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火灾下人员疏散心理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2018-09-04陈长坤秦文龙童蕴贺陈以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贵重物品火灾问卷

陈长坤,秦文龙,童蕴贺,陈以琴

(1.中南大学 防灾科学与安全技术研究所, 湖南 长沙 410075;2.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0 引言

近年来,火灾事故不断,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也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1]。如2017年6月14日,英国伦敦一座24层公寓大楼发生火灾,造成了约80人死亡;同年11月18日,北京大兴区一处“三合一”场所发生火灾,造成了19人死亡,8人受伤。这些事故表明,在突发火灾下,目前的人员疏散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预先了解火灾疏散过程中的人员心理状态和行为,开展相关的安全疏散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20世纪初,人员疏散行为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学者就人员的竞争[3-4]、合作[4-5]、羊群[6]、惯性[7]、恐慌[8]、自私[9]、小群体[10]等行为,分别采用观测、建立模型、问卷调查、实验等手段进行了研究。对比上述几种研究方式,问卷调查是最容易、也是最快捷获得人员疏散行为的手段[11]。问卷调查可以有效搜集和累积不同人员在面对突发火灾状况时的基本资料,获得相对直观的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数据[7]。Proulx[12]、Shiwakoti[13]、穆娜娜[14]、李晓萌[15]等通过问卷分别获得了商店、火车站、地铁、教学楼等场所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的特征。这些研究有助于科学地了解人员的疏散行为、应急疏散素养,也可为疏散模型提供参考。

上述研究较多关注的是人员疏散行为的影响,而对突发状况下人员疏散心理以及不同心理带来的人员行为的差异化关注较少。为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建筑火灾中的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特别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场所中人员在面临不可预见性的火灾(包括浓烟、高温、有毒气体)时的心理状态,选取人员年龄、性别、疏散教育培训程度、疏散安全意识、疏散心理和行为等设计问卷,考虑恐慌、竞争、折返、从众、冒险等疏散行为,分析人员性别、年龄、疏散教育培训程度与疏散心理和行为的相关性,旨在了解火灾中人员的疏散心理和行为,提高人员的疏散安全意识,以期为疏散方案制定以及应急预案编制等提供依据。

1 突发火灾下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调查问卷设计

为调查突发火灾下人员的应激反应及疏散安全意识,有针对地进行疏散管理,完善安全疏散预案,获得疏散人员的行为数据,从人员的基础信息、疏散安全意识、疏散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了相关问题。考虑到有无经历过疏散逃生人员心理不同的特点,专门设置了人员疏散教育培训和疏散演习(或真实疏散)频率问题,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人员问卷调查Table 1 Personnel questionnaire survey

2 突发火灾下人员疏散心理行为问卷整理与统计

为保证突发火灾下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问卷的真实有效性,问卷在设计时突出填写者面对突发火灾时的应激性,强调对填写者的无害性,明确有效问卷的有偿性,通过网络分发到全国、匿名填写,且仅回收答题时长5 min以上的问卷,共计回收问卷220份。对回收的数据,从人员特征、疏散安全意识、疏散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

2.1 人员基础信息分析

人员的基础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段、疏散教育培训演习程度和疏散安全意识等。所回收的220份问卷中,在性别方面,男性98人(44.55%),女性122人(55.45%);在年龄方面,18~25岁之间(包括端值)27人(12.27%),26~30岁74人(33.64%),31~40岁96人(43.64%),41~50岁19人(8.64%),51~60岁4人(1.82%)。被调查人员的疏散教育培训及安全意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人员基础信息与疏散意识频数Table 2 The frequency table of personnel basic information and evacuation consciousness

可以看出, 30%~40%的人并未接受过任何安全疏散方面的培训或演习,而30%~40%的人接受疏散教育演习平均每年不足1次,只有约25%的人员达到每年1次及以上;听到火灾警报时,约43%的人会选择立即疏散,48%的则需要向外界进行确认,8%的人则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行为”,82%的人员则倾向于主动报警。

2.2 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分析

考虑到疏散环境的不同,疏散的行为也不尽相同,问卷设计中,疏散路径、冒险行为、利他行为和恐慌行为各设计了1个情景,折返行为和竞争行为设计了2个情景。发生突发火灾事件时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问卷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频数Table 3 The frequency table of personnel evacuatio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s

可以看出,在出口选择方面,约47%的人员表示相信疏散指示标识、警报以及广播,约18%的人员更愿意选择自己熟悉的出口,符合疏散的“惯性行为”,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路径和位置以便于获得生存的机会,约7%的人员则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行为。在冒险行为方面,约80%的人员倾向于用被单拧成绳从窗口滑下或是打开门采取措施逃离到安全区,也有15%的人会采取冒险形式直接跳下去。在折返行为方面,大约有75%的人员对贵重物品表示不会折返,24%的人员表示将视物品的价值而定,还有不到1%的人表现出明显的折返心理,约84%的人选择会折返救助家人,这些人可能会对疏散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利他行为方面,大约19%的人员表示一定会帮助他人,71%的人员则需要视情况而定。恐慌程度方面,约81%的人员在恐慌程度调查中表现为中度和高度恐慌,极度恐慌的人有9%,说明当事故发生时,人员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恐慌的人员在疏散中需特别注意,这部分人在紧急疏散中可能会表现出不理智行为。竞争行为方面,约69%的人表示在疏散过程中一定会或可能会超越他人,也有14%的人员表示会持观望态度,只有4%的人表示不会超越,表明疏散过程中竞争超越行为不可避免,约38%的人在疏散过程中不愿意给他人让路。

