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创新:从“小而美”到“大而重”
2018-09-03曲翔宇黄培昭
本报赴以色列特派记者 曲翔宇 黄培昭
以色列的科技创新理念这些年很受中国人的推崇,这让以色列的科技创新和创投基金负责人十分看好中国市场。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伊萨姆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的首席信息官塔米尔·胡博曼近日在和《环球时报》记者交流时就羡慕地说:“中国是人口大国,市场庞大,在科技创新领域出品‘国之重器的条件更是得天独厚。”
在胡博曼看来,任何创新科技只有投入生产和应用生活实践才真正有价值,如果停留在实验室内,顶多算是技术储备,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有足够容量和试错空间的市场。相比,以色列国土狭小、人口少,很难依赖自身力量将科研成果变成产品,需要更多借助国际市场。因此,以色列很多科技成果还停留在理念层面时就被卖掉,初创者往往见企业稍有规模就急于转手。
胡博曼为《环球时报》记者准备的幻灯片中,随处可见英特尔、微软等知名跨国公司的商标,几乎每个商标背后都是一笔在他看来成功的并购交易。不过,胡博曼还是愿意谈同中国的合作:“我们以色列人乐见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进步。在科创领域,以色列和中国是合作伙伴,以色列的理念可以与中国的市场及高端装备制造相结合。”
拥有大市场可谓占得先机,但关键在于用好大市场。以色列软件制造商塞莱诺(Celeno)公司用了不到20年时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成为无线路由器芯片领域的领导者。“只有敢于在全球市场的大海中弄潮才能打造世界级品牌。”回首创业历程,该公司创始人吉拉德对《环球时报》记者感慨道:“21世纪初我刚创业时,IBM等大公司的芯片生产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果选择做高性能的全能型芯片,就等于在做无谓的追赶。”一个偶然机会,吉拉德中标瑞典某小区无线路由器项目,他发现当时的路由器穿墙性能很弱,同一建筑物不同地点的信号强弱区别明显,于是就改变芯片设计方案,实现信号资源大致均衡地分配。此后,这一设计方案随着承接工程数量不断增加而日臻完善,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面开花不如集中一点!先实现‘小而美,再‘大而重!”吉拉德认为,在高科技领域,短时间内实现全面赶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为实际的做法是立足前人基础和市场条件,找准细分领域,集中展开攻关。他认为,这一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而非让消费者迁就企业。有的国家为快速掌握某种技术,往往通过进口替代策略,国产产品刚一成型就利用市场准入、关税壁垒等行政手段强制推广,看似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国产化率,但从中长期看,会使得企业失去对市场的敏感性,无法及时跟进技术升级,与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