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2018-09-04向丽娟刘华林
向丽娟 刘华林
【摘 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的难点,本文就当前农村存在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了分析,主要问题是: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教育不到位、社会教育的失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社会和谐的意义重大。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246-02
目前,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农村。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愈发凸显,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难点,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和谐”音符。这个问题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和义务教育的普及,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社会问题。
一、关注教育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当是城乡发展相协调的社会,也应是区域发展相协调的社会,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尚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协调城乡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其中,教育的和谐,是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的支持
“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元素,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是人”,而人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教育的强力支持,需要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奠定和谐社会赖以建立的素质基础。一定意义上,教育培养的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内涵性基础和逻辑前提。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家庭教育的错位
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迁就教育。目前“留守儿童”主要由祖辈或父母的同辈人监护。他们较多地给予孩子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过分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品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这种牵就、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抑郁的性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第二,金钱代替亲情。由于长期在外务工,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只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给子女寄钱,忽略了亲情抚慰,必定会使子女在人格的发展上出现扭曲和变形,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大,出现过激行为等。
(二)学校教育不到位
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一,学习间断现象。有些儿童跟随父母辗转各地,学习有间断现象。其二,留守儿童的失学现象,学校得不到家庭配合,复学率很低。其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针对性不强。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影响,常常在学习、生活、心理发展及道德行为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而学校往往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严重匮乏,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学校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三)社会教育的失控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缺少相应的社会教育组织,正面的社会教育微乎其微,而社会负面影响成了留守儿童滋生不良习惯的土壤。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痴迷电游、网络、赌博,有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甚至杀人、抢劫,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社会教育的缺失严重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也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理想”教育功能化为乌有。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它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综合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停留于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而应该将其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思考,从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
(一)政府层面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其一,建立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其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其三,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采取配套措施,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其四,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網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场所的打击力度。
(二)家庭层面
家庭是教育少年儿童最重要的场所。首先,父母不仅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的学习环境,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
(三)学校层面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跟踪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抓好“留守儿童”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采取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开通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校和老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大集体中,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