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建议

2018-09-04刘秋花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想象力

刘秋花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想象力的提升,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从激活文字,创设形象、深入领略文章内涵、放飞思绪,彰显个性、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四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象力;彰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068-02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高中教育的最终目的,可帮助学生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必备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阿瑞曾说过:“想象力是心灵所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爱因斯坦也曾认为:“人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力是无限的”。也正是由于这些思想的影响,人类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获得今天这样巨大的发展成就。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在学生看来,语文的表现形式仅仅是一行两行的字迹,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些词汇将会显得过于抽象,无法还原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此时,学生便不能走进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无法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著名作家科林伍德曾经说过:“艺术作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更是听不到的,你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与它的零距离接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便是带领学生走进文学作品的画面中,透过作者某些语言,来感悟作品中优美的意境。

例如,在《故都的秋》一文中,蕴含着郁达夫对家乡无比喜爱之情,教师该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去学习这篇文章呢?有的教师会在课前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脚踏上去”这样的动作?为什么作者会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这样的话呢,这个“也”字的加入,是不是与其他景物在做比较呢?这种情景大家也非常熟悉,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呢?学生在听到教师的问题之后便开始展开联想,结合以往自身在生活中的经历,必定会想到雪的场景。尽管很多学生生活中并没有见过槐树,但通过对作者所描述的场景进行合理想象,可以看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这种画面将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心里,感受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又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荷叶与舞蹈联系在一起进行想象,将作者眼中荷塘的优美景色进行还原,此时荷叶像是一个个舞者开始翩翩起舞。随着想象的深入,学生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荷塘在月色下的美景,实现对文字作品的真实还原。

二、深入领略文章内涵

一般来说,文章作者与学生的个人情感经历、思想等因素相比较,水平不会在一个层面中,这中间可能会存在难以逾越的差距。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利用想象力架设起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所设计的情境中,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文章《项脊轩志》中,有很多文字并不具有强烈的诗意,仔细读起来会感觉平淡无奇。此时,教师应教导学生利用想象力,将作品中的情境在脑海中进行还原,这样便可以对作者笔墨中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当学生的想象力成功被激发出来以后,教师可以做出以下提问:什么作者要将小妹的话书写出来,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有的学生回答说:为了紧扣题目,但学生这样的回答并不能算全对,当然更不是全错。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力,对文章所表达的含义进行深层次理解,有利于教师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

又如,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将杜甫艰苦生活展现出来。另外,这首作品中还包含很多有趣的场面,如“公然抱茅入竹去”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诗句进行场景联想,群童们也是由于家里贫困才做出这些事情,这也从侧面烘托出当时政府的腐败与衰退。由此,学生可以进一步对文章结尾进行联想,作者通过自身描写,表达出天下寒士的心声,更能表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态。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模仿,而是帮助学生独立的进行文章创作,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这种超越前人的重任,落到了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身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保证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阅读中各抒己见,将思绪放飞,实现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石钟山记》一文学习中,很多学生提出了与苏轼不同的意见,根据教材注释和想象,很多学生认为,石钟山好似一个倒立的大钟,其中空洞很大,如果在崖壁上进行敲打,岩壁较薄的地方必然会发出“清脆”之声,学生所说未必就是全错,可能只是单纯的不全面而已。这样,学生在通过想象分析之后,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可为今后的阅读提供良好基础。又如,在《咬文嚼字》文章阅读中,很多学生会根据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利用同样的想象策略对文章进行分析。有的学生会认为没有声响的“推”怎能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场景,显得有点太过牵强。

四、培養学生思考的习惯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思考,就会导致思想的不丰富,更不能写出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作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和习惯,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受益终生。在一般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学生分析事物、理解事物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思考过程中给予正确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品质大大提高。生活中处处存在哲学,对生活进行反思,可以对人们心灵起到一个净化作用;对生活进行密切关注,可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社会现实;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便可以实现思想的不断丰富。例如,在学习《阿Q正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反思:“我是阿Q吗?”学生们就会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自我提问,试着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又如在妒忌心认知和理解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妒忌心到底好不好?”有的同学就会回答好,而有的则会回答不好,此时教师应以实际例子为引,教育学生妒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给人带来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带人走向歧途,以此来教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打破了以往课堂的单调,同时提升了高中生的想象能力。

猜你喜欢

想象力
Fun with Leaves看!我们都是树叶变的!
Monet Talks
你永远都不知道喵星人在想什么
想象力
可爱的想象力
等你来上色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