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拼购崛起 需筑牢监管“防火墙”
2018-09-06新产经
◎《新产经》赵 碧
近日,拼多多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引发了众网友对于电商平台监管的又一轮“口舌战”。
大市场存隐忧
三年的时间,拼多多一直在狂奔,以其裂变式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这也似乎让业界看到了中国电商的又一风口,认为“拼团”这个模式可以被规模化复制,其中不乏传统电商的身影。
今年3月,京东加重了其早已上线的京东拼购的扶持力度,在六大事业部的频道都提供了入口,同月社交电商微选上线。几乎同时,淘宝低调上线了一款名为“淘宝特价版”的应用程序,主打小件低价商品,此外还有苏宁易购拼团,拼好货、品质团、好拼团等。
有人说,在电商红利成为过去的当下,传统电商例如阿里巴巴开始过渡到消费升级,完成了从线上的高增长,变成了线下服务的新零售布局。而拼多多能够成为一款全民应用,源自渠道下层以及抓住了长尾流量这个巨大的人群,通过社交引流+拼团模式撕开了一段缺口。
然而,拼多多的迅速崛起,人们在惊讶于其漂亮成绩的同时,拼多多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地鸡毛”。
道德绑架,你会收到微信好友发来的“考验友谊的时候到了”的链接,继而无缘无故被友谊绑架;虚假宣传,砍价商品的标注原价与市面价格相差巨大,收到的中奖通知其实是邀请用户的链接;低质、山寨、假货横行,体验感差,隐藏法律风险等,这些都是拼多多绕不过的问题。
有消息称,上市后深陷“假货”漩涡的拼多多终于下了狠心和狠手,果断启动“双打”行动,在短短的7天里,就关了1128家店铺。
而这些“黑料”也正是中国电商发展多年,一直到现在都还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缩影与集中体现。
正如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言,通过社交电商出来很多新的商业模式,社交电商的最大问题还是传统电商十几年没解决的问题,存在大量的假货、劣质货。
监管“一盘棋”
需要指出的是,社交电商是颠覆性的趋势,在社交电商逐渐兴起的当下,如何提升品牌形象,杜绝假货,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行业更加规范,是困扰整个社交电商的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针对电商平台上山寨、假货横行等诸多问题,更需要监管部门、电商平台、消费者等多方形成合力,探索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平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事实上,电商平台本身具备打假优势。电商平台应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严格把关、履行责任,有利于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分析人士指出,电商平台应该强化规则以便于查处假货,从而避免冗长诉讼,提高打假的效率。此外,电商平台掌握的大量数据和销售信息,也是打假的有力证据。
“平台企业要提高入驻门槛,彻底改变广告竞价规则,避免‘价高者得’的情况。”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曾表示,建立“打假”信息对全行业和全社会公示的制度,在起到对客户消费警示作用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多个电商平台协同打假,不良商家在一个平台售假被查,随后会在其他的电商平台被下架处理。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新产经》采访时认为,“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社交电商,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永远都是留存转化最关键的一环。而假货多、品控难等问题,可能会成为社交电商平台发展的绊脚石。未来谁能在仓储、物流、品控、消费者增值服务上做更多,谁将有机会胜出。”
然而,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提高违法成本,构建责任追究体系,创新监管形成合力。
《新产经》注意到,相关专项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展开。除了8月初打出的一记重拳——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各地知识产权局进行为期4个月的电子商务领域专项整治之外,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2018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方案”,将严厉查处制售侵权假冒伪劣网络商品行为、探索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
也有法律人士表示,要真正做到投诉有效、消除假货,有必要设立简便高效的反馈管理机制,构建责任追究体系,降低消费者的反馈成本,并采取奖励机制,充分发挥消费者作为电商打假监督员的积极作用。
值得庆幸的是,电子商务法形成法律草案已有一年半,预计2018年颁布实施。同时,有媒体报道,国家监管部门目前正在进行社交电商法律规范与监管的课题研究,将尽快明确社交电商平台、商家和技术提供者的责任边界,通过监管、法律手段解决传销、刷屏、侵害个人隐私等问题。这也是社交电商乃至整个行业有望得以正向循环的基础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