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策略
2018-09-03覃尚猷
覃尚猷
【摘 要】本文分别从找准知识衔接点、调整心态、从零做起、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做“三好学生”等几个方面阐述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以使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做到无缝对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高一数学 衔接教学 知识衔接点 调整心态 “三好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139-02
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不少高一新生及其家长,总有这样的一个疑惑,很多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都是接近满分,可是一进入了高中咋就变了样,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考不及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根源是什么呢?初高中数学衔接如何才能做到无缝对接呢?
一、成因分析
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在知识体系建构、能力结构、思维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一)数学语言变得更加抽象
初中教材知识呈现坡度较为平缓,概念引入,知识生成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贴近,形象、具体、直观等,初中生容易接受,初中数学语言主要以形象性、描述性、通俗性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知识所涉及的概念多、符号多、知识点多,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知识的生成与呈现体现出更大的抽象性、概括性与逻辑性。比如初中学习“函数”的描述性定义,以“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y 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定义,俗称“变量说”;高中数学必修 1 对“函数”这个概念的定义更抽象,用集合语言对两个非空数集之间进行单值对应关系,俗称“对应说”,这种“对应说”体现了数学中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使知识呈现更精确,体现了概念的内涵,为以后学习“映射”等概念奠定基础,但学生理解时显得很抽象,觉得高中数学难学。
(二)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理性,逻辑推理更加强
高中数学思维方式与初中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初中阶段,教学内容相对少、题型少、难度不大,教师对各种题型会有一种相对应的思维模式,比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相对固定的证明模式。这些都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模式就会变成定势思维,学生注重上课听讲、做笔记,缺乏主动思维。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更多的是数学语言的抽象化,教师传授知识,讲解题目,注重方法的讲解、知识的生成、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化与知识建构能力,对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三)知识内容成倍增加,难度加大
初中数学知识是比较基础和零碎一些,知识模块之间的衔接不是很紧密。高中知识容量急剧增加,高一要求上完必修 1 至必修 4 总共 4 本书,必修 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有基本概念 52 个,数学符号 28 个,内容之多可见一斑。内容多、进度快,会让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知识模块之间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初中数学各知识模块的联系不密切,交叉处出题不多。高中数学模块知识联系密切,比如,“函数”这个概念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及研究的方法贯穿“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导数”等高中数学知识。又比如,向量、导数等都是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成为各模块知识衔接的纽带,体现高中数学的整体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说哪一个环节没有学好没有掌握好,那么就会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高一新生一放松学习,在后来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就是这个道理。
二、对策及措施
要解决高一学生遇到的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就要做好初中高中数学的无缝对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找准知识上的衔接点
初中数学知识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概念的定义有时缺少严格性与严谨性。高中数学概念多而且很抽象,推理论证逻辑性强。如果在知识层面上找到初高知识之间的一些衔接点,那么就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根据高一的认知水平,掌握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具体衔接的主要内容有:十字相乘法,立方和(差)公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的韦达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等四心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射影定理,三角形面积法,圆的垂径定理及逆定理,切线长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频数分布直方图等。复习好这些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高中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调整好心态,从零做起
刚进入高中时部分学生有松懈的思想,初中数学有不少题型,都有相对固定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到了高中,知识容量大,课时紧,知识也变成更深更难。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题型变化大了。这些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灵活多样,靠固定套路解决困难了。一部分学生还有依赖思想,想借助老师为其提供可用的“模子”,机械地模仿,结果事倍功半。因此,高一学生要调整好心态,初中的成绩已成为过去,要从零开始,端正学习态度,主动适应高中的学习,改变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稳步推进
初中教材有“浅、少、易”的显著特点,但高一数学教材必修 1 至必修 4 共四本,概念多、符号多、定理多、内容多、题型多、解法多,体现了高中数学教材的“起点较高、难度增大、容量增多”的特点。高一要以“低起点、小台阶、勤反复、重矯正”方法,逐步抚平初中与高中的台阶,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做题目应从课本上的题目做起,从简单的题目做起。这样,既符合高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又可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
(四)做了“三好学生”,数学就会学得好
1.习惯好
高中学习有哪些好习惯呢?提前预习、专心听课、好动手、多质疑、勤思考、重归纳、会应用、多反思等都是好习惯。主动课前预习,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专心听老师讲,重点突破,真正理解,灵活应用。有些学生说:“我上课听懂了,会了,但练习不会做,是怎么回事?”其实,对学过知识“懂了,会了”有不同的层次:
“懂了”:理解知识记住知识会运用知识将知识推广。
“会了”: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只是“理解知识”不“会运用知识”,只“会一题”不“会一类”,都不是真正的“懂了,会了”。“好动手”就是善于做笔记、勤记好题、做错题本、多做练习。“多质疑”会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积极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才会变得生动、深刻与充满乐趣。“多反思”做一个题目之后,反思运用到什么知识?用了什么方法?可进行哪些变式?就是“题后一分钟”。争取做到做一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高中数学是关键的一环。
2.基础好
课本的基础知识学得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本各章节所呈现知识的形式、揭示知识与发现知识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主动去认识、理解、感悟与运用知识,逐步构建出知识的整体结构。每上完一个章节用思维导图勾画本章的知识结构图,要对各知识点,本章节所学的方法,所有的题型及其解法等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线索与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寻找重点并将它们转化成问题,然后自己作答。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比如,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引导学生研究二次函数,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探究,得到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等这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高中阶段,“会学习”比“学会了”更重要,自主学习是高中生学习方式的一种转变。
3.方法好
提高课堂效率。提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强化训练,课堂的效率才会高。预习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新的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自己上课做好准备。专心听课就是要听分析,多质疑,找思路,会应用,巧笔记。先复习后练习,构建知识框架,熟悉知识点,总结所学过解题的方法,才强化练习,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思维导图让数学知识鲜活起来。思维导图能把数学知识框架化、系统化、生动化,节省时间,便于记忆。
做好“典型题”本。“典型题”本收集两类题,一类是经典“好题目”,这类题目解法经典,蕴涵数学思想与方法,弄清弄透一题同一类题迎刃而解,或者是一道题可以进行多次变式,变成一串好题;另一种典型“错题”,对错题思路进行整理,在哪里卡了壳?出了错的部分在哪,记录下来并与正确答案对照,研究错题是为了寻找错误思维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经常对错题进行总结反思,过了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做错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从高一做起,对学好数学十分有益。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数学知识的生成与迁移、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与方法在应用上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高考中常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函数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在高一时引导学生感悟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初中学过二次函数 y=ax2+bx+c,对于 a 的正负号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方向,若不知 a 的正负号就要对它进行分类讨论,画出图象,由“数”得“形”,类似地,指数函数 y=xa 和对数函数 y=logax 对 a 进行分类讨论,懂得 a 正负号对函数图象的影响,从中感悟到分类讨论的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不断的积累与提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从更高的层面上提高学习高中数学的水平,提高数学成绩,也对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总之,找準知识衔接点,调整心态,从零做起,循序渐进,不贪多,不求快,稳步推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基础做起,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使初中高中数学做到无缝对接。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