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实践

2018-09-04张平英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初中数学教学渗透

张平英

【摘 要】本文针对思维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希望可以对初中数学中思维训练的渗透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渗透实践有效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思维训练;初中数学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31-02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应用,转变自己的角色,借助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借助精心备课,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同时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思维训练属于初中教学阶段的一项主要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好思维训练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1 把握思维起点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属于推动人们活动的内动力和动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属于学生思维训练的关键点[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想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就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结合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对知识的价值有大致的明确,做好思维起点的有效把握。比如说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内容的讲解方面,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学习的目的,之后对学生讲解有关的概念,直线在圆外为相离,直线在圆上为相切,直线在圆内为相交,明确彼此之间的性质和判断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比如说红日从地平线升起,动态的向学生讲解这些方面的关系,之后学生动手准备直尺和圆,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对直线与圆运动关系的观察,对于这三种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运动角度以及量变角度出发理解三种概念[2]。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在数学学习方面有足够的自信心。

2 重视练习设计深化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问题,不仅要考虑其知识基础,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与其有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深化,逐渐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学生思维的深化,深化思维的关键就是重视练习设计,深化思维,找到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思维起始点,教学知识脉络前后衔接,彼此之间存在有较为密切联系,不同单元知识体系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规律进行。学生在知识获取方面的思维过程同样如此,从已有经验角度出发,先引入旧知识,也就是知识开端,之后从思维起始点出发,做好对思维发展不同层次的有效把握,将其合理深化[3]。如果开端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知识水平不相符,那么学生将很难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影响思维脉络的有序性。比如说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讲解方面”,学生对相交、相离与相切概念有认识之后,如何进行三种不同关系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非常自然地引入到圆心与直线距离方面内容的思考中,提高了学生认知有效性[4]。因此,从问题出发,逐步实现对认知的深化,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还能使学生思维从起点方面发展,使思维更加流畅。另外,不同学生以及不同知识在思维起点方面各不相同,不管哪种形式的起点,思维训练都需要从思维发生点方面出发,以旧知识作为基础,借助一系列的转化和迁移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化、清晰化和条理化。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点的把握,学生思维往往会有卡壳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属于思维中的障碍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这一情况,老师需要展开适当的点拨和疏导,帮助学生思维更快速转折,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说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直角,AC、BC长度分别为3cm、4cm,选择C作为圆心,半径为r,求不同半径圆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以及原因。学生在进行问题的思考时,虽然可以根据勾股定理简单的计算出斜边AB长度为5cm,但是 圆心到斜边AB的距离计算仍是难点,这一问题属于学生思维障碍,老师需要紧抓这一机会,拓展学生的思路,求出AB与圆心的距离,从面积公式方面进行分析,两直角边乘积与斜边和高乘积相等,老师做好学生的引导,从距离之间的关系转化到面积方面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思维转折发展。实现对学生思维障碍的有效克服,深化学生思维。也就是说,重视联系设计,深化学生思维,属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思维训练的一项重点内容。

3 引导思维方法进行科学思考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做好问题的转化、分析,将其变为已知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学生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知识的有效应用,引导思维方法进行科学思考。首先是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属于一种思维过程,分析主要是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分析方法,从问题出发,实现对问题条件的逐层确定,综合就是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从条件出发,提高问题解决有效性。其次是具体与抽象,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更多的需要集中在过渡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各类操作活动,能够具体化较为抽象的事物。比如说在“圆锥体侧面积”教学方面,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提前准备的圆锥体从侧面母线剪开,观察剪开之后扇形与圆锥之间的关系,确定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5]。通过这方面的操作,既可以帮助学生对圆锥体侧面积公式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操作意识。最后,求同与求异,不同数学知识之间往往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做好求同与求异思维方法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属于思维训练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解决时,往往需要将未知的数学关系转化为已知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为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全面的发展学生能力水平。

在初中數学教学中,应用思维训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想要做好思维训练的有效应用,首先要把握思维起点激发求知欲,其次要重视练习设计深化思维,最后要引导思维方法进行科学思考,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唐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1).

[2]袁德有.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初探[J].科教导刊,2015(3).

[3]许海燕.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速读(下旬),2014(10).

[4]申成德.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0).

[5]陈义华.素质教育下数学思维训练与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9).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初中数学教学渗透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