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工心理因素、工作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关系研究

2018-09-04田水承孔维静张德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矿工因素

田水承, 孔维静, 况 云, 张德桃, 张 帅

(1.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安科技大学 教育部西部矿山开采及灾害治理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3.重庆三峰科技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0 引言

事故的发生是人、机、环、管4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被认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据统计,人因事故占我国煤矿事故总数的90%以上[1],煤矿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在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中,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同时,采煤行业属于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承受着不同于普通白领,甚至蓝领工人的巨大压力。例如,牛莉霞通过了解中国煤矿井下员工群体的工作压力状况和表现,探索具有矿工职业特色的工作压力源结构[3]。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4],研究煤矿工人中人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讲,研究人的因素就是研究煤矿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作业人员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能力因素等对他们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个人因素对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1982年,NAS通过对生理因素与煤矿事故的研究发现,年龄与煤矿事故的发生有关[5]。国外学者Jafari也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个人因素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6],研究结果发现,矿工的心理因素对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安全行为有着显著的联系。而在之后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人的心理因素,如不良情绪[7]和工作态度[8]等,对不安全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实验方法也被应用于个体生理或心理因素与不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中,有学者通过测试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和被试者行为的异常,判断矿工的个体因素(生理或心理因素)与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是否存在联系,例如,通过测试被试者的脑电,研究疲劳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9],还有通过测试心率、脉压、体温等生理指标,判断这些生理指标所隐含的心理因素对不安全行为是否有影响[10]。

此外,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矿工工作压力与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发现,矿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会影响矿工的不安全行为。Browm将矿工感知的工作压力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其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11]。Peter Nixen绘制的人类绩效曲线同样证明了工作压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如果长期承受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导致身体的各种不适和工作能力的下降,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12]。

总结以往学者关于个体因素、工作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多是关于个体因素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或是工作压力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研究,而很少有关于心理因素对矿工压力反应的研究。本文研究对象为压力反应,与工作压力不同,它不是客观存在的压力源,如工作压力、就业压力等,它表示的是矿工感受到外部工作压力后体现在生理、心理方面的一系列反应,它受个体因素的直接影响,与矿工的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例如,面对同样的负荷,有的员工可以不骄不躁、坦然面对,而有的员工则容易感觉到焦躁不安,承受着过大的压力。所以说,矿工的个体差异导致对同样的工作压力的感受不同,就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研究心理因素与矿工工作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现阶段煤矿工人面临减薪、裁员以及恶劣工作环境等的巨大工作压力为背景,研究矿工心理因素与工作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心理因素的确定,构建矿工心理因素、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此外,以Lezarus的认知交互模型为基础,以心理因素为外生变量,压力反应为中介变量,不安全行为为内生变量,研究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从矿工群体出发,了解不安全行为的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减压措施,为不安全行为的干预提供视角。

1 心理因素的确定

1.1 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

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被称为事物发展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人的心理因素由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所构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

2008年,赵志军研究导致员工误操作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发现,良好的注意品质对误操作有正面影响,如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和转移等方面[13];2010年,刘琦、孔琪等研究矿工的心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矿工个人心理因素主要是倾诉稳定性、注意力分散、意志力、侥幸心理、性格因素[14];2012年,蔡娟提出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有态度、情绪、动机和其他异常心理,如盲从心理、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等[15];2012年,薛明月研究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发现,心理因素会影响不安全行为,可以概括为安全认知、工作态度、情绪、性格等因素[16];2013年,张东从安全动机、安全心理过程和安全心理特性3个维度,建立包括心理状态稳定性在内的不安全心理要素模型,得出缺陷型不安全心理要素影响矿工的安全行为[17];2015年,李焕通过实验研究了情绪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通过对被试者在不同情绪下的眼动实验,评估被试者的不安全行为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矿工的行动力和反应力受到了情绪的影响,负性情绪中的人反应慢,更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18]。

