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江南,诗意嘉兴
2018-09-04越声
越声
浙江嘉兴因南湖红船而驰名中外,其实嘉兴还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是体验江南水乡独特风韵的理想去处。
南湖红船
南湖是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原名鸳鸯湖,后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南湖以其朴素醇厚的江南水乡风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赞誉,宋代诗人苏轼三过嘉兴,留下了“闻道南湖曲,芙蓉似锦张。如何一夜雨,空见水茫茫”的诗句;清代学者朱彝尊对南湖情有独钟,一连写下百首鸳鸯湖棹歌,将南湖的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八驻南湖,为其创作了十四首诗,此外吴潜、杨万里、张岱、钱谦益等名人也曾慕名而来,吟咏不绝。
南湖还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闭幕而备受瞩目,成为我国现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七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十二名代表出席,会议临近结束之时遭法租界巡捕袭扰而被迫停会,后于8月1日将会议地点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在这条红船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近些年来,当地政府在南湖边上修建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南湖也如同遵义会址、延安宝塔、河北西柏坡一样,成为了共产党革命历程的神圣标志。
江南故宫
有这么一座庄园,它位于浙江嘉兴平湖当湖镇南河头街,四周以六米高的风火墙与外界隔绝,一般人或许不知道它,可在影视圈里却颇具声名,被誉为“天然摄影棚”,《红楼梦》《家》《春》《秋》《画魂》《济公》《梧桐雨》《原野》《半生缘》等百余部影视剧都曾在这里拍摄,它就是晚清富商莫放梅祖孙三代居住的莫氏庄园。
步入庄园,典型的江南封闭式砖木结构第宅建筑群有房屋七十余间,总体结构为三组四进、左右对称,前堂后寝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在东、中、西三条轴线上,庄园由南向北依次设有门厅、祠堂、账房、花厅、佛堂、厨房,轿厅、正厅以及书房、卧室等,布局紧凑,置身其中让人倍觉舒服。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素有“第五立面”之美称。莫氏庄园建筑群在飞檐翘角的屋顶修饰上也毫不例外地因袭了古制,仪门、轿厅、正厅、堂楼的屋脊上饰有鲤鱼跳龙门、双狮戏球、龙凤呈祥、刘海戏金蟾等图案,歇山顶上的仙人指路、狮马等蹲兽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如此工艺精湛、刀法细腻的优秀艺术品不禁令人赞叹。
莫氏庄园是完整的园居合一建筑,精美的梁檐构件、多变的廊前挂件、细腻的砖雕木刻脊塑等技艺以及丰富的清朝遗存家具等实物陈列,为其赢得了“江南第一大庄园”和“江南故宫”等美誉,诚如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所言:“平湖莫氏莊园具有江南民居特色,小巧玲珑,布局紧凑,这在江南乃至全国屈指可数。”
西塘古韵
江南古镇多,位于嘉兴市嘉善县的西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素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在西塘停留了一天,我打从心里觉得“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它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行走在西塘,曲折往返间总能发现其深藏的意外之美。在众多的弄堂中最有特色的一条当属石皮弄,其位于古镇下西街、“种福堂”西首,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全长68米,由166块石铺成,弄口最窄处仅有0.8米,而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则有6到10米高。
在桥梁方面,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勾勒出“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水乡风情画。其中,环秀桥建于明万历九年,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并于1997年重建为石级拱桥。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而今游客赏桥时品读到的“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的对联,正是脱胎于河北赵州桥“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 的对联,品之有味,意蕴无穷。
至于西塘的建筑,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长达近千米的沿街廊棚,这是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带屋顶的街道,沿河一侧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放眼望去,廊棚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色的墨瓦盖顶连为一体,造型古朴,俗称“一落水”,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漫步其中,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细品乌镇
我向往乌镇源于一颗对茅盾先生的敬仰之心,徜徉在乌镇的青水古桥和街头巷尾,看青砖白瓦、雕花门窗,不得不惊叹乌镇的独特文化和江南神韵。在乌镇,俯拾是诗,仰首是画,随意变换一个视角,皆是一幅千年不凋的水墨风景,水令其缠绵,桥令其多彩,巷令其悠长,船令其诗意,千年一叹中皆是它的美丽。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拐进了文学大师茅盾的故居及其孩提时曾就读的书院——立志书院,室内陈列着茅盾先生的著作和遗物,这里书香满溢,文气逼人,仿佛能看到先生奋笔疾书的身影,听到他无声的叮咛:人生在世不可一味迷醉,还需立志拼搏。
乌镇虽然不大,但有太多景点可看,有太多文化可品。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宏源泰染坊,一个是三白酒作坊。我国的蓝印花布在全世界都颇具名气,其原产地就是乌镇,而建立于宋元年间的宏源泰染坊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染坊。穿过宅门走进染坊,几十根高达数丈的木杆搭成的架子悬挂着数十米长的蓝印花布随风飘舞。而曾在明朝被朱元璋钦点为贡品的三白酒原产地也是乌镇,在作坊后堂中整整齐齐地堆满了加盖封好的酒缸,场地中央旗杆上飘扬着古色古香的“酒”字幡旗,空气中氤氲的酒香,令游客如痴如醉。
桥上、船上、茶园、先生居所处处留恋,我突然觉得自己像白读了《林家铺子》,白看了《似水年华》,或许应在哪个细雨叩窗的夜晚,坐在乌镇的一盏油灯下再次捧出《子夜》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