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姚泽炎 黄金水道上的“刀尖行走者”
2018-09-05
“左满舵、慢车、微速进、航向165……”江苏南通江面上,长江引航员姚泽炎发出一连串指令,引领马来西亚4万吨级的“奠特拉”号巨轮左闪右躲,穿越如“过江之鲫”般的船阵……对于引航过无数大船的姚泽炎来说,“奠特拉”号这样的巨轮再常见不过,但他没有丝毫懈怠。
引航,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危险性仅次于矿工和试飞员。30多年来,姚泽炎共引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舶7000多艘次,船舶吨位达70(X)多万。在他看来,做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安下心来、专心致志。他在业内被称为金牌引航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长江黄金水道服务标兵、全国十佳引航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前不久,长江引航中心成立了“姚泽炎班组引航工作室”。未来,姚泽炎和他的同事,将在黄金水道上继续他们的刀尖上行走……
货真价实的“金牌引航员”
外轮进江,迎接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引航员,外轮出江,相送的最后一个中国人也是引航员。因此,业内常常把引航员比作“水上第一国门”。 性格往往决定命运。姚泽炎善良厚道,内心执着,遇事冷静,似乎天生具备优秀引航员的特质。在外籍船舶“浮动的国土”上,他常常面带微笑,展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儒家风范。
在全国1688名引航员中,姚泽炎是货真价实的“金牌引航员”。从事引航工作30年,姚泽炎共引领了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的船舶7000多艘次,引航里程达60万公里,相当绕行地球15圈,从未发生事故,甚至连碰碰擦擦的事都没有。这是个奇迹!据悉,长江江苏段是世界内河通航密度最大的水域,断面流量最高达5000艘次,大型海轮航行在弯曲狭窄的航段,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
长江引航员就是肩负着对进出长江各潜的外国籍船舶实施强制引航、为港航企业提供引航服务,保证船舶和港口安全重要职责的人。
1964年,姚泽炎生于江苏如皋。水乡的孩子大多从小好水,姚泽炎更喜欢撑小船玩儿。驾驭小船一摇一摆的美妙感觉,在他内心慢慢长成一个职业梦想。上世纪80年代初,姚泽炎历经炼狱,终于如愿考入武汉河运专科学校海港引航专业——业内称之为长江引航的“黄埔军校”。
一双神奇的上帝之手
1985年,姚泽炎22岁,在师傅的带领下第一次走上外轮驾驶台。在高大的希腊船长面前,他难以抑制生手的胆怯。调试外轮上新型雷达时,他手有些哆嗦。外国船长看着,很是不满:“引水员先生,请我们的值班驾驶员帮你把雷达调好吧!”姚泽炎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南通潜是1982年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港口之一,那时候,老外们总有些傲慢。
在航运发达国家,引航员是多学科复合型人才,需要5—10年远洋船长的资历。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引航事业也处于初级阶段。第一次当见习引航的屈辱经历,让姚泽炎懂得要成为合格引航员,就必须刻苦学习,技艺精湛,才能在船上挺起脊梁,不辱第一国门形象的使命。
自那以后,姚泽炎便勤练苦学,除了各种类型船舶驾引技术外,他苦学水文气象学、管理学、流体力学、心理学、英语、外交礼仪等多方面知识。他爱钻研雷达、GPs等现代化设备,能用简单方法修正电子海图航标移位,能通过雷达、AIS、目测,迅速确定船位,判断什么时候能追上前船,在何处追越,何处会船,时间精确到一分钟。
姚泽炎还有一个好习惯,每次引航经历都详细记录。2009年4月13日采访姚泽炎时,记者在他家中看到,引航日记足有上百本。除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各类手绘图,详细标注着航道、水文、气象、各类船舶操作性能等航行数据。他的日记,将船性、人性、水性融为一体,如同一本长江引航“百科全书”。学习、实践、总结,日积月累,姚泽炎成长为一名高级引航员。也因此,在主机失灵、巨轮失控的情况卜.他也能驾引船舶安全停泊。
有一次,一艘225米的外国大型货轮因主机失灵差点撞向浅滩,船上人员惊慌失措。站在引航位的姚泽炎当机立断,凭借娴熟的引航技术和超凡的胆识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外国船员称赞他“有一双神奇的上帝之手”。
姚泽炎把这些难忘经历比喻为“刀尖上的行走”。他告诉记者,30多年的引航生涯里,几乎每年都会遇到此类情况。“把世界引向长江,把长江推向世界。”他说,随着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长江航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今的长江港口规模吞吐量较30多年前提升了30多倍,年进出海轮数量达6万多艘,成为世界上最繁忙、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他们一起吃苦的幸福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女人。在姚泽炎心里,妻子陈青就是这样的女人。
一位长辈曾经告诉过记者:“结婚就要找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两个人太过相同,相处时则会常常吵架。”与姚泽炎完全不同,陈青是个性格外向的人,说话声音洪亮,且语速很快。
第一次相亲,陈青对姚泽炎很不“来电”,肤色黑黑的,眼睛也不大。依照脾气,陈青没打算再见第二次。几周过去了,姚泽炎完成引航任务后.委托介绍人传话给陈青,希望约会。出入意料的是,姚泽炎这次约了陈青全家。他买了5张电影票,请陈青的父母和弟弟一起看电影。这个“便宜”的举动却赢得了陈青全家人的好感。“找丈夫就要找个老实有孝心的人”,在家人的极力撮合I、,1992年,他们喜结良缘。然而,婚后生活来去匆匆,离别成为这对夫妻的生活主旋律。陈青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的同时,也常因担惊受怕而整夜辗转难眠。
一次,姚泽炎执行任务时不慎摔跤。为避免调换引航员耽误船期,他强忍剧痛,硬是把“安克丸”轮引出了长江,而后,又将“希望艾斯”轮引至南通。完成引航任务后,他被送到南通附属医院,拍片检查是膑骨骨裂。当妻子知道他在太仓就将骨头摔坏了,责问他:“为什么不在太仓就进医院?”姚泽炎却说:“你知道这条大船耽误一天就损失几万美元呀,更何况码头商还在等着!”为此,妻子唯一的选择只有默默祈祷。陈青說:“曾经后悔嫁给他,成为引航员的家属需要太多的勇气,爱他也并不容易,但我仍感谢人生路上有他,苦一点也愿意,苦一点也是幸福的!”
2010年4月27日,对于长江引航中心南通引航站一级引航员姚泽炎来说,是个值得庆贺的好日子。这一天,他和全国各行各业2984名优秀劳动者受到国务院的隆重表彰,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至高荣誉。
邢大军据《解放军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