1.2 影响工作压力反应的心理因素

1984年,Lezarus和Folkman 提出工作压力的认知交互模型,把压力看作是1个动态过程,而与传统的工作压力理论将个体和环境看作是静态不变和互相分离不同,压力的交互理论认为人和环境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之间存在1种交互的过程,是动态关联的[19]。此外,Ivancevich和Matteson等强调了不同个体对压力感知的影响,把生理条件归结为5个压力源的其中之一[20]。

在国内,石林总结了工作压力相关研究,认为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组织环境等外部因素,还包括个体因素[21];某个压力源对一个人可能构不成压力,但对另一个人就足以构成压力[22];时雨总结工作压力相关研究的经典理论,包括几种典型的工作压力模型、压力源,并分析了压力反应涉及的3个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23];张冠男研究情绪管理能力和压力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情绪管理能力与压力反应呈负向相关关系[24];韩圣玺结合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对其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问题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25];宁维卫通过铁路交通一线员工安全心理素质评估,研究员工所面对高压对他们工作状态的影响[26]。因此,本文认为需要引入工作压力反映这个变量,以便更好地说明个体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差异,影响个体在压力环境中的不同反应。

1.3 确定心理因素变量

综上,人的心理因素不仅会影响一个人面对外部工作压力产生不同的压力反应,还会对其不安全行为产生影响。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总结,考虑到相关心理因素较多和不同因素的测量难易程度和准确性,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实际安全生产的意义,本文选取以下4个变量作为心理因素变量: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工作态度。

2 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压力反应变量来表示个体感受到外在工作压力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然后将矿工的压力反应作为中介变量,研究矿工个人的心理因素对个人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通过梳理,本文确定心理因素变量的4个维度: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具体假设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心理因素、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关系假设Fig.1 psychological factors, stress response and unsafe behavior hypothesis

1)性格因素。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习惯化的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辞海》中关于性格的结构解释是:性格包括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特征,有的人诚实,有的人虚伪、有人谦逊也有人骄傲;意志特征,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果断也有人优柔寡断;情绪特征,有人开朗也有人抑郁;情绪的理智特征,有的人思维敏捷、逻辑性强,也有人思维迟缓、没有逻辑性等。不同性格的人,在压力面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由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提出假设:①H1a表示性格因素与压力反应显著相关;②H1b表示性格因素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2)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经历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个性、正常的智力、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积极的内在动力、健康的心态等。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面对压力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根据以往学者关于不同领域工作人员心理素质和工作压力、不安全行为的相关研究提出假设:①H2a表示心理素质与压力反应显著相关;②H2b表示心理素质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3)注意力。注意力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衡量人注意力品质的优劣,需要从其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和注意力转移等方面进行评价。人对客观事物的注意力品质会影响其面对客观事物的生理、心理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基于以往关于注意力与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形成以下假设:①H3a表示注意力与压力反应显著相关;②H3b表示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4)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可以从是否认真负责,是否足够努力等方面评价。有的人面对工作认真负责,就不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而出差错或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根据以往学者关于工作态度等的研究形成以下假设:①H4a表示工作态度与压力反应显著相关;②H4b表示工作态度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在煤矿的实际生产中,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压力反应,会对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假设:H5表示压力反应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

3 研究设计和方法

3.1 量表设计和数据收集

结合本文研究目标的特点和目的,在相关文献研究和量表设计文献[27-28]的基础上,参考煤矿工人工作的特点以及本行业专家的意见,设计测量量表。通过意志特征(a1)、情绪特征(a2)、理智特征(a3)3项测度性格因素;通过内在动力(b1)、适应能力(b2)、心态(b3)3项测度心理素质;通过注意的广度(c1)、注意的分配(c2)、注意的转移(c3)3项测度注意力;通过认真程度(d1)、负责程度(d2)、努力程度(d3)3项测度工作态度。另外,使用生理反应(e1)和心理反应(e2)2项测度压力反应。对不安全行为的测度参考以往学者关于不安全行为的问卷调查表[28]。

