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提质升级严监管在行动
2018-09-06新产经林洁如
◎《新产经》林洁如
电商市场一片红火的背后,仿冒名牌、离谱低价、制假售假、粗制滥造……屡禁不止。近日,拼多多的上市,再次将大众的视线聚焦在对山寨假货的批判上,引发新一轮强化对电商平台监管的呼声。
“集体投诉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自己卖什么都管不了”“12315不受理咋回事”“有关部门应该管管”……
事实上,近年来,电商业的监管一直趋于严厉,形成多方合力,带动电商领域逐步成熟。
重拳下的“刷单”江湖
2016年9月,河南省工商部门查处了一个特大网络炒信团伙,该团伙以第三方网络炒信平台的形式经营,主要为京东电商平台的商家提供网络炒信服务。虚构交易数近500万单,总流水金额超17亿元,涉及两千余个京东商家,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涉案的两家网络公司分别作出行政处罚19万元和16万元人民币。
“炒信”行为严重扰乱电商市场的正常秩序。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政策针对“刷单”这一灰色产业链明确抵制并细化了相关规定。
禁止虚构原价在行动
对许多网民来说,“低价”优惠是其争相参与各大电商平台网红节抢购的一大诱因。在过去几年的“双十一”期间,也不乏部分不良商家在所谓的“低价”上玩弄伎俩,进行兜售假货,虚假宣传和价格虚标以欺骗消费者。很多所谓的“打破底价”,实际优惠其实非常有限,并没有实现价廉物美的承诺。
针对电商促销中的价格虚拟现象,国家工商总局2015年《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明确禁止虚构原价等,表示如果出现价格欺诈,将对相应公司进行查处。
2016年5月,国美在线同样因虚假价格问题被国家发改委处以50万元罚款。同年10月17日,北京市发改委对北京国美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罚款20万元,并公布了其32项价格违法行为。
2015年阿里巴巴与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推出“云桥”数据共享机制。阿里巴巴可以实时读取认监委CCC认证信息数据库,真正实现了线上商品有效、精准的品控管理,消费者网购商品将更安全、更放心。
2017年7月20日全国首例公开宣判的电商平台诉售假店铺案。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认定,被告的售假行为,对淘宝商誉造成损害,要求被告向淘宝赔偿12万元。
保护消费者权益
从最初的网购消费纠纷无法可依,到现在“7天无理由0秒响应”“上门取退”“只换不修”“超长质保”“上门安装”……网购方方面面的“花式”服务,让消费者充分享受着电商提供的优质服务体验。
相关政策的出台无疑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制度保障,而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也起到了震慑作用。
2015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提出,2016年要继续完善《消法》配套法规规章,推动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指导意见》,修改完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工作规则》等配套制度,强化消费维权的法律保障。
2016年9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电子商务12315投诉维权(杭州)中心和网络商品质量监测(杭州)中心落户杭州,两大中心将加强线上线下和跨区域的市场监管协作。
2016年12月19日我国首部电商领域的综合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规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技术管理措施,防止信息泄露、丢失、损毁,确保电子商务数据信息安全。草案还专门明确了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对进入第三方平台的经营者信息审查登记、检查监控,提供必要、可靠的交易环境和服务,公开公平公正制定交易规则等,进一步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电商征税
过去几年,强势的线上电商有力地冲击了传统零售业,实体零售店前景悲观的情绪席卷了整个市场。而6月21日,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一项法案:各州政府有权对电商的跨州销售征消费税,犹如重磅新闻炸响电商界。
电商征税并非一个新话题,早在2012年,淘宝+天猫销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时,就有观点认为我国对中小电商企业征税已势在必行。随后,也有相关的工作在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