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大型丛生竹笋竹生长规律研究

2018-09-04谭宏超诸嘉城

世界竹藤通讯 2018年4期
关键词:竹种丛生碧玉

谭宏超 诸嘉城

(云南师范大学竹类研究所昆明650092)

竹子属于禾本科植物,茎秆中空且木质化,有特别的分枝及特殊的竹箨、花和果实,地下根状茎系统非常发达[1]。根据地下茎的生长类型,可以把竹子分为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3类[2]。大型丛生竹是指胸径在8 cm以上的丛生竹种,其个体高大,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效益显著。

竹子的发笋时间及生长节律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3]。竹秆节间的伸长生长开始于笋茎秆的基部,然后逐渐延伸至顶部,竹节附近的居间分生组织是节间伸长生长的重要因素。居间生长主要由居间分生组织的分生细胞分裂、伸长生长来增加节间的长度[4]。本文选择我国重要经济竹种龙竹、云南甜龙竹、版纳甜龙竹和黄金碧玉竹4种大型丛生竹种,研究这些竹种的发笋情况、笋高生长规律以及施肥对竹笋生长的影响,为丛生竹的高产、稳产培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竹种

龙竹 (Dendrocalamus giganteusMunro)、云南甜龙竹 [D.brandisii(Munro)Kurz]、版纳甜龙竹(D.hamiltoniiNees et Arn.ex Munro)和黄金碧玉竹(Bambusa vulgarisvar.striataGamble)。

1.2 试验方法

1.2.1 竹种发笋情况及生长指标调查

试验于2017年5—12月在云南省双江县独拉山竹子科技园进行。4个试验竹种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竹丛5丛,于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选4棵竹进行标记,用于测量生长指标。试验期间,每隔10 d调查记录1次,调查指标有竹笋总量、新萌发竹笋数、退笋数、笋高及笋直径,统计退笋率,记录初始发笋日期、发笋高峰期及停止出笋日期。

1.2.2 不同地区竹种的生长差异试验

云南省双江县、勐海县、弥勒市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有较大差异。在3个地区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调查4个试验竹种的笋生长情况。

1.2.3 施肥试验

选择生产上常用的3种化肥进行竹林施肥试验。肥料种类为尿素、复合肥和普通过磷酸钙。每个竹种的施肥竹林面积均为667 m2,施肥量均为40 kg,以同样面积的不施肥竹林作为对照。试验竹林的各项管理措施一致。施肥后进行连续6个月每10 d观测1次,并记录出笋总数、退笋数、笋生长时期以及笋直径。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竹种发笋情况

4个试验竹种竹笋的形状以锥形为主,云南甜龙竹呈弯锥形,黄金碧玉竹呈圆锥形;不同竹种间竹笋颜色差别较大,龙竹为红褐色,云南甜龙竹为黄褐色,版纳甜龙竹为黑绿色,黄金碧玉竹呈黑褐色。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表1):在退笋率上,龙竹退笋率最高 (为25%),其次依次为云南甜龙竹(22%)、版纳甜龙竹 (19%)和黄金碧玉竹(17%);从出笋的持续时间看,竹种之间差异较大,黄金碧玉竹笋期最长,达222 d,出笋高峰期持续3个半月以上,版纳甜龙竹笋期相对较短 (100 d),高峰期仅1个半月左右;从笋体大小上看,龙竹笋最大,平均直径13.5 cm,平均笋高2.3 m,黄金碧玉竹笋较小,平均直径11.7 cm,平均笋高1.1 m。综合分析可见,黄金碧玉竹出笋期最长,退笋率最低,但笋体较小;龙竹出笋期较长,笋体较大,但退笋率较高,生产上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竹种进行种植。

