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中特殊环境下的承压水控制
2018-09-06匙文成
匙文成
1.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3;2. 上海建筑改建与持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1103
1 工程概况
上海星港国际中心一期、二期工程基坑长约220 m,宽约140 m,基坑面积达30 440 m2。大部分地下6层,主楼区域挖土深度29.6 m(集水井挖土最深处35.3 m),裙房区域挖土深度27.3 m;邻近轨交12号线车站侧地下5层,挖土深度23.2 m。
基坑东、南、西三侧紧邻市政道路,道路下各类重要管线密集,基坑围护结构与最近管线距离仅4 m。北侧与由轨交12号线项目公司代建的地下3层结构外墙(地下连续墙)共墙,并距离提篮桥站19~25 m。以上管线和地铁车站均处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的影响范围内(图1)。
图1 星港国际中心一期、二期项目基坑示意
2 承压水特点
工程勘察报告揭示,本工程场地内承压水主要为⑤3t层、⑧2层微承压水和⑦层、⑨层承压水,对本工程有直接影响的为⑦层承压水及⑤3t层、⑧2层微承压水。塔楼最深挖深部位35.3 m,接近于⑨层临界开挖深度。经分析,本工程承压水降水具有以下2个显著特点:
1)场地地质状况较特殊,开挖层以下有高承压水头的承压含水层。由于超深,涉及⑤3t层、⑧2层微承压水和第⑦层承压水的降压要求。消防电梯集水井开挖深度接近第⑨层承压水层临界开挖深度。降水期间⑨层承压水补充水量理论上非常充沛,日出水量较大。
2)本基坑规模超大、超深又紧邻地铁,为控制基坑开挖变形,开挖过程必然要采取分坑、盆式分区、分段施工措施。这些措施会造成基坑分坑数量较多,且坑与坑之间开挖施工存在相互制约条件。这些特性决定了本工程承压水的降水时间较一般工程会更长,对周边管线和地铁变形控制难度更大。
3 技术路线确定
为平衡“基坑安全”与“周边环境影响”,本工程基坑降水从围护方案设计和降水方案设计两方面策划。
3.1 围护方案设计
把整个基坑设计成封闭系统,使地下连续墙趾进入⑧1黏土层,隔离⑤3t层微承压水、⑦层承压水基坑内外的联通,降低这两层承压水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在地下连续墙外围再增设一道止水效果较好的TRD工法搅拌墙作为止水帷幕,进一步隔断浅层水和第⑤3t层微承压水对坑内的联系。
对消防电梯井深坑进行满堂加固,提高坑底土抗承压水的安全储备。满堂加固施工工艺采用高压旋喷桩挡土加固,RJP工法旋喷桩封底加固。
3.2 降水方案设计
一是通过前期进行单井、多井抽水试验来掌握承压水层土体、水头特性,从降压井布井设计上进行优化,减少降压井的数量,降低总抽水量。
二是在正式运营前,通过群井抽水试验对降压井设计进行佐证,根据基坑阶梯状的特点及按需抽水原则制订实施方案。结合时空效应,以阶梯状降水、分段降水方式,降低抽水总量,从而使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
4 降水井设计
4.1 设计阶段抽水试验
由于地质特性特殊,又第一次面对如此深度的基坑降压井设计,无同类工程可供参考,我们在施工现场设置了14口降水井作单井、多井抽水试验,为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提供依据(表1、图2)。
表1 含水层初始水位
图2 单井出水量与降深关系曲线
4.1.1 单井试验结论
单井抽水试验成果如表2所示。
表2 单井抽水试验成果
4.1.2 群井试验结论
群井抽水试验在3口井同时抽水8 d左右,观测井最大水位降深达到14.85 m,预测近处最大沉降达到14.45 mm。
4.2 地面沉降预测
方案设计完成后针对降水工程进行了专项的降低微、承压水水位的数值模拟分析,并对降水效果及降水影响作出了初步的评估。
4.2.1 泄压井模拟预测
利用抽水试验所建立的地下水模型,结合地下连续墙和抽水试验井的结构,在基坑内布设深度为48 m泄压降水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降深分布。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在A-1区基坑内布置10口第⑦层泄压井,在B区基坑内布置8口第⑦层泄压井,降水20 d后水位已经稳定,基坑各部承压水水头下降到安全水位高度(图3)。
图3 基坑开挖分区
4.2.2 降压井模拟预测
通过模拟估算,在A-1区、A-2区和B区基坑内分别布置7口(含1口观测井)、6口(含1口观测井)和3口(含1口观测井)降压井。根据模拟结果,布设的降压井能够满足基坑开挖的要求。
4.2.3 减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
对于第⑦层承压含水层,本工程中基坑围护地下连续墙理论上已将第⑦层承压含水层完全隔断,在地下连续墙不发生渗漏的情况下,坑内减压降水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对于第⑧2层微承压含水层,本次针对基坑开挖后所需要的最大安全降深的工况进行沉降计算。A-1区基坑减压降水最终引起坑外地表最大沉降为5.0 mm,B区减压降水最终引起坑外地表最大沉降为2.0 mm。
