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床边系统评估对脑梗死偏瘫者康复锻炼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2018-09-03谢丽斓刘海燕

中外医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

谢丽斓 刘海燕

[摘要] 目的 运用床边系统评估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锻炼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于2016年3月—2017年8月方便选取该院就诊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先后顺序分为基础组(n=34)和研究组(n=35),其中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实施康复锻炼护理,运用床边系统评估2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90.56±5.48)分以及ADL评分(70.5±5.60)分,与基础组患者FMA评分(68.59±5.89)分以及ADL评分(61.9±5.50)分,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7、6.433,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用床边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语言、行为以及心理等各项功能,并积极采取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床边系统评估;脑梗死偏瘫;康复锻炼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4(c)-0167-03

Study on Effect of Bedside System Evaluation on the Rehabilitative Exercis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XIE Li-lan, LIU Hai-y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Ning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ingde, Fujian Province, 352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edside system evaluation on the Rehabilitative exercis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basic group with 34 cases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with 35 cases used the rehabilitative exercise nursing,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FMA and AD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FMA score and ADL scor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asic group[(90.56±5.48)points,(70.5±5.60)points vs (68.59±5.89)points,(61.9±5.50)points],differenc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6.047, 6.433,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eside system in evaluating the motor, language, behavior and mental functions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ctively using the rehabilitative exercis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of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Bedside system evaluation; Hemiplegi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ve exercis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隨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呈升高趋势,尤其以脑梗死发病频率较高。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出现异常,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脑部组织及细坏死的一类不可逆损伤性疾病[1]。由于脑梗死发病后病情严重、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后,也存在较多的后遗症情况,如意识、语言、行为及运动等功能障碍,严重患者甚至出现偏瘫。据临床相关研究文献报道显示,约有50%~80%左右的脑梗死患者救治后出现偏瘫等残疾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通过运用床边系统评估,针对具问题,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不仅可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性功能,同时还可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以便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压力[3]。该文针对该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采用康复锻炼护理的疗效通过应用床边系统进行评估与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先后顺序分为基础组(n=34)和研究组(n=35),基础组患者男女比例=20:14,年龄均值(63.5±5.8)岁,平均昏迷时间(1.15±0.25)d;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19:16,年龄均值(63.4±5.6)岁,平均昏迷时间(1.24±0.18)d。上述资料对比后显示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一致。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经CT或MRI等影像学扫描检查后,显示存在缺血性病灶[4];③在发病后存在语言、行为及运动功能障碍等典型偏瘫症状的患者,且尚未接受正规的康复功能锻炼患者。排除标准:①格拉斯昏迷评分<15分,以及采用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评后存在精神障碍以及痴呆症状的患者[5];②存在认知障碍患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

1.3 干预方法

基础组患者采用心脑血管科的基础护理干预,如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制定相应的營养饮食干预方案,以便提高机体抵抗力等。研究组则给予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肢体功能康复、语言功能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康复干预措施。

1.3.1 心理评估及护理 针对偏瘫患者会丧失自理能力,且长时间的活动障碍,会使患者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情绪,如失去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沮丧、绝望等,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因此,护理人员需采用问题式开放护理,向患者提问,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面貌,对于焦虑、抑郁情绪患者评估其抑郁状态以及是否存在自杀倾向等。同时护理人员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并进行脑梗死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同时向患者介绍肢体康复锻炼的项目、内容和效果,特别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尊重患者,引导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克服悲观、绝望等负面心态,以便提高训练配合度[6]。

1.3.2 肢体功能评估及康复锻炼干预 采用手电筒检查患者瞳孔大小以及对光反射情况,并查看患者是否昏迷,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再通过应用FMA量表评分来统计患者的肢体功能活动情况,再询问患者长期卧床后,下肢水肿以及压疮情况。同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①体位护理:初期,可指导家属每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可预防压疮,并且尽量避免患者上肢长时间屈曲,同时减少下肢伸展活动,给予患者穿“丁字鞋”,防止发生足下垂,同时在患者仰卧位时在患者臀部以及大腿内侧垫软枕,侧卧时在髋部、膝关节部位垫软枕,尽量保证患者身体平衡[7-8]。②肢体活动训练:每天指导患者进行各个关节的内旋、外展、外旋等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0~30 min,3~4次/d,同时指导患者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活动,如在床上进行桥式运动,以及进行肌肉按摩,可缓解肌肉萎缩情况,这些措施均为患者下床活动打下基础。尽早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平衡立位训练,逐渐活动至肘部和腕部,每次锻炼30 min左右,待患者可下床活动后,可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步行活动[9]。

