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藏甲骨文释读与研究

2018-09-05郭妍利

考古与文物 2018年3期
关键词:卜辞甲骨中华书局

郭妍利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成文的古代文献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文明的早期结晶”[1],也是世界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国内不少机构对本单位所藏的甲骨进行彻底整理和研究,促进了甲骨学研究的纵深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收藏的70片甲骨[2],其中一部分已被《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收录,但大多数小片有字甲骨从未发表过,且已发表的馆藏甲骨有些字迹不清。为加强甲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非常有必要对这批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我们对其进行了拓印和照相,将之一并发表。

一、甲骨释读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所藏的有字甲骨共65片,下面按其时代先后加以叙述。

1. SDB0049-4 (《合集》13844)卜甲 一期(组)

□未卜,□貞:□征□疾[3]。

卜辞的“征”字,常用作动词,有征伐、进犯或打击之义[4],但此辞的“征”,可能用作人名(图一)。

图一 SDB0049-4

图二 SDB0050-3

图三 SDB0049-3

图四 SDB0050-8

图五 SDB0051-10

图六 SDB0049-6

2.SDB0050-3 (《合集》12329) 卜甲 一期(图二)

自今庚至乙[不]其雨。

3.SDB0049-3 (《合集》12959) 卜甲 一期(图三)

4. SDB0050-8 (《合集》6791) 卜甲 一期(1)目入。

为卜甲之右甲尾。第(1)辞“目入”属甲尾记事刻辞[5],“目”为人名,“入”为动词,表示贡入、贡纳。全辞意为此片卜甲是由目贡纳的[6]。

第(2)辞之“方”,指一个北方草原民族,武丁时期经常进犯商王朝[7]。“敦”为有关军事行动的动词,指敦伐或逼迫、围攻之义[8]。“方其敦”意为方来围攻商王朝某地(图四)。

5. SDB0051-10 卜甲 一期(賓组)(图五)

6. SDB0049-6( 《合集》15078) 卜甲 一期(賓组)

7. SDB0053-3 (《合集》15625正反,《掇》二297) 卜甲 一期(賓组)

图七 SDB0053-3

图八 SDB0066-4

图九 SDB0066-8

图一〇 SDB0052-4

图一一 SDB0049-7+SDB0049-9

正:(1)貞:翌癸酉尞三牛。

反面第(1)辞为甲桥记事刻辞。该辞最后一字作 ,胡厚宣认为“应释气,读为取”[11]。可从。“自□气”,表示该龟甲取自某地。

反面第(2)辞最后一个字为“星”。甲骨文中的星字有两种意义:其一,指天上的星辰;其二,表示气象,为晴天[12]。此辞之“星”应指后者。

第(1)辞之“告”为祭名,是上告神祖之祭[13]。告祭的对象是祖辛,祈求他给予福佑(图八 )。

9.SDB0066-8 (《合集》15704) 卜甲 一期(賓组)

此条的卜辞在《合集》释文中作为两条卜辞:第1辞为“勿乎”,第2辞为“……之……酒祏。一”。《类纂》释作一条辞,“……逐……有……祏”。从照片、拓片看,前面应有“勿呼”二字,“勿”字前还有一字,太残,似“貞”字之下部。“”字前的一个字,非“之”字,其下部从止,但上部竖笔直,不似“逐”,待考。该字在此条卜辞中作人名。最后的“祏”,即石制作的神主[14]。全辞大意是卜问不要呼叫某人祭、侑祭石主吗(图九)?

