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8-09-04陈涛
陈涛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本文以《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体地位;体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57-1
上一节学生喜欢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许多条件,如备课充分、教学设计合理、教师教学技巧娴熟、课堂容量难易恰当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其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是决定一堂好课的关键。笔者以《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这一课为例,谈谈如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
首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这课是初二下册的内容,是有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事情。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前面在古代史、近代史中已经学到过相关港、澳、台的历史,甚至学生或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去过港、澳、台,因而对这三地有些感性认识。
其次,教学设计要合理
历史课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历史事件量多、头绪繁杂,但是教材内容却较为简单。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取舍,挖掘教学潜力,并大量补充新材料,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等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一方面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自然,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既要始终围绕课标来展开,课堂始终要有一根主线贯通,重难点要突出,更要贴近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避免灌输,师生、生生共同进行研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有效的教学设计,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要依靠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备课组团队。在《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这一课集体备课时,一方面,我们备课组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形成了三大块:1.问题的由来:提出并理清港、澳、台问题;2.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含义;3.实施成效:“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解决港、澳问题、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一条线索,贯穿本课,一环套一环,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既可以让学生理清本课内容,又能激發学生的探究意识;另一方面,把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本课难点是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和作用。了解了本课重难点后,如何突破才是关键,如“港、澳回归”则通过“港澳台问题的由来”,通过港澳回归视频、图片的展示,通过设置“感悟历史”这一活动分析港澳回归的原因、启示等突破重点;如“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通过含义解读、构建知识点框架、概念补充等突破重点和难点;如“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则通过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展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图片等来突破重点。
本课中还运用了香港回归视频、港澳回归后的风景图片、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图片,运用了表格归纳、知识点框架、答题竞赛、教师讲述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教学方法要适当
教学方法的实践与运用,无非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把抽象、艰涩的知识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展现给学生,学生自己思考,分组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启迪总结。在本课中,对于港澳台问题由来的史实归纳、分析,对于一国两制构想产生背景和理解,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现实与发展,对于港澳回归的原因、启示分析,对于祖国统一前景的合理推断等无不需要并检验着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还要合理的驾驭课堂,教师需合理的展现教学内容、调控好课堂教学节奏、吸引学生热情参与课堂、及时处理课堂生成资源和问题等几个方面,驾驭课堂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本课中,开始我就运用《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形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引出港澳台问题;分析港澳台问题由来时运用表格归纳台湾问题来龙去脉,并顺便区别港澳台问题不同的性质,为下面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不同方法埋下伏笔;运用了香港回归视频让未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学生真实的认识这段历史,并重点介绍香港回归历程和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判,调动学生兴趣,进一步塑造了伟人形象;大量运用港澳回归后的风景图片、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图片,既帮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也加强了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和爱国主义教育;运用身边的例子“我校师生与台湾交流版画”“亲朋好友去港澳台旅游所见所闻”拉近历史与自己的距离,最后还通过《我的中国心》一首歌曲升华本课主题。除此之外,课堂中多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积极正面的表扬与鼓励、探究问题的追问与引导、课堂节奏的调控等,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随着《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研究,以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主要阵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上历史课,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学习历史,历史教学也一定会在创新教育的园地绽放出艳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