1.3.3 语言功能康复 护理人员在床边通过用手电筒照明检查患者口腔黏膜、左右峡部等,再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也可应用冰棉签刺激舌根、咽后壁,每次坚持10 s,3次/d。并进行语言训练,由浅入深,简单到复杂等方法循序渐进,需家属需耐心陪同治疗[10]。

1.3.4 日常生活干预 通过应用Barthel 指数评分对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指导措施,若指导患者做一些精细动作,如反复使用筷子、自己穿衣、洗漱、系鞋带以及摆放物品等活动。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不同干预措后,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程度采用FMA量表评分表示,主要包括上下肢体活动,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以FMA评分<50分,显示为存在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明显运动障碍:51~84分,中度障碍:85~94分,95~99分为轻度障碍。同时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统计,总分为100分,其中>80分:轻度障碍,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40~80分范围:中度障碍,需协助患者自理;<40分:重度障碍,日常生活需完全照顾。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FMA)以及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以及ADL评分与基础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可见表1。

3 讨论

据临床心脑血管疾病报报道显示,在吸烟、高血压、饮酒等因素的引导下容易发生脑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形成血栓后可导致局部血管堵塞,引起周围半暗带血流量不断下降,进而引发缺血级联反应,在血流进行再灌注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进一步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以及形成脑水肿。临床上及时抢救治疗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可遗留严重后遗症,如偏瘫,对患者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11]。

目前,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多结合患者发病年龄、程度、原因、肢体病变部位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采用床旁系统评估发现,其脑细胞的的复活对肢体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联系。临床研究学者唐月嫦等人[12]的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早期肢体功能活动,对疾病加重以及再发性比例无增加现象,但对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肢体运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在该次研究中,通过将现代医疗康复理念与康复功能锻炼相结合,对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各方面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FMA评分至(90.56±5.48)分,ADL评分升高至(70.5±5.6)分,与临床唐月嫦学者的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

一般心脑血管科临床医生普遍认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生命体征相对较平稳后,已经过了缺血缺氧的急性发作期,且在病情不在恶化的情况下,均可開展康复功能训练,可避免发生二次损害,如肌肉萎缩性持续性障碍等。临床医师主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床旁系统评估后制定的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激活部位大脑神经基因,并建立侧支循环,可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以及机体代谢正常,并给予心理疏导,可改善患者绝望等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信心,可积极配合训练。同时进行肢体功能活动,可减轻肌肉萎缩,促进肩关节、踝关节以及膝关节等部位的功能性活动,可减少关节畸形或内翻现象,并及时预防足下垂,最大限度的恢复了患者肢体功能。同时开展语言以及吞咽功能训练提高患者语言沟通能力,最终可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残损程度,并减少患者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用床边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语言、行为以及心理等各项功能,并积极采取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范云霞,符晓艳,王羚入,等.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5(11):106-109.

[2] 代保鑫,刘淼,谷未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7):74.

[3] 胡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19):726-727.

[4] 张文君.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371.

[5] Watanabe M, Suzuki M, Sugimura Y,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ateral knee muscle strength and gait performance after stroke: the predictive value for gai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2015,27(10):3227-3232.

[6] 卓桂芝.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 2013,14(23):238-239.

[7] 杨金平.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2):135.

[8] 李晶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27):98-99.

[9] 刘采红.康复护理干预在治疗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35-336.

[10] 谢珊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恢复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33):205-206.

[11] Zehr EP. Evidence-based risk assessment and recommen dations for physical activity clearance: stroke and spinal cord injury[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11,36(4):S101-112.

[12] 唐月嫦,张丽,李凤桃. 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9):152-153.

(收稿日期:2018-01-27)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研究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观察
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与干预效果探析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大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辨证论在中医临床检验中的干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