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寿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8-09-04冯寿朋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农村小学

冯寿朋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质量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锻炼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分析能力。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以农村小学为研究主体,对如何展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72-02

小学语文阅读对整个教学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小学农村中由于教学资源相对有限,信息技术还没有全面进入农村小学,基础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阅读教学方式传统等都限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因此对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研究和进行教学实践改革非常必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很多农村小学来说,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学校的藏书较少,信息资源又不丰富,所以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阅读素材。而学生的家长大多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对孩子阅读监督欠缺,使得学生平常涉猎的知识面较为狭窄,对阅读也没有兴趣,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困难。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成为很多农村小学语文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学生的兴趣是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难题的关键,教师应该意识到兴趣对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然后采取措施激发和鼓励学生阅读。目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方式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展开阅读学习,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比如在教《找春天》、《秋天的雨》等和大自然相关的文章时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文中的情景,体验作者的情感。一方面可拓宽学生视野,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大自然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因为熟悉而产生好感,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教师范读,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意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朗读,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而指导学生进行声情并茂朗读的最佳方式是教师范读,然后带领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中,学生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从模仿老师到结合自己的思考,将一篇文章带上自己主观感情地读出来。在示范朗读时,教师自己必须要完全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然后进入到文中角色里,在该重读的地方重读,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文章的情感,从而感受到语言的美,激发自己阅读的兴趣。此外,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动笔记录,认真倾听,在范读结束后可先让学生模仿教师阅读时的语速、轻重缓急来阅读,在进入文章意境后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便激发了出来。比如在教学《第一场雪》这篇课文时,作者在描写雪景上浓墨重彩,使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因此在示范朗读时教师可将描写雪景的段落和句子用饱含感情的语调朗读出来,重点是突出雪景的美,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这个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引导阅读,促进自主思考和感悟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我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朗读感悟。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小组阅读和自主探究,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质疑。比如在《小抄写员》中,学生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小男孩在被父亲多次责备后还不肯说出实话,却要熬夜为父亲工作呢?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差,所以这些质疑的存在非常正常,教师在引导阅读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保护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对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考,从而感悟某个道理。比如通过质疑、讨论和教师指导相结合,让学生们理解小男孩对父亲的爱和懂事。此外,教师在引导阅读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才能帮助学生思考和感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咬文嚼字,提高学生品鉴能力

阅读除了要带着情感和目的去朗读,还需要对文中的词语、句子等进行赏析,从中分析作者的感情思想和文章内涵。

一方面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阅读素材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为了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词句品鉴,老师自己首先要对文章有全面的理解,然后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楚的认知。拿《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举例,作者在描述窗外树叶和母亲的行为时使用了很多巧妙的词语和句子,比如文中讲到母亲“挡”在窗前,这一动词表明母亲怕儿子看到窗户外凋零的树叶,怕他感伤,体现的是一种母爱。比如在《拉萨的天空》这篇文章中,很多部分都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明,这是一句中心句,体现的是拉萨天空的特点,文中还有很多地方是体现湛蓝和透明这一特点的,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相关的词句,并说出每个部分具体表达的内容。

另一方面还要关注文章中体现的思想情感及变化情况,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会传达出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某种情感,或者是思想主旨,而且在不同的文章部分还会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比如在《小抄写员》这篇文章中,有很多词句是非常有韵味的,大多数句子或者段落都包含了小男孩叙利奥和父亲之间的情感变化。虽然语言平淡朴实,但在细细品鉴过程中发现小男孩虽然年纪小,但却懂得为父亲分担,宁可熬夜也要帮助父亲工作,尽管在受到父亲责备甚至是责骂,再也不管他之后,他还是那么懂事。在最后的内容里还能看出父亲依旧爱着小男孩,让人感叹这样平淡的生活也让人羡慕。总之,不管是文章中的某个词语、某句话还是某个段落,都可能体现了某个现象、某个事物的特点或者是传达着作者的某种情感态度。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字里行间渗透的语文味道。小學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品味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然后剖析文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小学的各个年级都应该重视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悟,感受语言的美,感悟文章的情感,并通过阅读锻炼语感,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赏鉴能力,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学生阅读素材较少,除了不断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农村小学资金投入外,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从创设情境、带领阅读、引导阅读和加强对文章赏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农村小学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