10. SDB0052-4 卜骨 一期(賓组)(图一〇)

11. SDB0049-7+SDB0049-9 卜甲 一期(賓组)

□□ [卜],殼 [貞]:隹其雨。[15]一。

殼,是武丁时期重要的貞人名(图一一)。

12.SDB0052-5 卜骨 一期(賓组)

賓,武丁时期常见的貞人名。全辞缺字多,意义未明(图一二)。

13.SDB0066-10 (《合集》12682) 卜甲 一期(賓组)

图一二 SDB0052-5

图一三 SDB0066-10

图一四 SDB0051-5

图一五 SDB0053-2

(2)二。

(3)二。

正面第(1)辞之“从雨”,卜辞屡见,郭沫若读“从”为“縦”,以为就是急雨、骤雨[16]。于省吾释“从”为“顺”,认为“从雨”即“顺雨”[17]。在卜辞中,求雨的舞祭之后,常见“有从雨”,故于氏之说较为合理,可从。

14.SDB0051-5( 《合集》12083) 卜甲 一期(賓组)

《合集释文》漏释第一个辛字(图一四)。

15.SDB0053-2 (《合集》19257,《合集》8281重出,《掇》二200) 卜甲 一期(賓组)

16.SDB0049-14( 《合集》209) 卜骨 一期(賓组)

羌,是在商王朝西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在甲骨文的田猎和战争卜辞中常见“獲羌”一词,其意为擒获羌人。殷王朝将擒获的羌人主要用作祭祀时的人牲(图一六)。

图一六 SDB0049-14

图一七 SDB0051-8

图一八 SDB0051-9

图一九 SDB0066-6

图二〇 SDB0052-2

17.SDB0051-8( 《合集》7555) 卜甲 一期(賓组)

在有关军事行动的卜辞中,屡见“王比”某诸侯征伐某方的内容。辞中的“比”字,可释为“率领”,即商王率领诸侯军队出征[19](图一七)。

18. SDB0051-9 (《合集》5921) 卜甲 一期(賓组)

此片的以()字,在《合集释文》及《类纂》中均未释出,现观拓片及甲骨实物,该字是很清楚的。“以”字在甲骨文中用为动词,有致送之义[20](图一八)。

甲骨文的“執”字,常作动词,为捕执之义;但有时也作名词,称被捕执之人。此条卜辞缺字多,全辞意义不清。

19.SDB0066-6 (《合集》17626) 骨臼 一期(賓组)

20. SDB0052-2 (《合集》17424正、臼,《合集》17588重出) 卜骨 一期(賓组)

臼:壬午邑示八屯 。

骨臼所刻之辞,属于有关卜骨来源的记事刻辞。《合集释文》将最后一字释为“”,非是,该字应为 。“邑”为人名,“示”用作动词,有交纳、奉献之义[22]。“屯”指一对牛胛骨[23]。“ ”,人名,是胛骨的收存保管者[24]。全辞之意为:壬午日,邑向殷王朝的占卜机构交纳了八对牛肩胛骨,由 收存保管(图二〇)。

图二一 SDB0053-10

图二二 SDB0050-7

图二三 SDB0050-11

21.SDB0053-10 (《合集》690,即《掇》二193) 卜骨 一期(賓组)

此版字中填墨,文字极清晰(图二一)。

(4)一。

22.SDB0050-7 卜甲 一期(賓组)

“般”,即 般,人名,是武丁时期的重臣(图二二)。

23. SDB0050-11 (《 合 集 》3149) 卜 甲一期(賓组)

24.SDB0066-5 骨臼 一期(賓组)

正:二告。

二告,是记录卜兆情况的兆记,亦称兆辞,常见于賓组甲骨上。

25.SDB0066-3( 《合集》3150) 卜甲 一期(賓组)

26.SDB0053-6 (《合集》8407,《合集》27758重出,《掇》二199) 卜甲 一期(賓组)

戈,人名(图二六)。

27.SDB0053-4(《合补》867,《掇》二194) 卜骨 一期(賓组)

图二四 SDB0066-5

图二五 SDB0066-3

图二六 SDB0053-6

蔡哲茂、林宏明将此片(图二七,左上下)与《合集》14009正、《史购》116二片相缀合(见林宏明:《契合集》82),成为较大的一片(图二七,右)。其辞为:

(4)二。

(5)三 小告。

(6)二告。

(7)□告。

“婦妌”,是武丁的配偶之一。甲骨文中有关占卜婦妌生育的卜辞有数十条,此片是其中的一条。“”,读为嘉[26],卜辞言生育之事,生男为嘉,生女为不嘉[27]。

28.SDB0049-11 卜甲 一期(賓组)