表1 不同竹种出笋情况

2.2 不同竹种竹笋高生长规律

统计分析显示 (图1),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竹笋出土后30 d内生长缓慢,每日高生长为5~20 cm,笋出土后30~80 d生长较快,每日生长20~40 cm;笋出土后80~130 d,每日生长0~15 cm。不同竹种之间笋高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龙竹笋前50 d高生长较慢,50 d之后,高生长速度最快;云南甜龙竹笋前60 d生长相对较慢,60 d之后呈现快速生长,生长速度仅次于龙竹;版纳甜龙竹笋在初期生长较快,但在50 d之后生长速度明显降低,80 d之后高生长基本停止;黄金碧玉竹笋高生长在前70 d生长速度最快,70 d之后生长速度下降,90 d后高生长基本停止。

图1 不同竹种竹笋高生长规律

2.3 不同地区竹笋的生长情况

双江、勐海、弥勒3个地区的年平均温度相差不大,但年均降雨量差异较大,其中勐海县的年降雨量最大,双江县次之,弥勒县最少。从各竹种竹笋的生长情况看 (表2),不同地区间竹笋的各项生长指标 (退笋率、笋期和笋直径)均存在较大差异,且与降雨量呈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勐海地区年降雨量最大,各竹种竹笋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好,退笋率最低、笋期最长、笋体最大;弥勒地区竹笋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差,退笋率高、笋期短、笋体小。由此可见,大型丛生竹的笋生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降雨量大的地区,竹笋生长较好。

表2 不同地区竹种竹笋的生长情况

2.4 施肥对竹笋生长的影响

施肥试验结果显示 (表3),施肥能明显降低退笋率,延长发笋期,增加笋直径;不同肥料种类对竹笋生长的影响不同,各竹种均表现为施用尿素的竹笋生长效果最好,其次为施用复合肥,施用过磷酸钙的效果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表3 肥料种类对不同竹种竹笋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1)试验的龙竹、云南甜龙竹、版纳甜龙竹、黄金碧玉竹4个竹种的竹笋形态均呈锥形;笋体颜色深浅不一,分别呈红褐色、黄褐色、黑绿色和黑褐色;龙竹笋体最大,黄金碧玉竹笋体最小。

2)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黄金碧玉竹退笋率最低(17%),其他依次为版纳甜龙竹 (19%)、云南甜龙竹 (22%)、龙竹 (25%);黄金碧玉竹的出笋期最长 (222 d),其他依次为龙竹 (170 d)、云南甜龙竹 (153 d)、版纳甜龙竹 (100 d)。生产上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竹种进行种植。

3)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各竹种竹笋出土后30 d内高生长缓慢,30~80 d高生长较快,80 d以后高生长趋缓直至停止生长。不同竹种之间,竹笋快速生长期不同。

4)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表现为年降雨量大的地区,竹笋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好,退笋率最低、笋期最长、笋体最大。

5)施肥能明显降低退笋率,延长发笋期,增加笋直径;不同肥料种类对竹笋生长的影响不同,各竹种均表现为施用尿素的竹笋生长效果最好,其次为施用复合肥,施用过磷酸钙的效果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竹子发笋有大年和小年之分,取决于竹种和外界环境条件。奇数年份的母竹竹鞭上长出的新竹笋都是奇数年份的,偶数年份的母竹竹鞭上长出的新竹笋都是偶数年份的,其原因取决于母竹的营养积累周期。竹笋萌发生长需要较多的营养供给,第1年萌发新竹笋的母竹消耗大量营养,第2年就需要积累养分而较少发笋,第3年就会出现发笋大年,这样循环形成了新出的竹笋与母竹年份一样的规律[5]。

大型丛生竹为重要的观赏竹种,研究其笋生长规律对于繁殖、培育观赏竹种具有重要意义[6]。竹林的鞭根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下结构,竹林生长好坏、出笋成竹情况与竹林的地下结构密切相关[7]。大型丛生竹的发笋期、出笋高峰期、笋高生长规律因竹种而异,但整体都呈现慢—快—慢的规律。大型丛生竹的笋生长发育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在发笋高峰期,受气温的影响可能会更大[8]。

猜你喜欢

竹种丛生碧玉
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①
碧玉蝶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天梁河
红 火
诗意“碧玉”
春色
碧玉清溪织彩绸
簕竹属10个竹种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能力分析
沼泽小叶桦丛生芽生根培养及移栽炼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