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产业现况及发展对策

2018-09-03张正贵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开发

张正贵

摘要:本文从湖北襄阳市中药资源相关的概况,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大力开发优势中药资源的同时,重点搞好保康的红豆杉、野牡丹、黄姜,襄阳的麦冬及谷城的花椒种植及深加工提取。同时利用汉江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养殖水蛭。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势实体的横向强强联合,建立襄阳市“红豆杉产业园”及“麦冬产业园”。最后提出利用本地优势中药资源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药资源;开发;襄阳经济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6.004

中图分类号:R2-05;R2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6-0013-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CM Resources and Industry

in Xiangyang City of Hubei Province

ZHANG Zheng-gui

Pharmacy Departmen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yang, Xiangyang 441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gave an overview of the TCM resources of Xiangyang City, analyze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oposed the suggestions that developing advantaged TCM resources, and focusing on planting and deep processing extraction of Taxus chinensis, 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and turmeric in Baokang, Ophiopogonis Radix in Xiangyang and Zanthoxyli Pericarpium in Gucheng. At the same time, the Hanjiang water resources are used to vigorously breed leeches.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horizontal combination of advantageous entities, “Taxus chinensis Industrial Park” and “Ophiopogonis Radix Industrial Park” in Xiangya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Finally, it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y using local TCM resources to boost local economy.

Keywords: TCM resources; development; Xiangyang economy

襄阳位于湖北省中药材资源三大区之一的鄂西北植物中药材资源区[1],所具有的山岗相依及气候南北兼备的独特地理及气候等自然因素孕育了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配合全国第四次中药野生资源普查,摸清襄阳地区中药资源分布状况,2008年5月-2013年9月,笔者对本市9个县市区的野生中药资源,特别是辖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省级森林公园、23处大中型林场、5处国家湿地公园及4处省级湿地公园的中药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中药资源的适时、适度、合理保护、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及发展对策。

1 中药资源概况

襄阳地处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过渡型和垂直地带性气候特征,地域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2-3]。辖区内山岗相依及气候南北兼备的独特地理等自然因素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资料显示,全市有维管束植物189科828属1698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50属93种,种子植物162科778属1605种;野生动物268种,其中鸟类151种、兽类60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23种。境内珍稀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级珍贵树种61种,其中一级珍贵树种有红豆杉、银杏、珙桐、秃杉、钟萼木、香果树、苏铁、水杉,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蓖子三尖杉、厚朴、鹅牚楸、香樟、杜仲等16种,湖北省级珍贵树种有三尖杉、粗榧、蜡梅、黄檀、银鹊树、楸树、紫斑牡丹、南紫薇等3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0多种,如猬实、紫茎、紫斑牡丹、川鄂乌头、黄连、叉叶蓝、八角莲、延龄草、天麻、野大豆、金荞麦、巴东木莲、峨嵋含笑、睫毛蕨。野生動物按保护级别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林麝、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10种,国家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马鹿、猕猴、黑熊、红腹锦鸡、鹰类等50种,国家“三有”(即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保护和湖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8种[3-6]。

襄州区(原襄阳县):有生物资源1277种,其中植物类942种,动物类335种[2]。道地药材为欧庙的麦冬,欧庙所产的麦冬以山麦冬[Liriopes Radix,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r.Var.prolifera Y.T.Ma的干燥块根]之名始于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7],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道地药材。欧庙镇种植麦冬已有30多年历史,常年种植面积在1300 hm2以上,年产麦冬干果近万吨,所产麦冬干果以个大、色白、质优而闻名全国。

枣阳市:钙芒硝贮量资源丰富,其道地药材为山楂。

宜城市:生物资源有1190种,其中植物类910种,动物类280种[2]。

南漳县:银杏、核桃产量居全省首位,亦有“木耳之乡”之称。

谷城县:谷城的生漆、木耳是全国重点产区,天麻、山药、魔芋、石膏、滑石、硫磺也有大量出产。近些年谷城县利用花椒喜温耐旱,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区种植的特点,结合省政府将谷城花椒作为鄂西北特色农产品纳入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出在谷城、老河口、丹江口三地“金三角”地带建设花椒板块经济,借此东风,把谷城打造成“全省花椒第一县”,力争成为全省最大的花椒种植基地和加工中心。

