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8-09-03郭淑娟
郭淑娟
摘要:‘德育一词,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应该从小就听过很多并接触过很多有关于它的话题。它在每一代新生儿的启蒙教育、小中学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都是一个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话题,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当今小学德育效果却并不客观。文章基于此,就从‘利用社交软件,改变沟通方式;培养良好习惯,创建德育氛围;创设真实内容,激发真情实感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完善德育工作这四个层面阐述了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性;策略
德育是每一个人在校园中都要接受的教育,这不仅是国家、社会和学校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还是使‘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完整的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一定要将对学生所进行的德育教育重视起来,并提升议程,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人格、优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奠定基础。
一、利用社交软件,改变沟通方式
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单一、死板、严肃,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变化了。例如:对于学习成绩不好并且非常自卑的学生,老师就不能用传统的、老一套的德育方法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或者点名道姓的说一些攻击他、使他受挫的话;而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温和的、走心的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经常使用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与该学生以同学、朋友、小伙伴的关系进行沟通与交流,体会他们的感受和心情,并告诉他‘学习方面可以慢慢提高,不要着急,有不懂的知识点可以问同学、问老师;生活方面可以放慢脚步,万事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等等。因此,通过这样“家常式”的信息交流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还能打开学生们心灵的窗户,从而建立一个新型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培养良好习惯,创建德育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校园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庭。因此,校园文化对他们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校园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对老师和学生都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例如:学校的早读文化、课前五分钟、课间活动以及名人墙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有所影响。还有教师的行为举止和仪容仪表,都能对学生产生莫大的作用,这些也都是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基于此,学校就要抓住宣传德育的机会,时刻让学生沉浸在德育的氛围之中,并利用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其次,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现象抓住德育契机,促使学生改掉一些不良习惯,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有一个健康、愉悦的学校生活环境,并能在其中受到鼓舞。
三、创设真实内容,激发真情实感
当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思想品德课时,其阐述的内容或者穿插的知识务必是真实可靠的。因为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才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其次,由于教师具有示范性,学生具有向师性,所以,對于‘一种活动,两种努力的德育工作,教师要善于挖掘‘真,善于拿真实的素材和数据说话,切勿假、大、空。另外,在进行榜样教育时,所选取的榜样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以激励他们向榜样学习,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逐渐地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感。
四、加强家校合作,完善德育工作
家庭是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家庭的‘育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不是某一单方面、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必须要靠学校和家庭双重作用下才能高效完成。学校德育不能代替家庭德育,家庭德育也不能代替学校德育,两者是相辅相成,不能互相代替的。
在家庭德育过程中,我国社会普通家庭大多都是采用的都是言传身教,情感陶冶和实践锻炼。比如:在过马路的时候,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等红绿灯,并且告诉孩子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让孩子明白,遵守社会准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就是言传身教的作用;再比如,遇见困难拮据的人,家长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某种方式给予帮助,并且告诉孩子,人的恻隐之心是必须具备的,乐于助人是社会公德,也是基本道德,这就是情感陶冶的作用;但是,家庭德育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相较于学校德育来说,家庭德育没有计划性,系统性和目的性,它更多的是一种随时随地,无时无刻的一种自然熏陶。可是,孩子的道德意识究竟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是无从得知的,也是不可操控的。因此,家庭德育不能缺少学校德育的辅助,两者必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五、总结
笔者认为,德育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培养栋梁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德育教师必须要明白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白学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方向性。如此才能高效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培养高质量和人格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达明.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129+131.
[2]刘含光.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42.
[3]刘朝江.我的德育教育小思考[J].科技风,2016(03):39-40.
[4]叶兰芳.网络发展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