4.3 降水方案设计
在通过现场各承压水含水层的单井、群井抽水试验获得水文参数的基础上,建立承压水基坑降水数值模拟模型(Visual Modflow 软件模拟计算),模拟承压水降水对周边环境沉降的影响,设计降压井(泄压井)数量和布局。降、泄压井数量如表3所示。
表3 降水深井工作量
考虑到坑内承压水抽水时可能会造成坑外承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地铁安全,在靠近地铁一侧增加5口⑦层回灌井。结合地铁埋深明确坑外承压水位累积变化幅度超过1 m时启动回灌。
5 方案实施
5.1 降水井的降水运行
减压降水运行过程中,项目部每天根据基坑周围的监测资料及时了解、分析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效控制降水运行。
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由设计单位提供基础及上部结构的抗浮力,并在确保承压水水头压力不大于抗浮力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减压井的开启数量,直至停止降水运行。降压井运行时,每天进行水位观测,在满足抗承压水的挖土分块区域不开启其他降压井,尽量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降压井运行时根据挖土计划提前启动降压井并加强水位观测,满足要求时才开挖。
5.2 坑外回灌井运行
第6层土开挖期间,随着泄压井的陆续开启,坑外观测井的水位标高持续下降,并逐渐逼近报警值,为延缓坑外水位下降趋势,保护地铁设施,2015年4月8日回灌井开始常压回灌,常压下单井回灌量7~20 m3/d。运行一段时间后,地铁侧坑外承压水的水头高度下降幅度趋缓,改善效果明显。回灌一直持续到大底板施工完成后,方停止回灌。
5.3 利用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安排施工工序
从保护地铁及周边环境、工程进度、场地布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基坑采取分坑施工。首先同时开挖施工A-1、A-2区;待A-1、A-2区裙房区域底板完成并达到强度,继续向上回筑施工时,开始开挖B区;待B区底板完成浇筑后,开始开挖C区:另外待B区B5层板达到强度且C区底板完成浇筑后,B区与C区同步拆撑回筑;待A-1、A-2区出±0.00 m后,开始开挖D-1、D-2区。
针对基坑底板面积大、施工时间长、承压水隐患大的情况,塔楼区域底板分2次浇捣。
6 承压水控制效果
通过信息化监测,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承压水的水位与支护结构的状态,并及时反馈到设计与施工中去,控制了基坑变形,确保了地铁运营的安全。在整个施工阶段,基坑围护与地铁运营变形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基坑地下连续墙测斜报警值100 mm,最大倾斜点CX15,最大累计变化量71.9 mm,所处深度22.0 m。
邻近地铁侧,最大倾斜点CX42,最大累计变化量63.8 mm,所处深度20.5 m。
7 结语
星港国际中心一期、二期项目深基坑工程历时近8个月,总结出以下几条施工经验,希望能够对同类型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指导意义:
1)本工程地下连续墙外围采用TRD工法搅拌墙(墙深41 m)作为止水帷幕,隔断浅层水和第⑤3t层微承压水与坑内的联系。实际上,如果止水帷幕再增加14 m深度,即可隔绝⑦层承压水对坑内的补给,避免由于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问题造成A-1区⑦层坑内外水位的联动影响,后续也不用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可以节省大量的工期及提升经济效益,并增加基坑开挖的安全系数。
2)地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基础信息缺乏,其施工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所以围护设计方案需预留充分的安全保险系数。纵观本工程的围护设计方案,着重通过深坑满堂加固、地下连续墙隔绝⑦层承压水等措施提高坑底土抗承压水的安全储备,确保深基坑施工的安全。
3)后期施工时围绕“合理布井、按需抽水、适时回灌”等施工措施,通过信息化监测,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承压水的水位与支护结构的状态,并及时反馈到设计与施工中去,控制了基坑变形,确保了地铁运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