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2018-09-05李保忠

党政干部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共产党宣言

李保忠

[摘  要]《共产党宣言》的恒久魅力,更重要地表现在它对当代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价值。《共产党宣言》的历史特点,可以用6个“最”来概括:最早的共产党党纲;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序言最多的著作;传播最多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500年来改变人类命运最有影响的宣言之一;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文译本。即使在当今,《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依然熠熠生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历史特点;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12-0033-08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恒久魅力,不仅表现在它产生的广阔时代背景及理论自身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上,也不仅表现在对过去一个多世纪人类历史的巨大影响,更重要地表现在它对当代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宣言》的历史特点

在卷帙浩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宣言》应该是名列榜首。这篇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辉的著作,不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是别的任何著作都代替不了的。正是由于《宣言》这种独特的地位,以及它的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论证,才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从国际影响和我们中国人的视野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宣言》的历史特点,可以用6个“最”来概括:

1.最早的共产党党纲。从1847年春天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全力投入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建工作。这一年的冬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恩格斯被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准备“把党的基本原则规定下来并公布于世”,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的第一篇序言中把《共产党宣言》称作“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因此,《共产党宣言》就是全世界共产党人最早的纲领。

2.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写下很多的著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列宁却把《共产党宣言》和《哲学的贫困》列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列宁认为《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对马克思的学说“做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3.序言最多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前后共为《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前两篇是他们合写的,后五篇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单独写的。恩格斯在马克思离世以后的第一篇序言中沉痛地说:“本版序言,不幸只能由我一个人署名了。”在这七篇序言中,《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本人论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和经历、基本思想和任务,以及如何运用书中的基本原理等重要问题;同时,还对《共产党宣言》作了重要补充。这样,就使得《共产党宣言》的序言同正文构成了一个严密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是颇引人注目的。

4.传播最多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的时候,就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弗来米文、丹麦文等六种文字公布于世。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写第一篇序言时,除了德文版翻印了12次,英文有三种新译本外,又增加了波兰文本和俄文本。1877年,恩格斯曾说《共产党宣言》被译成欧洲几乎所有的文字。1885年,恩格斯又说“它已遍历全世界,差不多译成了所有各种文字”。到了1888年,恩格斯则总结说:“《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据有关资料介绍,《共产党宣言》在全球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到上个世纪末,已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1000多种版本。它不仅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的必读著作,而且成为西方许多国家大学生乃至中学生的必读书。例如,美利坚合众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必读的21种书目中,就把《共产党宣言》列为必读书之一。这21本书都是经过时间的淘洗而被全人类所公认的真正经典。[1]从此可以看出美国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可以看出作为人类经典之一的《宣言》的魅力。

5.500年来改变人类命运最有影响的宣言之一。2005年1月,中国社会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改变人类命运的八大宣言》的书。这本书的作者认为,世界500年来,有八大宣言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按时间发表的顺序,八大宣言是:《宗教改革宣言》(1517年),《独立宣言》(1776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解放宣言》(1862年),《和平宣言》(1919年),《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妇女宣言》(1979年)。实际上这八大宣言的性质并不相同,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但无论如何,《共产党宣言》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是无疑的。正如英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兰·瑞安指出:“马克思1883年去世时,谁也没有预言他和恩格斯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设想的‘革命的幽灵将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的一股主要动力。”[2]432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世界范围内共产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847年到20世纪20年代,是共产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末苏东剧变,是共产党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苏联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西方各國共产党的发展几经反复,总体趋势力量下降。苏东剧变至今,是共产党陷入空前困境,在低潮中反思并稳步前进时期。执政的共产党由原来的15个减至5个。除中国以外的各国共产党总人数从4400多万锐减至1000多万。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共产党都锐意变革,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1998年,在102个国家中还有149个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100多万,党员人数过万的有36个,执政的有5个,参政的有20个。[3]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全世界共有150多个共产党,党员总人数过亿。其中资本主义国家有120多个共产党,有党员近千万,共产主义仍是多数发达国家共产党继续坚持的奋斗目标。原苏东国家有共产党约30个,党员总数100万左右。特别需要指出的,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勃勃生机,给进步人类和世界共产党提供了中国经验。从此仍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在当今的巨大影响。

6.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文译本。中国人最早见到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1920年8月由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翻译的。这是《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也是中文发行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1921年的新年,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不久,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把《共产党宣言》中的口号抄录在贺年片的背后。陈望道和小组成员纷纷上街散发,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了《共产党宣言》。他们欢呼:“共产主义的‘幽灵游荡到上海来了!”