3 人员特征与疏散心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讨人员特征与疏散行为的相关性,笔者将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皮尔逊卡方检验是用来度量2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其主要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p值进行表征。其中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范围为[-1, 1],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代表相关性大小。而p值代表样本的显著性,本次分析选择2个显著性水平,分为别为0.01和0.05,当p值小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时,即认为两因素在选择的显著性水平上相关,显著性水平越低相关性越显著。通过SPSS 22.0分析,将问卷人员安全意识整理结果与人员特征分别进行皮尔逊卡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表示相关性在0.01上显著;“*”表示相关性在0.05上显著。

表4 皮尔逊卡方检验 p值Table 4 The p-value of Pearson chi-square test

从表4可以看出,性别显著影响路径以及是否折返的选择;年龄段对疏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不明显;疏散安全教育培训的频率会显著影响人员疏散出口选择,以及冒险、折返、利他、竞争等行为;疏散演习频率也对人员的冒险、利他、竞争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3.1 性别与相关疏散心理和行为分析

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性别不同可引起疏散路径选择和折返行为的不同。男性和女性存在着不同的思维习惯,突发事件发生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疏散心理和行为。研究由性别不同带来的男女疏散心理行为的差异,可以给性别不同的疏散群体提供参考。

图1 性别与疏散出口选择分析Fig.1 Analysis between gender and select the evacuation exit

图1与图2分别为性别与疏散出口和折返行为的关系。可以看出,女性(53%)比男性(40%)更倾向于相信疏散指示标识和疏散广播,男性虽然也有41%的人员相信疏散指示标识和疏散广播,但也有很大一部分(35%)倾向于选择最熟悉的路线,剩下的一部分则表示无法做出选择,需要跟从他人,且女性(12%)多于男性(3%);若是事故场所存在贵重物品,男性(68%)和女性(79%)都表现出较高的不折返心理,但少部分人选择会折返,且男性(11%)多于女性(7%)。

图2 性别与折返(贵重物品)行为分析Fig.2 Analysis between gender and return (valuables)

3.2 疏散教育培训与相关疏散心理和行为分析

疏散教育培训程度的不同也会导致疏散心理和行为的不同。从回收的疏散教育培训频率的问卷发现:未接受过疏散教育培训的30人(13.64%),人员数量较少,所以将其与接受过但不记得的人员统归为未接受过疏散教育培训。通过疏散教育培训程度与疏散心理和行为的分析,可明确疏散教育培训的意义和效果。

图3为疏散教育培训与疏散出口选择的关系,可以看出,人员疏散教育培训频率越高,人员越倾向于相信疏散指示标识或是广播指示的路径(由36%上升到64%),依据人员的“惯性行为”进行选择的人员比例有了明显的下降(由53%下降到36%),人员的从众倾向也有了一定的下降(由10%下降到2%)。图4为疏散教育培训与冒险行为关系,可以看出,随着疏散教育培训频率的增加,选择将被单拧成绳状从窗口滑下地面逃生的人员比例有轻微的下降(由45%下降到36%),选择冒险跳下去或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身逃到安全区的人员比例有轻微的上升(由45%上升到60%)。

图4 疏散教育培训与冒险行为分析Fig.4 Analysis between evacu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and risk-taking behaviors

图5为疏散教育培训与折返(贵重物品)行为的关系,当面对事故场所存在贵重物品时,疏散教育培训频率越高,人员越不会发生折返行为(由65%上升到92%)。图6为疏散教育培训与利他(有人摔倒)行为的关系,随着疏散教育培训频率的增加,表示一定会帮助他人的比例大幅度(由9%上升到38%),表示没想好不清楚的比例有所下降(由29%下降到3%)。

图5 疏散教育培训与折返(贵重物品)行为分析Fig.5 Analysis between evacu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and return (valuables)

图6 疏散教育培训与利他(有人摔倒)行为分析Fig.6 Analysis between evacu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and altruism (someone falls)

4 结论

1)大约43%的人员在面对突发火灾事故时有着良好的疏散意识,听到火灾警报时能够立即疏散、相信疏散安全指示标识,82%的人员倾向于在发生火灾时报警,约8%的人员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行为;约84%的人员对火场中存在家人会折返,而75%的人员对存在贵重物品不会折返。

2)疏散过程中,约69%的人员会表现出明显的竞争行为;62%的人员能表现出避让行为;85%的人员对是否冒险有着良好的认知心理;90%的人员表现出明显的恐慌心理;71%的人员表示不一定会帮助他人。

3)女性比男性更愿意相信疏散指示标识,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女性为12%、男性为3%),火场中存在贵重物品时,男性更倾向于折返(男性为11%,女性为3%);疏散培训频率越高,人员越倾向于相信疏散指示标识(由36%上升到64%)、帮助他人(由60%上升到90%)、对贵重物品也越倾向于不折返的选择(由65%上升到92%)。

猜你喜欢

贵重物品火灾问卷
行李
基于区块链的贵重物品可追溯交易平台设计
三道考题
年纪不代表一切
问卷网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