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9-03胡军

神州·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策略

胡军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较短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则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创建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学会应用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味依据教材进行讲解,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教师要深入研读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

第一,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备课环节则需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接受能力等各种因素进行,才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游刃有余,开展针对性教学。

第二,要深入研读教材。教师还需全面研究教材设计,掌握其如何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怎样处理学习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要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顺利突破难点、解决重点,还要重视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将整部教材内容合理整合,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第一,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会不断提出学习难题,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解答,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尊的需求,在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也不要一味指责学生,要善于讲道理、摆事实,不得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出现过激行为。第二,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选择。有时教师认为没有意义的游戏,学生则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如果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总是得到教师的否定,那么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自己的老师渐行渐远,逐渐变得茫然失措。

三、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要重视教学设计环节

1.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几个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配给学生,鼓励学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及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其顺利掌握新知识。将这种学习方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启发者,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当然,学习方法丰富多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能收到不同的效果。

2.利用小组合作与组间竞争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如果教师针对全体学生应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设置相同的问题,则只能吸引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时会成为一二个学生的独角戏,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小组长要做到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教师在总结归纳时,要考察全体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看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开展小组间、组员间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感受到自己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四、正确评价学生表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及时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笔者认为,学生评价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这样的评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错误,不能使用偏激的语言批评学生,但同时也不能纵容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对想法独特、敢于创新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有利于支持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语言不应过于泛化,要使用个性化、多样性的评价语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学习评价不拘一格,教师可以应用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主,从而收到較好的教学效果。

五、为学生创造感受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探索成功,则会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实现个性化成长。

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以画图为主,只要学生能够画出一幅简单的图画,如太阳、汽车、小鸡等,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展示,在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下,学生会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不能为学生展示创造机会,则会引起学生的失望情绪。小学生年龄较小,要求他们画出高水平的作品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做到脚踏实地,给予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在课堂结束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学生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在屏幕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创作的中心思想,评价他人作品不要一味指责,要看到他人的优点,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每节课可以选择最为成功的三篇习作,挂在教室文化栏中。

总之,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但要传授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开展丰富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研究,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创造大量机会,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建伟.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3):64-68.

[2]许卫华.想象力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促进作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11):11-11.

[3]杨振宇.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1):69-69.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