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建筑环境设计的比较分析研究

2018-09-04王琳琳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差异建筑文化

摘 要: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载体。传统的世界建筑体系多姿多彩,承载着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不同信念。而中西方建筑就如同文化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最本质的区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关键词:建筑;文化;差异

一、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在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绵延数千年,直至20世纪初还保持着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规则,并传播影响到东亚等邻近国家。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在封建奴隶社会时期,木构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主流,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建筑技术的长足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顶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名园佳作不胜枚举。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标志性构件,决定了建筑的基本模数。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建筑色彩运用上,中国建筑极富特色,最突出的表现使用原色及大面积的色块对比与烘托。具体而言,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演绎,也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中式风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

二、西方建筑

意大利建筑史学家布鲁诺·赛维曾经对建筑的意义作过一个经典的描述:“建筑的意义几乎囊括了人类所关注事物的全部,若要确切地描述其发展过程,就是等于书写整个文化本身的历史。”

古代西亚和埃及作为西方建筑艺术的发源地,构成了交响曲的第一个乐章,掀开了西方古代文明的第一页。古西亚文明常被人们称为文明的摇篮,其诞生地――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国家的地区。雄伟宏大的金字塔堪称人类历史最悠久的里程碑,向人们展示着埃及法老的不可一世,神圣庄重的太阳神庙则象征着神的至高无上。时至今日,面对那些残存的古代西亚和埃及的建筑遗址,我们仍不禁赞叹在文明诞生之初时,古人建筑工艺的高超和艺术上的深厚造诣。接下来的古希腊建筑代表了西方古典建筑的最高成就,其古典柱式系统影响深远。

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核心要素,蕴含着严格的比例关系。在古罗马,拱劵迎来属于它的辉煌时代,罗马人将希腊的古典柱式结构和拱劵结合起来,创造了著名的劵柱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摒弃了哥特建筑风格,重新采用古典柱式,表现出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复兴。西方古代不同时期的建筑,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西方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其中得到显现,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变的主旋律。

三、中西方建筑之间的差异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最本质的区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我们在比较中可以发现以下不同:

(1)建筑材料的不同,木材与石材,体现了中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唯有我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遵从了古老的传统哲学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很多使用石材的例子,有意思的是,由于对石材特性的认知不足,大部分时候石材都做成了仿木结构,模拟木头的使用方法加入建筑之中。

(2)建筑空間的布局不同,封闭与开放,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

(3)建筑的发展程度不同,保守与进步,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

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三千年不变。

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两千五百余年了,期间整个欧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变化着。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4)承袭与创新

中国对形式美和工程技术的把握经常凭直觉与经验,较为注重技能的掌握和技巧的运用。在建筑理论、建筑知识的教习上,一般采取师徒承袭或者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建筑式样的选择上,也往往是模仿大于超越。在建筑理论上,注重对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心得的记述,缺乏详尽的总结梳理和理论建树。

相对而言,西方则从几何分析入手,强调建筑数据的严格与精确,较为重视建筑理论的突破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式,倡导并积极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与流派,在努力获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实践运用能力,建筑教育采取系统的、理性化的方式。

总之,城市、园林、建筑等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重视文化传统,探求民族特色,激活本国特殊的文化价值等,已成为国际性建筑思潮之一,建筑风格进入了“各显神通”的时代。

作者简介

王琳琳(1993.11—),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差异建筑文化
相似与差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谁远谁近?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