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民营出版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2018-09-03刘丽丽汪丹
刘丽丽 汪丹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出版业承担着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双重使命,必然要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服从这一历史定位。在出版业新时代,民营出版企业宜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政策利好,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扬长避短,走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关 键 词】民营出版企业;增长模式;政策端;市场端;新形态
【作者单位】刘丽丽,北京华腾知本图书有限公司;汪丹,北京华腾知本图书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4.003
一、民营出版企业进入新时代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要论断,决定着出版业必将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并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的出版企业大体可分为国有与民营两种业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出版业基本是单一的公有制形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民营资本才逐步进入出版业。1980年12月,国家出版局发出《<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书店 书亭 书摊和书贩>的通知》,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图书零售领域。此后,民营资本在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不断向产业链上游的出版环节渗透,发展到今天,已经撑起出版业的半边天。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14.9万家新闻出版企业法人单位,其中民营企业12.73万家,占到全国的8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民营出版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服从这一历史定位。从总体上来说,在新时代的出版环境下,民营出版企业必须适应两个转变。
首先,要适应发展模式的转变。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人民的文化需求,尤其是阅读需求快速释放。为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我国的图书年出版数量快速增加,从2000年的14万种增加到2013年的44万种。尤其是2007年到2013年,图书年出版数量更是增长迅猛。2013年之后,我国的图书年出版数量虽然增速放缓,但仍有年均2万种的增幅。快速增长的图书供应缓解了人们的阅读焦渴,也使我国的图书出版在品种数量上跻身世界大国行列。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图书年出版数量占全球总量的10%,成为全球出版业不可小觑的力量。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民营出版企业的产品还处于“拼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阶段,而且企业的体量偏小,缺乏规模效应。从2017年法国书业杂志《书业周刊》和美国《出版商周刊》公布的年度全球出版企业50强榜单来看,我国无一家出版企業上榜。当年,天舟文化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民营出版企业的龙头,然而与榜单最后一名日本新潮社当年的营业收入1.54亿美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营出版企业在营业额、资产收益率、单品平均利润、版权输出等关键指标上表现欠佳,抗风险能力偏差,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新时代背景下,民营出版企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必须向集约型、内涵型的长效发展模式转变。
其次,要适应增长形式的转变。过去十几年中,我国民营出版企业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在增长形式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这些问题成为民营出版企业进一步成长的制约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营资本进入出版业,此后,凭借灵活的机制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民营出版企业在政策与市场的空隙中不断成长壮大,并倒逼2008年开始的出版社转企改制。
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和竞争环境的不完善,造成了纷繁芜杂的市场乱象。一些实力不够的民营出版企业缺乏挖掘优质资源的能力,将目光投向公版书,导致公版书版本泛滥;部分优质选题上市之后,一旦市场反响热烈,大量“跟风书”会立刻出现,全行业竭泽而渔,导致同质化严重、低层次竞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对消费者选书、用书造成很大困扰,而且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常现象。表面上看,市场一片繁荣,实际上这些乱象却对整个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
随着出版业进入新时代,不论是人们的阅读需求还是市场竞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作为内容提供方的民营出版企业,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转变,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提质增效。
二、民营出版企业的优势分析
在当前市场细分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民营出版企业与国有出版企业各有优势。2013年底,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工作全面完成,它们依托国有背景和历史积淀,拥有人才、版权、品牌、资金、书号等资源优势。民营出版企业虽然在这些方面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却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更实用的激励机制,以及长期在市场搏击中练就的敏锐市场意识。而且,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民营出版企业也有一些新的发展机遇。
1.政策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推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民营出版企业拥有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与文化出版行业尤其是民营出版企业相关的促进政策密集出台。如2012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出台,提出十大措施,全面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2017年4月,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成为“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工作的总体规划。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诸多针对民营出版企业的扶持和促进政策。以对外出版权为例。民营资本进入出版领域之后,一直都没有对外出版权。为了进一步激活民营出版企业的活力,2015年,作为全国出版业重镇的北京市开始探索国有出版社和民营出版企业合作的新模式——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成立北京华语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后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复同意,该公司获得对外出版的专项出版权。这是允许非公有制出版企业参与对外出版的重大举措,对民营出版企业的产品进入欧美主流销售渠道来说意义重大。
这些政策不断放宽民营出版企业进入出版业的准入条件,尤其鼓励民营出版企业进入图书的内容策划与发行,以及下游的影视、动漫、游戏的制作与发行等领域,为民营出版企业未来的发展解开束缚,提供更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国家在总体战略规划层面上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消费,这也势必为民营出版企业乃至整个出版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体量的整体增容将使民营出版企业的生存、壮大更具底气。