为什么在当时要翻译《共产党宣言》,当然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关,也与当时建党的两个主要人物李大钊、陈独秀更有直接关系。1920年2月,陈独秀被迫离开北京,避往上海。天还没亮,李大钊扮成账房先生,乘一辆骡车送陈独秀出城。他从怀里取出一本英文小册子,郑重交给陈独秀:这是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出来的,想办法把它译成中文,欲知马克思主义为何物,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这是第一把开锁钥匙,中国的出路和希望就在这里。这样陈独秀就带着英文版的《宣言》到了上海。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中央的玻璃专柜中,陈列着两本薄薄的小册子,纸张微微泛黄,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滄桑,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首版本和9月再版本。这两版宣言被后人称为《共产党宣言》“姐妹本”,能够同时收藏这两个版本,殊为难得。两本小册子,加起来不过百页有余,却承载着共产主义信仰的无穷力量。

《共产党宣言》发表72年后,中文全译本在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式问世了。它的问世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而使近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知道,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曾有很多著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如古代的《论语》《道德经》等,那么在近代特别是近百年来影响中华民族命运最重要的著作是什么?那就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而且影响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比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改变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我们的党章和宪法中,都明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宣言》的历史地位与特点,决定了《宣言》这部历史文献不可能是应景之作,它是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时代的里程碑,它是一个伟大政党诞生的宣言书,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产生的标志。《宣言》发表至今170年的历史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进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使在当今,《宣言》的时代价值依然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价值。列宁当年在讲到《宣言》的价值时,特别强调的就是“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这里所说的“新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就是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的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穴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雪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穴无产阶级?雪,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穴资产阶级?雪下解放出来”。后来,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将唯物史观系统扼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4]83

正是由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才实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观上的空前大革命。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理论的长期独占统治,使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从而开创了社会科学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历史本身和历史科学的发展。也正是由唯物史观的创立,才是无产阶级真正具有了阶级意识,具有了精神上的武器,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所以,毛泽东曾说过,当年读了《共产党宣言》,才知道在阶级社会中,人类是划分为阶级的,是有阶级斗争的。学习《宣言》,主要是学会了阶级分析的方法。他强调,中国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就由过去的精神被动转变为精神主动。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正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问题的典范。他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而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今天,唯物史观仍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锐利思想武器。改革开放说到底,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那些部分。由此可见,《宣言》中最具魅力、最有生命力的,正是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所在。正因此,恩格斯在去世前半年曾告诫我们:“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406可以把这段话看成是恩格斯留给我们的一条遗训。

2.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从事的一项中心研究任务,就是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奠定理论基础。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了现代资产阶级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尤其是赞扬了“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同时,也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6]405,406因此,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的主要国家并没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那么《宣言》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还有没有价值呢?当然有,这些价值笔者认为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产阶级所有制的本质并未改变。资产阶级所有制说到底就是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制。《宣言》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有在不断产生的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殖”[6]415的典型特征至今仍丝毫未变。无产阶级的特点在于它自己没有生产资料,因此只得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也就是只得遭受资本主义的剥削。《宣言》里说,工人“只有当他们能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才能找到工作”。他们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劳动工具”,劳动对他们来说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不仅如此,“机器越推广,分工越细致,劳动量也就越增加”,[6]407而劳动是被资本家占有的,也就是对工人的剥削越来越加剧了,其结果是社会财富越来越向极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办的《金融与发展》杂志公布的数据,美国最富有的1%群体占有全国财富之比,20世纪70年代为10%,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为23.5%,2009年高达40%,而80%社会中下层群体仅享有全国财富的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列茨2011年5月在美國《名利场》杂志发表《1%的“民富、民治、民享”》的文章,猛烈抨击金融寡头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控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阿兰·图海纳也指出:“日益增长的不平等到处都在发生,在美国尤其明显。19世纪末,首席执行官和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曾经是25倍,现在则是惊人的400倍,这是极其疯狂的。贫富之间的变化如此急剧,一些极靠前的人不断靠前,而那些跟不上的人则被越来越远地甩在后面。在这一方面,欧洲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尽管没有美国那么严重。”[7]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在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局面。这本书的主题是研究资本主义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皮凯蒂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之下,不仅资本的所有者会从国民收入中逐渐攫取更多的份额,而且劳动收入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份额用来供养一群从自身利益出发、垄断支付系统的“超级经理人”。皮凯蒂声称,这样一个“富人”阶层具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影响力的社会,无论如何都称不上一个好社会。皮凯蒂强调,他之所以不断提醒人们重视当前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并不是为了让社会走向财产均分,而是让人类社会避开比“镀金时代”更糟糕的悲剧。

