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的关系

2018-09-06张亮亮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描述性洛阳市主观

□ 张亮亮(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人们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抑郁症等一系列疾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近几年,随着国内大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社会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关注度更高。随着教育节奏的加快,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主要表现在现代理念与传统理念之间的差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业与前途之间的焦虑等。这些问题全都考验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有许多人没有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已经病倒了。相反,还有许多人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愉悦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更为积极向上的一面,解决面对的难题,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提升生活质量,获得幸福人生。主观幸福感主要分为五个维度: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积极认知,情绪控制。

究其原因:第一,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释放内心的负性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第二,通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可以让自己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第三,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心理的自我承受能力,乐观面对生活,获得心理上的幸福感。

体育锻炼具有减轻压力,缓解疲劳和预防心理障碍等功能。所以,人们在面对各种挫折与困难的同时,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释放自己压力,增强心理承受的能力,即增强心理弹性,从心理上获得幸福感,正确审视自己,乐观面对生活。走出困境,获得幸福。这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本研究的对象是洛阳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的关系,并对洛阳市三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的369名大学生(年龄20.78±1.63)进行调查研究。

表1是此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其中男生179人(占48.51%),女生 190人(占 51.50%);大 73人(占 19.78%),大二 135人(占36.59%),大三 104 人(占 28.18%),大四 57 人(占 15.45%);文科类学生 240人(占65.04%),理工科学生129人(占 34.69%),规律锻炼人数 282人(占 76.42%),不规律锻炼人数 87人(占 23.58%)。通过对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见表1),男女比例与各年级大学生人数分布基本合理,本次调查是一个适当样本。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n=369)

1.2、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描述性统计(n=369)

由表2可以看出,洛阳市大学生大约每天活动一次的人数最多,达到32.8%;每次锻炼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人数最多,达到35.2%;以大锻炼量运动为主的学生最多,达到35%。以中小锻炼量运动为主的学生也达到了41.2%,说明洛阳市地区大学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且运动锻炼量差别较大,这可能与每个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有关系。

1.3、大学生体育锻炼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身体锻炼量得分统计

对于身体锻炼量的得分可以分为三个标准:(1)分数低于19分的为小锻炼量;(2)分数在20-42分之间的为中等锻炼量;(3)分数在43分以上的为大锻炼量。由表3可知,参与小锻炼量的大学生有169人 (占45.8%)。参与中等锻炼的大学生有62人 (占16.8%)。参与大锻炼量的大学生有138人(占37.4%)。

表3统计显示,从事小锻炼量运动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45.8%,而从事中等锻炼量以上的人数也占到了54.2%。这说明洛阳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多,并趋向于大锻炼量。洛阳市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比较重视,运动时间、锻炼量、频率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的检验,结合已有理论观点,研究从心理层面推断,体育锻炼可能通过影响心理弹性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即心理弹性是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一个中介变量。类似的研究在其他研究领域已经得到验证,而在体育锻炼领域尚未探讨,尤其是在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基础上,探究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并没有深入研究。此次将探讨出心理弹性是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有中介作用。

2.1、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采用双侧变量相关性分析大学生锻炼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其分析结果见表4。

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低度的显著相关关系(p=.000≤.050)r=0.289。即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关系不太高。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统计学差异显著(p=.006≤.050)。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相关关系。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与心理弹性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166>.050)。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关系并不太高。

2.2、大学生锻炼行为或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

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锻炼行为、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其分析结果见表5。

以锻炼行为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采用强行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锻炼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p=.006≤.050),解释了变异的 2%;(2)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p=.000≤.050),解释了变异的8.3%。

表5 大学生锻炼行为或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第1步)

2.3、心理弹性在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时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锻炼行为对心理弹性的相关关系,其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锻炼行为对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第2步)

为深入探讨锻炼行为、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综合影响,考察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是否显著,在上述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分步骤和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自变量锻炼行为对中介变量心理弹性预测效应并不显著(p=.166>.050)。

表7 体育锻炼和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第3步)

表7的自变量由锻炼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组成,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心理弹性预测作用皆显著。其中,因心理弹性的介入,锻炼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皆显著 (p≤.050),解释了变异的9.8%。

综合上述回归分析所得结果:(1)锻炼行为对心理弹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锻炼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2)因心理弹性的介入,锻炼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为9.8%。③锻炼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并不存在心理弹性这一中介变量。

3、研究结论

(1)洛阳市大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量越大,心理弹性越高,并随之提高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积极认知,情绪控制能力的增长增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2)洛阳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存在低度的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在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并无显著的中介作用;

(3)洛阳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量较大,并趋向于大锻炼量,且从事大锻炼量的运动时,心理弹性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

猜你喜欢

描述性洛阳市主观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洛阳市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一种基于英文网页描述性信息的摘要算法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