(1)不玄黽。

(2)二告。

第(1)辞是第一期卜辞中常见的兆辞(或称兆记)。此辞的意义学界众说纷纭[28],杨向奎将之释为“不玄冥”,谓不模糊,即兆象明晰[29],较为合理(图二八)。

29.SDB0050-4 卜甲 一期(賓组)(图二九)

(1)不玄黽。

(2)二。

30.SDB0049-8 卜骨 一期(賓组)(图三〇)

(1)不玄黽。

(2)二告。

(3)二。

31.SDB0053-7 (《掇》二 204) 卜甲 一期(賓组)(图三一)

(1)二告。

(2)二。

32.SDB0050-12 卜甲 一期(賓组)(图三二)

图二七 SDB0053-4

二告。

33.SDB0051-12 (《合集》8432) 卜甲 一期(賓组)(图三三)

34.SDB0050-10 卜甲 一期(图三四)

35.SDB0050-9 卜甲 一期(賓组)(图三五)

36.SDB0050-2 卜甲 一期(賓组)(图三六)

37.SDB0051-2 卜甲 一期(賓组)(图三七)

38.SDB0051-6 卜甲 一期(賓组)

“壬”字右边有一字,只存部分,其右边与下部还有笔划,未识(图三八)。

39.SDB0051-1 卜甲 一期(賓组)(图三九)

40.SDB0049-12 卜甲 一期(賓组)

甲骨卜辞的河,有时指黄河,但大多数是指先公,即祖先神。这条卜辞缺字多,未知其意义(图四〇)。

41.SDB0051-13 卜甲 一期(賓组)(图四一)

42.SDB0051-4 卜甲 一期(賓组)

“日”后一字,似“友”字之上部(图四二)。

图二八 SDB0049-11

图二九 SDB0050-4

图三〇 SDB0049-8

图三一 SDB0053-7

图三二 SDB0050-12

图三三 SDB0051-12

图三四 SDB0050-10

图三五 SDB0050-9

图三六 SDB0050-2

图三七 SDB0051-2

图三八 SDB0051-6

图三九 SDB0051-1

图四〇 SDB0049-12

图四一 SDB0051-13

图四二 SDB0051-4

图四三 SDB0050-6

“隹”字之左侧,有一残字,存下部,未识(图四三)。

44.SDB0051-7 卜甲 一期(賓组)

,像以手抓捕跽跪之人,为俘虏之通称。卜辞中的 ,常用作祭祀时的人牲(图四四)。

45.SDB0051-11 卜甲(反) 一期(賓组)

甲骨文之“御”,通常用作动词,有三种意义:一、祭名;二、抵御;三、用[30]。本辞缺字多,意义未知(图四五)。

46.SDB0050-14 卜甲 一期(图四六)

47.SDB0049-5 卜甲(反) 一期(賓组)(图四七)

48.SDB0051-3 卜甲 一期

此片中“戊”、“戌”二字,折柲,似“午组卜辞”字体(图四八)。

49.SDB0066-12 卜甲(反) 一期

(1)于翌辛酉入。

“辛”字上方字迹较为模糊(图四九)。

50.SDB0049-1 卜甲(反) 一期(賓组)

“貞”字之下方有一字,残下部,未识,应为人名(图五〇)。

图四四 SDB0051-7

图四五 SDB0051-11

图四六 SDB0050-14

图四七 SDB0049-5

图四八 SDB0051-3

图四九 SDB0066-12

图五〇 SDB0049-1

图五一 SDB0066-2

51.SDB0066-2 卜甲(图五一)

二。

52.SDB0066-9 卜甲(反)(图五二)

一。

53.SDB0050-13 卜甲

骨面腐蚀较甚,有残字,未识(图五三)。

54.SDB0049-13 卜甲

正:一。

反面有一字,字形与耒相似,是否如此,待考(图五四)。

55.SDB0049-10 卜甲 一期(图五五)