二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本质并未改变。《宣言》在论述资产阶级发展及其他的上层建筑方面也是独到且极其深刻的。指出,资产阶级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政治上的成就相伴随。“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6]402后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进一步指出,国家“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因此,古代的国家首先是奴隶主用来镇压奴隶的国家,封建国家是贵族用来镇压农奴和依附农的机关,现代的代议制的国家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工具。”[8]168这充分说明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一种为经济服务的力量,是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当代资主义国家虽然有它的社会功能的作用,但本质上仍是垄断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归根到底是为资本家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难怪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在这里得到了一个像数学一样精确的证明:为什么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9]221

三是资产阶级试图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塑造整个世界的本质并未改变。《宣言》中深刻地分析:由于经济上的成就和文化的优势,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在物质生产占有统治地位的同时,也一步步取得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治,在向全世界倾销商品的同时,也同时把自己的观念、文化等意识形态推向世界,一句话,它总想“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6]404回顾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展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分析的无比正确。从资本的原始积累到殖民地扩张,从产品的倾销到战争的发动,从宗教的传播到文化的渗透,从暗杀不听话的国家首脑到颠覆不听指挥的国家政权,资产阶级用众多的手段就是要达到一个目的: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为自己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数百年来国际资产阶级塑造世界的手段虽有变化,但这一本质丝毫没有改变。

3.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

《宣言》直接讲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地方并不多,但作为一个纲领性文献,《宣言》还是一般地、原则地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发展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宣言》第二章的最后部分,以及此前形成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两个文件中。在经历了苏联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100年发展的实践后,当时马克思恩格斯一些远见卓识现在看来还是极具时代价值的。

一是关于上升为统治阶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问题。《宣言》第二章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的表述为:“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6]421,304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表述为:“实行财产公有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通过民主的国家制度达到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10]379实际上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高度重视民主问题,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完全有权把‘民主一词写到自己旗帜上。”[4]664这里告诫未来的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一方面要勇于使用国家的暴力职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内部要善于运用民主的制度解决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非常重视包括完善创新民主形式在内的国家政权建设,他甚至提出“要向资产阶级学习。他们善于保持自己的阶级统治,他们有我们非有不可的经验;拒绝吸取这种经验,就是妄自尊大,就会对革命有极大的危害。”[11]395列宁还强调,不把政治制度彻底民主化,不确立共和制和真正地保证人民专政,就不能保持革命的胜利果实。联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其因素固然是综合的,但长期忽视国家制度中民主建设是一个关键原因。

二是关于运用国家政权,尽快提高生产力和对外交往的水平问题。《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6]421这里体现的正是唯物史观,即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怎样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比如他们在1845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做了很有见地的研究。该书中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是因为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就必然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这个时候全部陈腐的东西就会死灰复燃。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才能促进一切民族的发展,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从而促进世界交往的普遍化。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宣言》中所讲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后,要“尽可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正是这些思想的延伸和进一步高度的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快速发展,“一带一路”的快速推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的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遍布全球各地,这正是《宣言》的时代价值在当今世界最有力的印证。

三是关于消灭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问题。这是一个在现实中争论比较大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宣言》中确有几段经典的表述:“共产主义的特征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6]414《宣言》中这里的表述,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应该说疑义不大,主要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人们对《宣言》中的这些思想有不同看法了。不少人認为,要么《宣言》的这个表述有问题,要么是现实背离了《宣言》的思想。其实这里既有对《宣言》的误解,也有改革进程中因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某些不足而导致的现实的误解。

《宣言》因为是纲领,所以在行文上不得不采取压缩式、精炼式的语言,这样容易给后人带来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消灭私有制”便是其中一例。例如,《宣言》中只讲到“消灭私有制”,但怎样消灭?在什么时间段消灭?不同国家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等,并没有也不可能具体展开论述,如果那样去写,就不是纲领,而是论著了。如果我们把《宣言》与之前写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两个文件结合起来研究,或许能更全面地理解“消灭私有制”的思想。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第十五个问题:“你们打算一下子就用财产公有来代替今天的社会制度吗?答:我们不想这样做。群众的发展是不能命令的。它受到群众生活条件的发展的制约,因而是逐步前进的。”[10]373《共产主义原理》第十七个问题:“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6]304结合这两处的论述,我们有理由认为,《宣言》中提出的“消灭私有制”,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当然如果仅就“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这个特定的私有制来说,是肯定要消灭的,而且时间不会太久。所以,《宣言》特别强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说明“消灭私有制”,在《宣言》中是有特定指向的。

四是关于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促进人民的幸福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问题。按照《宣言》的设想,推翻旧制度以后,“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422这是一个伟大的设想,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这个联合体,是“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这个联合体会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在这个联合体里,人们将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除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灭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之间的融合,从而使社会全体成员完全自由的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成为全面的发展,成为高度文明的人,成为真善美集于一身的人。