2.市场端:受众群体扩大,读者群进一步细分,民营出版企业只要做出特色,更容易在市场上立足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从市场表现来看,居民文化消费逆势上扬,增速始终高于同期GDP增速。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3.5万亿元。
与文化整体消费增长同步的是出版市场和读者群的进一步细分。目前,图书出版市场按照内容与功能的差异,基本分为教辅教材、社科、文艺、少儿、语言、科技、生活休闲、综合图书8个细分市场。各类图书细分市场的产品特点、消费群体、竞争程度、市场周期都有所不同,但基本稳定。基于此,近年来,线上(如当当、京东)、线下(如新华书店)各大图书销售平台在推出年(季、月、周)度图书销售总榜单的同时,也推出一些重要细分领域,如少儿、文艺、社科、生活等的分榜单,服务终端用户。
与此相关联,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偏好也更加稳定。对于民营出版企业来说,即使资金不够充足,积淀不够丰富,只要能够准确把握细分用户的需求,画好用户画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特色,仍然有深度发展的可能。如北京博瑞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专业出版公司。在不少出版公司定位摇摆不定、四面出击的情况下,该公司一直专注于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阅读服务。该公司秉承“专业、实用”的出版理念,在经管图书出版这一小领域挖掘,通过专业的策划眼光,挖掘国内懂管理、有经验的实战作者,精心筛选、引进外版经管类图书,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出版界具有不小的影响力,也为民营出版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样本。
3.技术端:出版业具有突出的互联网属性,民营出版企业选准切入点,即存在快速突破、跨越发展的可能
在近年来的文化产业发展统计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和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互联网+文化”优势明显。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这一绿色产业的一部分,天然具有明显的互联网属性。民营出版企业的历史包袱小,市场嗅觉敏锐,由于长期站在市场前沿,对新技术、新形式的反应更加快,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更可能及早发现出版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耦合點,探索出新的、卓有成效的发展路径,引爆销售,实现快速、跨越发展。
以图书出版中的教辅教材类图书出版为例。高等教育教材出版是图书出版的一个细分领域,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传统大社凭借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但近年来,部分民营出版企业借力互联网等新技术抢占先机,不断开发与教材相结合的新型产品,实现了相对之前更有利的竞争态势。华腾教育成立于2004年,十余年一直专注于大中专教材的策划和研发。从2015年开始,该公司依托二维码、增强现实(AR)、3D仿真技术等,打造立体化、新形态“互联网+”教材,布局“新思课堂”等立足未来、依托智能终端应用的智慧学习产品,使信息化与传统出版实现了较好的结合,在终端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网络普及率达到55.8%,相信网络消费者的增加必将为民营出版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历史机遇。
三、民营出版企业面临的挑战
从政策、发展规划等宏观层面上看,当前,无疑是民营出版企业发展的最好时代。但是,在尚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出版企业未来的发展仍然会面临合作模式、资本运作、成本上涨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1.合作模式方面:新闻出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待深入,民营出版企业应主动探求与国有出版社更务实、高效的合作形式
目前,我国出版业采取的是行政审批制,民营出版企业没有独立获得书号的权利,因此,只能采取与出版社合作的运作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出版行业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进入深水区。2014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就多个重点方面的改革任务提出政策措施,但并未涉及书号审批办法的相关内容。未来,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必然不断深入,民营出版企业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但从短期来看,在书号审批层面出现实质性变动的可能性不大。
2018年,为了减少重复品种的出版和资源浪费,出版主管部门对各国有出版社申领书号的数量进行了较大限制,这对当前出版业的一些乱象来说不啻为一剂猛药,可谓正当其时。这一举措也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即出版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民营出版企业,尤其是小微型民营出版企业出版发行的图书品种数必然会有减少,民营出版企业必须从打造文化精品、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入手,主动探索与国有出版社更务实、更高效的合作形式,以缓冲品种数减少所产生的业绩压力。
2.资本运作方面: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面临较大资本压力,需要探索更灵活的资本运作模式,获得竞争优势
规模小、资本少向来都是民营出版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一些民营出版企业发展迅猛,逐步做大做强,频频上市或被并购,加快登陆资本市场。仅以2017年为例,4月,新经典登陆A股;7月4日,阅文集团向香港联交所递交IPO招股书;7月28日,掌阅科技上交所IPO获通过。同时,融资规模也不断创出新高。2017年7—8月,磨铁图书完成C轮3亿元左右的融资,投后估值接近45亿元。
民营出版企业获得融资的案例不断增多,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民营出版企业的体制束缚较少,经营更为灵活,在资本运作方面更易抢得先机。但同时,这些在资本运作方面动作频出的企业大多是具有优质品牌,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它们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经营好品牌响——受资本青睐——获得融资进一步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固然对民营出版企业整体的做大做强大有裨益,但也必然对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造成挤压态势,加剧两极分化。
近年来,顶尖民营出版企业的融资形式主要有并购、股票融资以及风险投资三种类型,对占数量大多数的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而言,面对竞争压力,必须探索更灵活的资本运作模式。如业务关系紧密的民营出版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在特色选题、专業选题方面与国有大型出版社实行资本合作等,尽力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成本上涨方面: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出版企业面临的人力、纸张、印刷等压力增大,需不断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不断走高,与此同时,劳动政策法律的逐步完善也使出版企业的人力支出不断加大。此外,2016年以来,与出版相关的生产成本的上涨也让出版企业的发展如入寒冬。
从2016年底开始,纸价开始出现了被业内称为十年难遇的剧烈波动,迎来全品种、全系列涨价的局面。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年时间,纸张的价格上涨幅度就达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一度出现“一纸难求”的罕见情形。在纸价飙升的同时,书籍的印刷装订费用也大幅攀升。部分印刷企业因为日趋加大的环保压力,主动或被动地退出市场,这也使不少出版企业的运营雪上加霜。目前,纸张、印刷、装订费用占出版业生产成本的15%—20%,而出版业的整体利润率偏低(整个出版行业的净利润水平约为4%),这一板块成本的短期急剧、大幅升高,已使不少出版物达到赢亏点。
与大型出版集团相比,民营出版企业的资金有限,生产成本上涨时,无疑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力、纸张、印刷等成本的持续上涨将成为常态,因此,民营出版企业必须走集约型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利润率,增强自身抵御成本上涨、经济下行等风险的能力。
随着我国出版行业市场化发展的层层推进,出版业正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调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合作仍将是出版业“国”与“民”两大阵营的主题。民营出版企业应充分利用利好政策,主动拥抱新技术,探索与国有出版社合作发展的多样化模式,力图实现双方共赢发展,共同推动出版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