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台突破困境重在从“心”开始

2018-09-05何家迅

新闻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栏目受众初心

何家迅

【摘 要】当前地市台面临困境,从业者普遍感到日子不好过。但只要我们用心读懂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应坚定“初心”,激发“雄心”;有了雄心,就会融入匠心;坚守匠心,就会迸发使命情怀;有了这种情怀,就会将视野和激情嫁接在持久的工作热情上,打磨出上乘的作品,赢得受众的青睐。

【关键词】地市台;根植热土;坚定“初心” ;彰显使命

随着移动新媒体咄咄逼人、风行天下的态势,地市台遭遇“心态失衡”、关注度下降之困。曾一度风光无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地市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显得焦灼难熬。有的人哀声不断,似乎染上几分浮躁之气。地市台面对新的媒体竞争环境所表现出的无奈,实际上暴露出能力、水平的不足。要想破困境,焕生机,就必须自觉地沉下去,问民所需;主动地走出去,学人所长;积极地赶上去,补己所短;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欲修其身,先正其心”。何为心?心者,世界观之谓也。党的十九大报告(下称《报告》)开篇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对广电人来说,在经历风雨的捶打、岁月的洗练后,是否还能“我心依旧”。地市台记者能否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有“心”无“心”大相径庭。这困境那困境,其本质是心境。地市台破困境,重在从“心”开始。

一、从“心”开始,要坚定初心,执着追梦

不忘初心,就是力量。在媒体竞争激烈,地市台从业人员哀音不绝于耳的当下,用心体会《报告》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含义,对于坚定“初心”,执着追梦就显得尤为重要。“哀莫大于心死”,面对困境,更能使人清醒、明白:虽然生活很辛苦,但只要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会心甘情愿。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记者就是要把新闻现场当作战场,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用心血和汗水,明辨真伪,挺直腰杆,站稳立场,发出强音,否则,就是不作为、不稱职。记者不是一般地反映世界,而是要传递有新闻价值、一定的震撼、一定的回味、一定的启迪和一定的兴趣的信息,这才是广电新闻人执着追梦之所在。

笔者采制的《“光明驿站”为爱筑梦》的录音专题报道,荣获2017年度安徽新闻奖(广播类)一等奖。获此省级大奖,不是一日之功,可以说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在2018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宿州供电公司开展“童心齐向党·结对迎新年”——职工子女牵手留守儿童联谊活动,内容直抵孩子们的心灵,更触动笔者的情感和灵感。笔者以此为切入点,结合五年追踪报道关爱留守儿童的经历,用精彩、珍贵的录音资料、动人的故事,以爱贯穿全文,综合彰显爱心企业自2012年创建安徽首个“光明驿站”以来的善举。新闻专题播出后,感染了很多受众,促使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到“光明驿站”中来,这样的正能量,诠释了 “大爱撑天”的主题。

二、从“心”开始,要根植热土,贴近需求

(一)以受众需求决定目标

随风漂泊的航船,如果没有方向,什么样的风都不是顺风。对于地市台记者来说,“初心”就意味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自觉。当前,记者采写的新闻真正能直抵人们心灵的,几乎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有些记者淡忘了初心,出勤不出力,不思考受众的需求,“挖到篮子里就是菜”,只是在应付“官差”,播出所谓的新闻,受众不买账。传播视角的偏离和传受关系的错位,导致传受之间缺乏交流,缺少认同感。地市台根植在百姓生活,跃动在城市化进程,搏击在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只要立足本土,深挖潜能,贴近目标受众的需求,就能创作出有地方特色的好作品。

2016年,宿州台的参评作品《天价彩礼:小康路上的“绊脚石”》荣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该作品之所以能获奖,就是因为记者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精准地揭示了当前农村“天价彩礼”的婚嫁陋习,从而促使了地方政府《乡规民约》的出台,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该作品给人的启示,就是记者要做到有“心”。这个“心”,就是为民解忧的初心、对职业的忠心、下沉一线的决心、问计于民的虚心、善于同官民的交心、对民疾苦的关心、为民的尽心,最终落实到与民心连心。

(二)以传播效果赢得受众

不把用户放在心上,别指望用户拿我们当回事。传播效果的体现,实质上是强化用户意识,心中装着用户,重视用户反馈,加强与用户互动,及时把用户的需求、意见落实到报道中,让报道真正对用户有效用,能够引起用户的关注、喜爱,这样才能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而有些记者只满足于官样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时政新闻中的会议报道尤其突出。先是一大串领导的出席名单,后是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会议强调等“八股味”报道充斥荧屏,而观众最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信息,报道恰恰没有提到。

只有满足受众的需要,新闻报道才能被认同。地市台要想成为有力的引导者,必须了解新传播平台的特性,在全力打造新传播平台的同时,在被海量信息淹没的世界里,要主动帮助受众更方便地做出选择,引导正向的生活价值观,由此在媒体竞争中,重塑公信力。实践证明,硬件建设是拓展新闻节目影响力的基础,软件建设则是赢得公信力的关键。

