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王维禅意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2018-09-05杨希祥翁春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王维

杨希祥 翁春梅

摘 要: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在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中蕴含着空灵禅悟的哲理,又通过对自然物象空寂境界的描写表现诗人任性超然的风采和情趣。然而,王维却始终未能跳脱现实羁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对王维诗作的研究,以探究其禅意与现实之间矛盾冲突。

关键词:王维 禅意与现实 矛盾冲突

王维,史称“诗佛”,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诗句,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 “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但是,王维的禅意却屡屡迷失在滚滚红尘之中,他的“禅意”与“现实”却屡屡发生了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佛教结缘又积极入世,热衷政治

王维,字摩诘,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本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中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的文章,述及王维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以大唐开元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入般涅盘于荐福僧坊。门人明空等,建塔于长安城南毕原。人天会葬,涕泗如雨。禅师之不可得法如此。其世行遗教,如一切贤圣。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铭曰:呜呼人天尊!全身舍利在毕原。”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他在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长期吃斋,每天请数十名僧人吃饭,退朝之后,焚香独坐,诵经念佛。又如《终南别业》,则在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描写中蕴含禅意:[1]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歌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信佛教,在辋川别墅赏景怡情,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的超然风采。

但是,王维又是一位积极入世,热衷政治的社会活动家。他在青少年时期,就聪穎过人,才华出众。十五岁时来到京城长安,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很快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新宠,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一说状元),仍得益于皇室宗亲岐王李隆范和九公主,这在《旧唐书》中确有记载。王维热衷政治,善于逢迎的品质初见端倪。

二、寄情山水又无法割舍名利场

王维寄情山水,在他的诗歌中随处可见,像《山居秋暝》《竹里馆》《终南别业》《鹿柴》等很多不朽的诗作,集中反映了他的这种情感。王维还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之东的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如《鹿柴》所写的完全是王维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作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紧接着用“人语响”来反衬山林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沉寂;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一缕夕阳的返照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更点缀了环境的凄清、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同样《竹里馆》所写的也完全是一种空寂的境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相伴。他欣赏着环境的冷漠,体验着内心的孤独,沉浸在一种寂的快乐之中。特别是《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又是何等的超然物外又冲谈闲散呀!

但是王维又不能够真正放下仕途官场的诱惑,像陶渊明那样毅然诀别官场。他先是依靠宰相张九龄,张九龄失势后又依附权相李林甫。史载唐明皇一次游览骊山后赋诗,李林甫拍马屁和了一首,王维竟然又和了李林甫一首《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寒山天仗里,温谷幔城中。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出游逢牧马,罢猎有非熊。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其中大大恭维了李林甫一通。王维对官场名利的追逐由此可见一斑。

三、忠于李唐王朝又身不由己担任叛军伪职

忠君思想应该是封建文人的道德追求和人格底线。但是王维在安史之乱中又一次摇摆不定,迷失了自我。[2]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没来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为他的诗名很大,安禄山派人将他迎到洛阳,拘于菩提寺,委之以伪职,万般无奈之中,王维当了安禄山的给事中。[3]

但王维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一天,安禄山在洛阳禁苑中的凝碧池宴“群臣”,命被俘梨园诸工奏乐,诸工皆哭,乐师雷海清将乐器扔在地上,向着西方痛哭,叛军士兵将他碎尸示众。王维听说此事,含泪赋成一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至德二年(757年),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有人提出王维凝碧宫诗可证其忠于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己官职以赎兄罪,唐肃宗特此原谅了他,不但不杀,而且还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可谓不幸中之大幸。

这个事件尽管事出有因,并非出自王维的本心,历史和我们也都想为王维开脱,但王维“摇摆人”的人格形象仍然无法消除。

王维,不管他的诗歌成就和文学地位如何了不得,但是,退去光环后,他仍是一个正常的、世俗的、有着普通人的情欲和精神追求的人,他的这种犹豫不定,患得患失,正是他作为普通人最为真实的一面。追求“禅意”却又屡屡迷失在“现实”之中,这才是历史上最真实的王维。

参考文献

[1]史双之.论王维的佛教思想及其禅意诗[J].法音,1986(4).

[2]马缘园.王维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2006.

[3]《中国禅学思想史》 洪修平,人民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偷袭与反偷袭
谁是谁
家庭伦理剧中的叙事模式与类型分化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