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2018-09-04黄惠宗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加强阅读教学

黄惠宗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于语言运用能力,结合学生听说读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更加扎实的语言训练,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就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朗读的兴趣、创造多种形式丰富小学生语文朗读训练以及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关键词】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189-02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应用以及情感的感知,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一、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朗读的兴趣

(一)教师备课

教师自身要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在备课的过程当中,要将朗读作为上课的一大重点进行教育教学。例如,在对一篇课文进行备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对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去体会不同朗读方式的情感表达,对于课文中的某句某段的朗读,要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朗读方式,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用怎样的朗读方式进行朗读,才能够更好的突出要表达的情感。这些问题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利用评价机制,努力调动学生对于朗读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得到愉悦感以及成就感,如:“在课堂上能够大胆的举手进行朗读,你很勇敢”“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很响亮,口齿清晰,真的很不错。”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

二、创造多种形式丰富小学生语文朗读训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的形式应当多样化,范读、领读、角色扮演朗读、散读、齐读等方式交替进行,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当中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2]。《晏子使楚》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让每一位学生代表着课文中的一位人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扮演角色,进行课文的朗读以及情感的流露,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印象,使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以及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活跃课文学习的课堂氛围。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技巧

小学生语文朗读技巧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能够更加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加生动的表达自身的情感,使得学生更加的善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一)带着问题进行朗读

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感知以及理解,也可以进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可以在学生朗读之前提出问题:“我和闰土在相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了哪四件事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加强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学生可以从朗读过程当中提炼出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是进行了有情感的朗读,并且还进行了课文的梳理,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二)带着欣赏进行朗读

朗读文章有助于文章的文学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课文中都包含着其独特的美感,也包括语言上的美感。学生带着一种欣赏的情感进行朗读,便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文中美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梅花魂》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爱惜墨梅图,在回国之际,将墨梅图与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的保存往事,牢记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间接地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如果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情感,便可以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加深对于梅花的精神的理解。便可以进一步深刻明白我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当学生欣赏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可以从文章当中学习到某些优秀的品质以及精神。朗读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层次的满足,让文章中的精神更加深刻映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从而一步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带着思考进行朗读

朗读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展现自己,还能帮助学生进行课文思考[3]。朗读不仅要咬字清晰,读准每一个字音,还要学会带着思考进行朗读。带着思考去进行课文的朗读能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写作目的以及走近作者,让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欣赏这篇课文,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朗读方式给予句子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因此,当对一篇文章进行朗读的时候,应当提前思考每一句应当以怎样的朗读方式来进行朗读,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以及课文中想要表达出的文章主旨。如果学生学会带着思考朗读文章,不仅学生的朗读技巧将会迈上新的台阶,而且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以及每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和情感,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以及作者给予这篇文章丰富的情感。这样不仅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了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而且也在知识的获取上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帮助。

语文的教学魅力在于朗读,有了语音以及语言,才使得书面的文字变得更加的生动有情感,有活力。与其将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不如让学生一口气读到底读得如痴如醉,让学生沉醉在这篇课文的朗读之中。让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带着思考进入课文,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加强学生对于课文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继隆.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训练[J].新课程,2013(6).

[2] 王叔蔚.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2(8).

[3] 张雅娜.如何加强小学中年级朗读训练[J].新课程·小学,2016(3).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加强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