(三)以品牌栏目抢占市场

地市台最了解当地受众的收视习惯、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内容生产的定位更易精准,市场需求更易把握。地市台完全可以借助自身成熟的采编队伍和强大的生产能力,追踪热点新闻、关注时代的变迁,用精致的报道,应对网络上的粗糙信息,从内容入手,拓展传播市场。由此,必须精准办好节目,进一步打造难以替代的品牌栏目。要办好品牌栏目,就必须把新闻内容的地域性和贴近性的优势发挥好。这样才能获得独特的比较优势,为受众提供有效服务,从而彰显地市台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要想办好栏目,就要善于捕捉与受众在思想认识上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从单向的传与受的关系向双方对话与互动关系转变,这考验着记者的功力。同时,必须借助品牌经营的知识和力量。只有把节目当成产品,实现产品向品牌的过渡,才能使栏目脱颖而出,这就涉及到做节目是在追求有意思,还是追求有意义;是在乎量,还是在乎质;是在将就,还是在讲究,这是栏目制片人必须思考的课题。

宿州台品牌栏目《直播宿州》, “源于您的生活,来自我们的报道”是该栏目的主旨。自2004年创办以来,以“生动的新闻现场,快捷的第一时间,贴近平民的新闻视角”为构成要素,内容锁定宿州本地发生的事件,并密切关注对百姓产生一定影响的讯息,10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广告创收一直处于全台的前列。

三、从“心”开始,要勇于担当,彰显使命

勇于担当,是内心深处、心甘情愿承载使命的一种情怀。当前,地市台面对困境,大多抱怨是新媒体的冲击、经济形势的影响,但很少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存在令人担忧的现象:“看菜吃饭”,多给多发、少给少发、不给不发。这种行为,与广电新闻人的担当、使命格格不入。

(一)勇破“瓶颈”,强化责任

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能改变自己。不在状态,老是埋怨的思想应坚决克服。“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面对困境应把压力变为动力,从被动“应付官差”,转化为“主动出击”;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弱项”所在,集思广益下气力补好“弱项”;建好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内容紧扣时代主题,让节目出彩;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抢占舆论制高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队伍主人翁意识,才是破困境的根本。

(二)执着追求,增强使命感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笔者在20多年新闻一线采访中,虽然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但初心不改,神圣的使命感促使笔者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干。经受了采访中风雨兼程的磨难、艰辛,感受了每年荣获省市级奖项的内心踏实。

支撑笔者愈挫愈勇的动力,就是对所报道的事件,不仅仅做一个反映者,还要能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并产生影响力。浅水喧哗,静水流深。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流中,谁能在众说纷纭中“慧眼识珠”,谁就是赢家。

笔者曾做了一条“假冒伪劣商品被焚烧之后”的新闻,反响较大。当时,笔者没有把着力点放在轰轰烈烈的焚烧场面上作报道,而是聚焦在执法部门一烧了之后,当地农民哄抢未烧完的残余物的事情上。这条新闻被省台采用,并作了单条播发,还加了编后话。不仅受到省台编辑的表扬,还受到当地工商部门领导的赞赏。

(三)用心投入,创出佳作

用心摸清受众的关注点,着力寻求多方需求的结合点,是地市台记者的功力所在,尤其是舆论监督,要把选题集中在党和政府要干、百姓盼干、媒体能干之事上。

荣获安徽新闻奖二等奖的“低保保谁?”,就是一个实例。

2012年4月,宿州台《深度730》栏目组接到不少观众打来电话反映:一些村的村干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违反低保政策,出现乱发低保款现象。栏目组积极与市民政部门沟通,赢得了他们的支持、配合,在历时半个多月的采访过程中,业务精干的低保科科长全程参与,确保了采访的质量和报道的导向。系列报道制作完成后,记者起了《低保出“猫腻”,村民有质疑》《低保“高压线”,触电就要办》《低保政策好,落实出高招》三个标题,引起了观众看了上篇,还想看下篇的欲望。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这也是“用心”的结果。

四、从“心”开始,要匠心独运,不负厚望

“百事通不如一技精”。《报告》倡导“弘扬工匠精神”,我們理应心中有目标,干中有激情,手中有绝技,做事求极致,才不负时代厚望。

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策划的栏目、设定的主题、采访的内容、表现的手法,心里要时刻想着受众是“撼”还是“烦”;我们在每一次采访中,对每一行文字的打磨、每一句同期声的筛选、每一个细节的捕捉、每一个画面的剪辑,都要想方设法强化思想的魅力、情怀的感染力。如果记者不能随时与初心的激情相伴,要想使作品出彩是不可能的,记者的骨子里要充满着想出精品的信念。

身处基层的记者要把新时代涌现出的新事物新现象,融进所拍摄的镜头中,让激情在笔墨中绽放,将泥土的清香、丰收的热度、发展有序的节奏,及时快捷地传送给世人。实践证明,地市台新闻节目能否得到受众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是否有慧眼匠心、能否切中公众的需求。

结语

传播平台、渠道再多,网络再发达,如果不激发“心”的生机,要想使困境有转机、所做的新闻深入人心,那是自欺欺人。对党的忠心、对人民的爱心、对业务的匠心、对社会的责任心,是我们的天职;舍我其谁的担当,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精神;问题不回避、压力不躲闪、困难不推诿,是我们的心态;善于寻找传播点、共鸣点,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带着真情,扎根基层,创新创优创奇迹,是我们的使命;以感恩之心,回报给予我们智慧和力量的土地,是我们的情怀!只要“初心”高照、雄心闯关、匠心执着,就没有什么破不了的困境。

(作者: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栏目受众初心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不灭的初心(节选)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Baa, Baa, Black Sheep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曲艺受众分析
征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