老河口市:有生物资源1083种,其中野生植物405种,野生动物15种,麦冬为全国生产基地之一[2]。

保康县:该县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中草药资源、土特产资源及旅游资源。近年来在保康相继发现的古桩腊梅、野生牡丹及红豆杉群落等三大世界森林资源奇迹更为保康增添神秘风采,已在世界植物王国中占有一席之地。保康的银耳、磷矿的品位当属全国之最,其次天麻、蜈蚣、茯苓等道地药材享誉全国。保康境内分布197科1096个中草药品种,主要野生中药品种有杜仲、白果、麦冬、三七、当归、山茱萸、款冬花、金钗石斛、黄连、厚朴、党参、山银花及淫羊藿等。境内发现的红豆杉有2种,即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两者均可提炼紫杉醇。此外,还有含抗癌成分三尖杉酯的三尖杉[8]。

2 中药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中药资源种植与开发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与本市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及地道药材的品牌优势不甚相符。除麦冬和红豆杉已初具规模,其他种养品种数量及规模不大,不及鄂西州和黄岗等地。在开发方面,仅为药材原料或初级品加工,尽管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小,且分布在产区村、乡(镇);加工设备简陋、工艺陈旧、包装落后,中药提取物或中间体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很小,仅谷城骄王花椒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及襄阳楚虹实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初具规模。中成药生产企业仅隆中药业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尚属空白,市场上多为利润较低的成方制剂。另外,医院制剂突破不了走向市场的瓶颈,难以做大做强。

3 对策措施

以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标准,以襄阳市现有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为依托,在抓好麦冬种植生产的同时,确保保康的红豆杉、天麻、蜈蚣、茯苓,枣阳的山楂,南漳的银杏,谷城的花椒,老河口的麦冬等传统名优药材质量及市场优势。市场销售方面,待条件成熟时,在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即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及河南禹州)选定一处或几处设置销售处,确定中药材外销窗口。在搞好种养同时,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及工艺,改造药材产地加工厂,逐步实现机械化清洗、整形,烘房式干燥,规范化包装,规模化生产,使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中药资源及道地药材品牌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在当地建立绿色药材生产、加工基地,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品深度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产品加工附加值和产区经济效益。

3.1 黄姜

黄姜中的皂素是200多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原料药,世界皂素年需求量约3500 t,我国约1500 t,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甾体激素类药物销售额每年以4.3%~8%递增。而湖北省皂素年生产能力超过2200 t,实际生产皂素700 t,占全国产量的50%和世界产量的20%以上[9]。作为黄姜主要产地,本市应重视黄姜高含品种的选育,普及黄姜高产栽培种植技术,降低加工成本;巩固发展皂素生产,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皂素产业。加快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和黄姜的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注重污染治理,保护环境,实现黄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可加强皂素下游开发,如开发黄姜灭螺药,利用残渣资源防治设施的建设,建立环境污染监控体系。

3.2 麦冬

欧庙镇有“麦冬之乡”的称谓,种植麦冬超过30年,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为此继续深化先前与省级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山麦冬地道性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使麦冬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步达到GAP标准。同时开发麦冬的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尽可能招商引资,在欧庙镇建立麦冬工业园区。

3.3 红豆杉

保康野蜡梅、野生牡丹及红豆杉群落的陆续发现,引起了国际植物学界的震惊和广泛关注,特别是具有战略经济意义的植物黄金——红豆杉的发现。由于保康的自然条件非常适于红豆杉生长,该县从20世纪即开始红豆杉人工繁育的攻关研究,在林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全县人工扦插红豆杉的平均成活率达到85%,平均发芽率达到75%[1]。建议在红豆杉开发中,应及时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形式进行产权保护。另可尝试在保康建立红豆杉工业园区。

3.4 野牡丹

大量野生牡丹群落的发现[2],说明保康适合种殖牡丹。当前急需完成的工作是,对保康产野生及栽培的“丹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其有效成分牡丹酚原苷的含量,从而在理论上进行验证,争取将保康建成牡丹皮的全国药材生产基地。

总之,挖掘本市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发展医药产业,对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张云清.湖北省植物中药材资源区划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2.

[2] 襄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襄樊年鉴[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6:17-19.

[3] 襄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襄樊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20-27.

[4] 葛繼稳,吴金清,朱兆泉,等.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其就地保护[J].生物多样性,1998,6(3):220-228.

[5] 方元平,汪正祥,雷耘,等.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保护对策[J].生态科学,2008,27(6):452-456.

[6] 孙芳.湖北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点[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47-3148.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158.

[8] 湖北省林业厅.湖北林木种质资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78-89.

[9] 陈合,李庆娟,舒国伟,等.黄姜皂素提取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4):866-868.

(收稿日期:2017-03-20)

(修回日期:2017-04-25;编辑:梅智胜)

猜你喜欢

开发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试析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开发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