(2)三。

56.SDB0052-3(《合集》23708) 卜骨 二期(出组)

图五二 SDB0066-9

图五三 SDB0050-13

图五四 SDB0049-13

57.SDB0052-1卜骨 二期(出组)(图五七)

58.SDB0053-8(《掇》二211) 卜甲 二期(出组)

这是各期卜辞中常见的卜旬辞,卜问下一旬有无灾祸(图五八)。

59.SDB0066-7 卜骨 四期(历组)[33]

图五五 SDB0049-10

图五六 SDB0052-3

图五七 SDB0052-1

图五八 SDB0053-8

图五九 SDB0066-7

图六〇 SDB0053-5

图六一 SDB0053-1

图六二 SDB0050-5

图六三 SDB0053-9

图六四 SDB0050-1

60.SDB0053-5 卜骨 四期(历组)

(1)于乙丑索。 三。

(2)[于]□亥索。

两辞最后一字形体似手执绳索形,于省吾释为索[34],可从。在卜辞中用作祭名(图六〇)。

61.SDB0053-1 (《合集》37368,《掇》二203) 卜甲 五期(黄组)

学界一般释从肉从豕的“豚”为小豕[35],若此,这条卜辞的“ 、 ”,亦可理解为小虎、小求。

62.SDB0050-5 卜甲 (图六二)

三。

63.SDB0053-9 卜甲(图六三)

一。

64.SDB0050-1 卜甲(图六四)

一。

二、几点认识

以上65片刻辞甲骨的分期、内容、字体特征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第一,这批甲骨据字体特征可以分期的有57片,一期51片,其中賓组卜辞42片,占82.4%。二期(出组)3片,四期(历组)2片,五期(黄组)1片。以殷墟刻辞甲骨出土的情况看,第一、二、五期甲骨绝大多数出于小屯东北地,三、四期主要出于村中、村南。而陕西师大所藏的这些甲骨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从北京琉璃厂和60年代从段绍嘉处购买的,这批甲骨虽属传世品,其中属第一、二、五期者,极有可能出自小屯东北地。

第二,这65片刻辞甲骨,已发表的有26片,约占总数的40%,大多数属于首次发表。尽管片小、字少,但今后若能将之与已见于著录的甲骨相缀合(如本文图二七片即为《合补》867+《合集》14009正+《史购》116),就会大大提升其学术价值。而在已发表的甲骨中,有的因其上的字迹模糊而被漏释、误释(如本文的图三、九、一四、一五、一八、二〇、六一片),这次重新发表清晰的拓片和照片,为学界提供了较准确、科学的甲骨资料,这对于甲骨文研究是有意义的。

第三,这批甲骨,内容较广泛,涉及祭祀、天气、出行、战争、田猎、吉凶梦幻、贡纳、人名等方面的内容,对研究甲骨文与商代史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四,这批甲骨资料,虽属小片,但多数文字较清晰,其时代又涉及甲骨文的第一期到第五期,从中可以看出甲骨文书体从早期到晚期的特点及其变化。

这批甲骨,属一期賓组卜辞的42片,除部分字体较小外,大多数形体较大,笔划较粗壮。有的片(如本文图二一片,《合补》690),字形平正,多用折笔,坚挺硬朗,行款整齐;有的片字体多用圆笔(如本文图一六片,《合集》209),右边的“獲”字下部呈流畅的弧线,左边的“羌”字上部(即人头所戴的羊角)呈折笔,棱角分明,而中部左侧的人手为较短的斜直线条,人的身躯则为弯曲的弧线,整个字笔划虽不多,但折线与弧线配合得极为自然。賓组卜辞,无论折笔或圆笔的文字,均呈现出雄健宏伟的风格。

第二期的出组甲骨,如本文的图五六、五八片,字体适中,文字工整、秀丽,谨饬端庄。

第四期的历组甲骨,如本文的图五九、六〇片,字体较大,用笔方折,劲削挺拔,如钢筋铁骨,气势凌厉。

第五期的黄组甲骨(如图六一片,《合集》37368),字体较小,纤细匀称,隽秀严整。

这批甲骨,对于读者学习或研究甲骨文书法也有一定作用。

本文写作过程中,释文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孙亚冰研究员的帮助,照片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王保平副院长拍摄,拓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级技师何巧娟女士制作,特此致谢!