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追求共同体的幸福,让人民有幸福感。《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共讲了22个问题,就有两个问题谈到幸福。第五个问题中表述“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不可分割的。”第十三个问题表述“只有在机器和其他发明有可能向全体社会成员展示出获得全面教育和幸福生活的前景时,共产主义才出现。共产主义是关于奴隶、农奴或手工业者不可能实现而只有无产者才可能实现的那种解放的学说。”[10]374这里实际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仍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4.搞好共产党尤其是执政的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价值

《共产党宣言》顾名思义,它不是什么其他政党的宣言,而是共产党人的宣言书、是共产党人的宣誓书。因此,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纲领,《宣言》对全世界共产党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执政的共产党的建设,其价值和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一是坚持共产党的革命性问题。《宣言》表明,共产党的产生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忠实代表,它“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要为无产阶级谋利益,共产党人面对的是经济上占有生产资料、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的而且是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因此,要推翻旧世界,要建设新世界,要使无产阶级获得经济解放和政治解放,取得当家做主的地位,无产阶级对代表他的先锋队即共产党必然提出很高的革命性要求,舍此无法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此外,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推翻统治阶级,还因为无产阶级只有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肮脏的东西,才能建立社会的新基础。所以,《宣言》中强调“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的伟大之处,也是共产党人革命性之彻底的根本表现,通俗地讲,就是共产党及其代表的无产阶级不仅要革旧社会、旧制度、剥削阶级的“命”,也要革自己身上与新社会、新制度、新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传统的“命”,这就是《宣言》中“两个最彻底决裂”精髓所在,也是马克思提出的“不断革命”的真正含义所在。十月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执政的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如果不能真正代表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如果丧失了革命性的要求,就会失去进取心,就可能贪图享乐,就可能慢慢引起自身的霉变,苏东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无不与此有关。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治理的铁的事实告诉我们,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党的革命性质,提出执政党要善于“自我革命”,要勇于经受“革命性锻造”等,是何等的正确,这与《宣言》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二是坚持共产党的先进性问题。由于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在斗争的各个阶段上,又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宣言》特别强调“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即共产党的先进性设立了两个基本条件:在实际斗争中是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在思想上是被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锋战士。想想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老一辈革命家身上那种坚定的革命立场,顽强的革命斗志,无私的奉献精神,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想想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想想在共和国近70年不同发展阶段上千百万英模和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他们就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生动体现,他们的精神感天动地,铸就了我们今天的辉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只有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革命导师的教导,我们才能在复杂的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奋力前行中遵循正确的方向。

三是坚持共产党理想的崇高性问题。《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是最大公无私的,这一点决定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彻底性。共产党人没有私心,它是整个无产阶级的代表,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它坚持人民的利益至上,这一切,凝聚在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理想——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便产生了它的崇高性。工人阶级的利益与以往一切阶级(不仅包括剥削阶级而且包括被剥削阶级)利益都根本不同,它在本质上是超阶级的。因为无产阶级不仅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正如《宣言》中指出的,共产党人不但要消除阶级对立,而且要消除阶级存在本身,它的目的不是以获取国家政权为目标,而是要最终废除国家,使公共權力失去政治性质,从而把国家送进历史博物馆和青铜器放到一起去。因此,工人阶级的利益也就是全人类的利益。就是说,共产党人除了全人类的利益再没有其他的利益。《宣言》中第二章最后一段所描述的正是共产党人对社会整体的终极关怀与个体终极关怀的辩证统一,从而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中的核心理念。可以说,在所有信仰的理论世界中,没有哪种信仰对社会和个人的终极关怀能够与《宣言》中所指出的社会和个人的终极关怀相提并论。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愿景之所以具有不可抗拒的信仰魅力,正是由于它一方面基于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展现了科学真理性的魅力,另一方面它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主体性目标,展现了价值合理性的魅力。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内在地包含着社会终极关怀和个人终极关怀,而且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这种信仰理想的崇高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正是170年来世界共产党人生生不息、前仆后继、奋斗不止的动力和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联合国也将此写入相关决议。仔细想想,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成功运用,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命运勇于担当的体现,这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才能做到。

恩格斯曾经指出:“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12]526我们坚信,只要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愈发展现出它的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石翔.美国中学生必读书导读本[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英]阿兰·瑞安.论政治(下)[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6.

[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世界沧桑150年[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李长久.对资本主义的几点认识[J].红旗文稿,2012,(0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资本论(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列宁全集(3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责任编辑  宋桂祝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共产党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