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道,谁愿意承认自己有病啊?渴望着,恐惧着
2018-09-03
这世道,谁愿意承认自己有病啊
尽管我不承认,但生活中,我是个比较苛刻的人。对什么都较劲,一句话不对付,火气就来了。
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些部分真的是对症下药的。为什么焦虑,为什么有冲突,负面的情绪为什么那么容易爆发。这些症状在北京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来讲,并不是稀罕事。格子间就那么大,挤挤攘攘的,不发生点冲突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上班族。
多新鲜啊,每天的提案那么多,要沟通的那么多,要确认的那么多,难免会有一个地方大家的意见不对付,唇枪舌剑之中,虽然没有血溅当场的惨烈,但杀人于无形的招数那可是一点都不罕见。
敌意,自然不能避免。谁的心里不揣着一把刀,恨不得见血封喉让对方说不出一个“不”字。
“敌意受到压抑所导致的这些心理过程,它的结果就是引发焦虑情绪。事实上,因压抑而引发的心理状态,恰恰就是典型的焦虑状态,即由于感到来自外界的强大危险而萌生的一种缺乏防御能力的感觉。”
看到这句话时,真有被打鸡血的感觉。这精神抖擞的,恨不得立马起身去办公室招摇一番,再杀个回马枪去。这个敌意,以前老是被人说成是最会气人的人。那时还不理解,现在想想好像还真找到問题的症结了。其实人很容易有敌意的,这很正常,一时沟通上不顺利,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这些情绪没有一个宣泄的出口,焦虑就被招惹了。只是当时不觉得,还认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差点憋出内伤来,才有了那种排解不掉的气愤和焦躁。
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委屈只不过是当事人给自己找的借口。我不愿意承认我不如人啊,我不愿意承认我有敌意啊。确实,这世道,谁愿意承认自己有病啊。
提一个不太成熟的小建议,其实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职场情绪管理的书来看,因为上班族才是最大的“神经症候群”,你觉得呢?(豆猫)
渴望着,恐惧着——因为爱
读此书相关章节,我突然明白,其实大部分人的爱正是一种病态的需要,是一种内在焦虑激发的强烈需求。
对于“神经症病人”来说,爱是那么弥足珍贵,旁人的问候、陌生人的友好帮助都会被视作有深意的爱。
这世上,大抵没有人不渴望爱吧。但凡陷入其中,人的情感就会变得卑微而小心翼翼,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某些卑微行为的源头。书中提到,“神经症病人”总是自觉自己是一个可怜孤寂的人,急切地希望别人来照顾帮助自己,为此不惜自降人格。
一旦求之不得,就会变得敏感、易怒、善变,产生敌意。或许很多“因爱生恨”就是如此产生的吧,只因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预期的爱,就转而对对方产生强烈的敌意。
仔细想想,我大概就是如此。总是害怕人被冷落、忽视,每当有人漏了我的名字,我就会觉得失落,甚至自怜自艾:我算什么呢,人家为什么要记得我……如果有人帮了我一点小忙,或者拜托我做一件事,我就会觉得欣喜,如同一个天大的任务只有我能完成。
这样做人确实很累,过分的顺从,过分地依赖,而且过分的贪婪。担心失去别人的爱,因此不敢反对别人的意见,总想紧紧抓住对方的爱,不惜唯命是从。只要别人的爱稍许怠慢,自己就变得焦虑不安,产生生活将要毁于一旦的恐惧。
渴望爱,却又惧怕爱;追求任何形式的爱,却又对其保持深度怀疑;不自信地认为别人不可能爱自己,因为自己本身也无法去真正爱别人。就这样在渴望和恐惧中挣扎深陷。
尽管我不想承认自己是“神经症病人”,但是在这个时代,每个人可能都有点“病”。我们总是脚步匆匆,情感的联系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爱也越来越浅薄,越来越快餐化,企图五分钟内就要与陌生人熟悉,或者短时间内就爱上一个人。没有爱的时间和精力,却有对爱的需求;从不用心去经营情感,却寄希望用乞求怜悯的方式获得爱,这大概就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吧。
我们或许不能战胜这种害怕失去、害怕被冷落而让人愈加卑微的爱,但至少我们能对它有更多了解,更多理解。如果你曾对一个对你总是患得患失的朋友或爱人退避三舍,请你打开这本书,或许,你会发现那些被遗失的爱是那么美好。因为,我也曾是这样的一个人,渴望走进你,又恐惧失去你。(许峥)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尼著,林薮译,豆瓣评分9.0,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源与奠基之书。
编辑/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