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着力点 推进乡村振兴
2018-09-05
编者按
农村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国声智库在京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智库论坛2018”上,来自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国内知名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从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各抒己见。本刊编发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家庭农场是振兴农业的核心力量
杜志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产业振兴,这其中农业振兴又是重中之重。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又是乡村振兴当中农业振兴的核心力量。
〉杜志雄
首先,家庭农场是合作社发展的参与者与助推者。家庭农场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原料的有效提供者。以东北的粮食生产加工为例,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直接对接家庭农场,省去了中间的成本和环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其次,家庭农场可以为周边小规模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社科院的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兼具了生产主体和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的双重特征,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传统的小农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小农户纳入到现代农业当中来,家庭农场提供的农业生产服务是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
最后,家庭农场是农业上使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示范带动者,是生态农业技术的使用者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者。现在国家提倡“新农人”(即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城市的农业从业人员),家庭农场恰恰是“新农人”的集合体,是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意识的一种农业生产主体,符合中国新时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与动力源
张云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础。经营权是个关键,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会影响投资人的权益,要保护经营权人的权益,这对于投资人放心地去乡村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稳妥探索承包地退出制度。根据实地调研,现在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不会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的承包地怎么办?让他们回去种也不可能,他们就有把承包地一次性流转出去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探索:一是对承包地退出设置一个门槛,比如在有固定的职业、固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前提下可以退出或流转;二是承包地退出后要进入农村产业交易市场,投资人可以有经营权,但没有承包权。
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目前,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情况严重,集体建设用地如何交易的问题突出。建议政府进一步打破二元土地制度壁垒,打开制度通道,对闲置的公益性用地和宅基地上市交易作出统一安排,这样,社会资本进入才会有畅通的渠道。
需建立城乡融合发展和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张占斌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研究员
我国城乡要素流动有几个阶段:一开始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要素是分开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打破了这个结构,开始进入到了城乡统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乡村的要素流到城里来,随着工业化、城市的发展,要素往城里走。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8%,这已经达到了双向流动的阶段,即城市反哺农业、工业等资源支持农村。当下特别需要建立更多的从外围、从城里进入到农村的要素流动机制。如何建立要素流动机制是下一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一切有助于要素资源向农村积聚的都要支持,一切不利的都要破除,这对我们解决乡村问题、解决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只有城镇化与乡村发展双管齐下才是真正有利于“三农”发展。
〉张云华
〉张占斌
乡村振兴要走开放兴农的道路
姚东旭 首都经贸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院长
要走一条开放兴农的道路,这既是全球化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经验总结。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503.3亿美元,增长30.4%,农产品贸易逆差幅度较大。农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国别结构均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三类商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畜禽产品,均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则高度集中于大豆及制品、糖、棉等。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均有较快增长。
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之后的加速开放,对农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一定成本和潜在风险。
从积极的方面看,开放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弥补我国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方面的不足。我国耕地和水资源都明显匮乏,资源不足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推进对外开放后我们一方面发挥劳动力优势,在一些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中获得竞争力,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则通过进口粮食、棉花、糖、奶、大豆等产品,弥补国内的供给不足。通过对外贸易与对外经济合作,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要素投入,如技术、化肥、农药、种子等,节省研发费用,缩短研发时间,提高农业产出效率。
〉姚东旭
从消极方面看,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我们自身的农业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开放意味着与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联动机制加强,使粮食问题暴露在国际市场环境下。当然,农业不仅受到开放的影响,也受到国内其他产业竞争的影响,大量高质量劳动力被吸收到非农领域,也影响了农业的稳定与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一个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又要努力克服对外开放造成的困扰。要促进农业自身效率的提高,从战略的高度推进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坦然接受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逆差,积极地运用贸易救济等手段保护国内农业产业,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本文由国声智库提供的“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智库论坛2018”嘉宾发言资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