运动规律,能够满足模型研究的要求。

1.3 各个基本数据的处理

各个基本数据主要包括降水地下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下渗量、灌溉回归补给量,针对河道水位、河底高程、河道宽度、河床地质数据、渗透系数等数据的每一项要素进行数值输入,分别确定每一项数据其赋值。

2 数值模型的确立

2.1 参数的确定

降水地质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可依据济宁市水文局2006年编制的《济宁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成果;渗透系数的赋值范围在1.65×10-5~2.45×10-3m/d之间,其中含水层的纵向渗透系数是水平渗透系数的1/10;给水度取值在0.34~0.47之间;灌溉回归补给系数取0.2;潜水蒸发系数地下水埋藏深度0~2m采用0.23,地下水埋深2~4m采用0.12。

2.2 建立模型

以收集的动态观测井资料建立稳定流模型。经反复调参试验,模型区内观测井水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模型区稳定流流场拟合图

稳定流模型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校准程度,从水头校准图可以看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模型区的地下水流场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模型区稳定流校准程度图

根据稳定流水位观测值和计算值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稳定流水位观测值和计算值误差范围在-1.07%~1.33%之间,最大误差为1.33%,相应测井编号为M126101A,位于梁山县拳铺镇张庄村东500m,由于该测井距离河道较远,且水文地质参数确定误差影响,稳定流水位观测值和计算值误差产生较大影响。最小误差0.01%,相应测井编号为M126047A,位于韩垓镇李堂村东南50m。各测井绝对误差较小,模型区内观测井水位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

3 数值模拟与成果

3.1 调水资料收集

数值模拟资料选自南水北调东线试通水以来,历时较长、调水量较大的4次通水过程,将河道沿输水方向分为3段,分别由南四湖~长沟段26km、长沟~邓楼段32.3km和柳长河段21km组成。

3.2 模型成果分析

根据区域内收集的基本资料,建立了符合研究区域地下水系统的数据模型,将南水北调输水资料输入模型,并对地下水监测水位深入分析拟合,同时对区域内河道水量的渗漏情况进行研究。

以每次泵站调水开始时间作为数据模型模拟开始时间,将调水期间地下入渗补给量、潜水蒸发量及地表水水位等数据以日为单位,划分为不同的应力期进行数据赋值输入模型。通水期结束时间作为数据模型模拟结束时间,分别求得模型的RMS值、标准化RMS、相关系数,检查其是否达到了精度的要求,如果模型模拟的RMS值<1m、标准化的RMS值<10%的情况下,说明对精度的要求已经达到了模拟结果,也能够反映出模型区地下水流场的实际情况。各次调水模拟赋值及计算成果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4次调水模型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校准程度较好,在模型模拟结果收敛情况下,模型的RMS值均<1m,标准化RMS均<10%,相关系数均>0.90,达到了精度的要求。在模型水均衡区,统计四次调水总渗漏量、日均渗漏量及各河段总渗漏量、日平均渗漏量、占用调水量比例进行了计算统计分析,具体如下:

2013年6月9日调水时段输水对区域地下水补给量较大,补给区域主要集中在柳长河段与长沟泵站至邓楼泵站段,本次通水时段处于麦收、播种季节,受农业灌溉水量的影响,地下水大量的采集,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位平均下降到33.6m)。本时段利用河道输水对地下水大量补给,由于水农灌对地下水需求量的增加,区域内地下水位仍持续下降。

表1 输水河段数值模拟成果统计表

2013年10月23日通水时段在本次49d的通水过程中,梁济运河及柳长河输水河道渗漏量总数为76.6万m3,渗漏量平均值为1.56万m3/d。本时段河道输水渗漏量较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本次调水处于年末,区域地下用水量较小,对地下水开采量减小,因此地下水位基本稳定,并且处于较高状态(此时段地下水位平均值为34.3m),同时河道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水力坡度较小,使地下入渗水量降低。但综合来看,该时段内输水仍然对地下系统有一定补给。

2014年5月13日调水时段,梁济运河及柳长河输水河道总渗漏量为197.1万m3,平均渗漏量为16.43万m3/d。本次通水受农业灌溉影响,地下水的采集量的增大,使得地下水位急剧降低(该时段地下水位平均值为33.3m),与第一次通水地下水位仅相差0.3m,相对差距不大。同时梁济运河河槽输水量较大,加强了河道输水与地下水位之间的水力坡度,致使汛期几个月河道渗漏量的增大。两次通水过程中渗漏量的平均值基本相当,只是此次通水时间短于第一次通水时间,致使总渗漏量小于第一次通水。

2015年4月26日调水时段梁济运河及柳长河输水河道累计渗漏量达704.0万m3,平均20.11万m3/d,与其他通水时段相比,河道渗漏量为历次通水中最大。由于此时段处于麦收季节,对地下水的开采,降低了地下水位,该时段地下水平均水位为32.9m,使得河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水力坡度增大,两者之间的水力联系加强。在此次通水末期,在嘉祥县东部靠近输水河道的区域地下水位有较为明显的抬升,升幅约0.5m。在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的五六月份,该区域地下水位的抬升应是由于输水河道的渗漏补给引起的。

4 结论

(1)汛期前河道渗漏量

每次通水中,有三次通水时间处于4、5、6月,分别是2013年6月、2014年5月和2015年4~5月,此段时间的日平均渗漏量值在15~21万m3/d之间。在本时段内河道输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较大。

(2)汛后河道渗漏量

在历年通水过程中,2013年河道输水的日平均渗漏量值为1.56万m3/d,本时段河道输水渗漏量较小,本次于年末调水,农灌水量的需求较小,地下水采集量降低,河道输水时段河道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水力坡度变小,从而造成了地下入渗水量的降低,但河道通水对地下水还是有补给的。

(3)水力坡度是决定河道渗漏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在历年通水中,汛前通水时段,由于农田灌溉,地下水使用量较大,使得地下水位急剧降低,同时梁济运河河槽内的输水量较大,河道输水与地下水位之间的水力坡度增强,造成汛期前几个月河道渗漏量的增大。另外,在汛期过后的2013年10月通水时段,受汛期降水影响,区域内地下水位处于回升状态,同时水力坡度的减小,通水时间虽然较长,但与历次通水比较,其渗漏量反而是历次通水以来最小的。

(4)河道输水渗漏主要集中在长沟~邓楼段

在历年通水中,长沟河至邓楼段河道渗漏量占比最大,其次是柳长河段,最小的则是南四湖入湖口至长沟泵站段;在2013~2015年汛期的三次输水中,各河段渗漏量占比变化并不大,柳长河段占比约为16%,邓楼~长沟河段占比约为74%,南四湖~长沟河段约为10%。2013年底通水中,各段渗漏量占比有所变化,其中邓楼~长沟的渗漏量较大,占比48%;其次是柳长河占比达32%;最小的依然是南四湖~长沟河段占比20%。

猜你喜欢

长沟通水调水
2022 年春季永定河全线通水工作正式启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全线通水7 周年等
四川省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投用
长沟清水流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实施毓秀课程培养钟灵学子
长沟镇巧打旅游“牌”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大事件 高占位 精制作——湖北日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报道评述
膜下滴灌作物以肥调水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