总体来说,本次问卷调查除包括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所在地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心理因素相关的项目12项,压力反应相关的项目4项,不安全行为相关的项目8项。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用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一定”、“符合”、“非常符合”。

选取陕西省2家具有代表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涉及采煤工、运料工、机电工等若干工种。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符合数据分析的要求。

3.2 量表信效度检验

首先用SPSS22.0对问卷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该测量问卷的总体信度系数Cronbach’a为0.912;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的信度系数Cronbach’a分别为0.796,0.763,0.814,0.826;压力反应的信度系数Cronbach’a为0.831;不安全行为的信度系数Cronbach’a为0.762,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信度的区分标准,信度只要达到0.70就可接受,大于0.8为信度较好,因此本问卷信度较好。

下面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检验各个测量指标的有效性,检验结果中的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4 003.596,显著性水平为0.000<0.005,说明问卷中的变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KMO值为0.879>0.8,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1 问卷信度统计Table 1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statistics

4 模型验证

4.1 模型的拟合

上文已对模型进行了初步的信效度分析,下面根据上文的研究假设,采用AMOS17.0建立心理因素与压力反应、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的外生变量为矿工的心理因素,包括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工作态度4项,测量指标12项;中介变量和内生变量为工作压力反应和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测量指标12项。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该模型整体的拟合程度较为理想。

表2 心理因素、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分析Table 2 Psychological factors, stress response and unsafe behavi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itting analysis

表3是模型的路径系数、临界比例值和显著性水平,其中的路径系数反映出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在判断结构方程模型的显著性时,需要观察临界比例值的大小,当C.R.的绝对值大于1.96时,回归系数数值即可认为在显著性水平0.05下、与零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3可知,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影响路径有8条路径的C.R.的绝对值>1.96,且P<0.05,说明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影响路径H2b的C.R.的绝对值<1.96,且P>0.05,表明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4.2 模型的修正

根据表2和表3的检验结果,去掉不显著的路径H4a后,得到修正后的模型,再次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修正后的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并通过了最终显著性检验。

4.3 3个变量的关系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内生变量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方式有2种,第1种是由外生变量心理因素先影响矿工的压力反应,然后不良压力反应再影响不安全行为,即间接影响方式;第2种影响方式是矿工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由此提出3种可能的竞争模型:①M1,直接作用模型,即心理因素和压力反应分别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②M2,部分中介作用模型,即心理因素既可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又可以通过影响压力反应,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③M3,完全中介作用模型,即心理因素完全通过矿工的压力反应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利用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29]得出3个模型修正后的拟合指标,如表5所示。

表3 结构方程模型各影响路径的指标Table 3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mpact Path Indicators

表4 修正后的拟合结果Table 4 the model after the correction results

表5 竞争模型修正后的拟合指数Table 5 Competition Model Modified Fitting Index

通过对以上3个模型的拟合结果的观察,可以看出M2的各项指标较为良好,而M1和M3的拟合结果不满足要求,所以M2为最佳模型,即压力反应在心理因素与不安全行为之间有着部分中介作用。

5 结论

1)矿工的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工作态度等心理因素对矿工在工作压力下的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心理因素一方面直接导致矿工产生不良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另一方面,心理因素通过影响矿工产生不良压力反应而间接的影响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将内因和外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研究压力反应与心理因素、不安全行为的关系,能更有效地说明工作压力对人产生影响的差异性,从而与实际中需要控制的对象,即不安全行为,结合起来。

3)矿工的心理因素,如性格、心理素质、注意力等,会显著影响其面对压力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的煤矿生产提供有效参考,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性格的员工,有针对性的关注他们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频率,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4)进一步围绕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及其影响因素、矿工对工作压力感知的过程开展研究将是下一步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矿工因素
金牌挖矿工
矿工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解石三大因素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