附表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藏甲骨尺寸

[1]刘钊.甲骨文研究的春天来了[N].人民日报,2018-03-15(22).

[2]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所藏的甲骨共73片,其中有3片拼成一块较大的甲骨,但这3片为近几十年来的新作,故本文不做统计。

[4]赵诚.甲骨文简明辞典——卜辞分类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8:327-328.

[5]胡厚宣.武丁时五种记事刻辞考[J].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外一种)上[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63-364,392-394,423-424.

[6]方稚松.殷墟甲骨文五种记事刻辞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09:99-102.

[7]罗琨.商代战争与军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17-219.

[8]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6:1937-1941.

[9]姚孝遂.牢 考辨[C]// 古文字研究(9).北京:中华书局,1984:32-34.

[10]同[4]:316.

[11]同[5]:437-438.

[12]李学勤.殷墟卜辞的星[C]// 缀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85-188.

[13]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81.

[14]同[8]:2196.

[15]此片原为两小片碎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孙亚冰根据拓片将之缀合成一片,后将两片甲骨拼合,果然如此。

[16]郭沫若.殷契粹编[M].第五七片考释.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368.

[17]于省吾.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二)[M].北京:中华书局,1941.又见甲骨文字诂林(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6:127.

[18]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北京:中华书局,1979:56-58.

[19]杨升南.卜辞中所见诸侯对商王室的臣属关系[C]// 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51-153.

[20]裘锡圭.说“以”[C]// 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2:106-110.又见裘锡圭学术文集(1)甲骨文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79-184.

[21]同[6]:315.

[22]a.同[4]:320.b.刘一曼,曹定云.论殷墟花园庄东地H3的记事刻辞[C]// 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68-269.

[23]同[5]:446-447.

[24]同[6]:214-221.

[25]刘源的文章对卜辞的“子某”有较多论述,其中提到了“子就”,见氏著.殷墟甲骨卜辞与《左传》“子某”之对比研究[C]// 古文字与古代史(5).台北: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2017:45、49.

[26]同[16]:661.第一二三三片考释.

[27]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6:475.

[28]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6:1808-1822.

[29]杨向奎.释不玄冥[J].历史研究,1955(1).

[30] 同 [4]:231,331,363.

[31]张政烺.释因蕴[C]// 古文字研究(12).北京:中华书局,1985:73-84.

[32]李学勤.海外访古续记[C]// 四海寻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76-77.

[33]对历组卜辞的时代,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李学勤为代表的,主张历组卜辞的时代应提前到武丁至祖庚之时,另一种意见以肖楠(即《小屯南地甲骨》编著者)为代表的,支持董作宾1933年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的分期,认为历组卜辞属武乙、文丁时代,本文从后者。

[34]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6:3218-3219,3221-3222.

[35]同[28]:1572-1574.

本文引用的甲骨文书籍及简称:

1.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3年--《合集》。

2.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甲骨文合集补编》,语文出版社,1999年--《合补》。

3.郭若愚:《殷墟拾掇二编》,来薰阁书店,1953年--《掇二》。

4.郭沫若:《殷契粹编》,科学出版社,1965年--《粹》。

5.商承祚:《殷契佚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丛刊甲种,1933年--《佚》。

6.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购藏甲骨集》,2009年--《史购》。

7.林宏明:《 契合集》,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8.[日]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日本东京汲古书院,1967年--《综类》。

9.姚孝遂主编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9年--

《类纂》。

10.于省吾主编 :《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

《诂林》。

11.于省吾 :《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年--《释林》。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卜辞甲骨中华书局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殷墟甲骨“先用字体分类再进行断代”说评议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