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2018-09-04樊高昌
樊高昌
【摘 要】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起点,担负着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重任。小学语文是主要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213-01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从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团结互助、热爱科学等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一、通过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文化修养。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单纯质朴,对教师更多的是尊敬,常会敬而远之。作为教师更应多关注学生,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心理诉求,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提升自己的亲和力,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注重赏识教育,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更自信,更有存在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一个热情、认真、乐于助人、和蔼可亲,学生们喜欢的教师,让学生在教师身上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通过课堂主阵地作用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主阵地。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内容出发,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内容中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优美的文字等,体会其中的价值元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远离假、恶、丑,追求美好,树立爱国情怀,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课前放一段先烈们为建设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师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很多人为了美好的今天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就了解几个这样的先烈”,进而很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故事进一步了解,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使学生敬重烈士的英勇不屈,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小蝌蚪找妈妈》《坐井观天》等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懂得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而以此去指导自己今后的言行。通过《三个儿子》的学习,启迪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懂得承担家庭责任,尊重父母。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热爱美丽富饶的中国[1]。
三、通过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融合弘扬核心价值观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很多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源泉和基石。因此把中華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教学活动相融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将相和》的学习启发学生,要尊重他人,正确认识他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谦虚低调,通过《孔融让梨》使学生知道礼让,从小养成文明知礼的好习惯[2]。通过对课外历史故事《岳飞传》的了解,学习岳飞忠孝报国的民族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把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例如可以举办硬笔字书法展,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去养老所、孤儿院参观,做义工,渗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本文从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合作、礼貌待人,热爱科学,追求真善美。
【参考文献】
[1] 殷忠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
[2] 吴志艳.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若干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