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2018-09-04王少洋
王少洋
【摘 要】音乐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下,音乐素养成为热点新名词,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获得音乐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核心音乐素养的培养。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这一关键,从学生学习素养、创新实践素养以及审美素养等三方面对如何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210-01
一、激发音乐潜能,提升学习素养
核心素养观念认为,自主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激发自身的音乐潜能,培养自主性素养[1]。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维持应有秩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们的表现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在学习掌握《山谷回音真好听》这一首歌的旋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创造性的方式表演出来,这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表演,设计“回音”游戏体验模仿,并通过观察曲谱,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为什么歌曲中有两句相同的旋律?演唱时是否要注意强弱变化呢?教师再针对情况一一总结评价。这种探究与评价的方式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二、关注音乐实践,提升创新能力素养
核心素养提出,教学活动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素养,首先必须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然后通过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激发学生创作意识。在音乐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时需要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设计活动,具体的方式可以是创作、表演或者欣赏。总之需要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激发创新能力素养提供良好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能获得音乐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以音乐创造实践活动为例,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是很具有创造天赋的,有的孩子喜欢唱自己编的歌曲,將不同歌曲的歌词融合到一起然后唱出来;也有的孩子喜欢用自己编的曲谱曲调来创作歌词,虽然歌曲曲调和歌词会出现常识错误,但孩子们这种创造天赋不应该被扼杀。所以教师可以将喜欢唱歌、编歌曲的学生组织到一起,然后再将这些孩子分别分到不同的小组中,通过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他在音乐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比如在歌曲《法国号》的教学延伸中,让学生们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通过指挥、模仿、演奏、舞蹈的形式展现歌曲,根据歌曲创编律动等多种形式展现,这样学生们不但培养了创新力,而且兴趣也极大地被激发出来[2]。
三、注重情感体验,提升审美素养
核心素养中有对审美情趣的要求,也就是要充分尊重多元艺术文化,对艺术文化具有发现、感知、欣赏以及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对美的艺术表现出兴趣,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并将这种审美能力延伸到生活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而音乐教学本身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所以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风格的音乐体验中,播放不同风格音乐家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道德情操,提升审美情趣。比如在欣赏完《花木兰》和演唱完《西湖美》之后,让学生跟着旋律动起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音乐的节奏感等。在刚播放音乐的时候,一步步地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氛围中,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然后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让学生一边倾听音乐,一边把音乐小声哼起来,在充分感受音乐旋律美好的同时,逐渐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改革和新课改中也体现了音乐素质教育的概念,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以审美教学为中心,突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提倡师生之间联系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素养,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来提升创新能力素养。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中来。
【参考文献】
[1] 王宇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7(A4).
[2] 郑顺女.浅谈合唱指挥如何发展主导作用[J].考音乐生活,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