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非合作论坛今天开峰会

2018-09-03万宇曲翔宇青木陈一柳直

环球时报 2018-09-03
关键词:中非峰会非洲

●本报驻南非、埃及、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万宇 曲翔宇 青木 ●陈一 柳直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吉布提总统盖莱、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毛里塔尼亚总统阿齐兹、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同埃及总统塞西、加纳总统阿库福-阿多举行会谈……北京近日密集传出的外交信息告诉人们:中国今年最大的主场外交来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今天开幕,它是中非合作论坛继2006年北京峰会、2016年约翰内斯堡峰会后的第三次峰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形容说,这次北京峰会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聚。肯尼亚《民族日报》评论说,关于“非洲崛起”——自2000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叙事,与中国崛起和18年前成立中非合作论坛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对非洲有这么大吸引力”。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人礼”

“周一,非洲领导人齐聚北京,参加以经济关系为焦点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法新社2日报道说,自冷战以来,中国一直向非洲提供援助。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贸易大国,它在非洲的存在也呈指数级的增长。

台湾《工商时报》2日报道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不仅是今年中国大陆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大陆也将借此机会展现在非洲的影响力日增。专家表示,此次峰会吸引众多外国领导人出席,显示大陆在非洲影响力日益增强。中非合作正处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外界认为,习近平在会上除了阐述中非关系的新主张,还将规划中非合作的新方向,值得重视。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3日至4日举行,这是中非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盛会,此次峰会将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俄科学院非洲研究所专家萨拉赫丁诺夫表示,中国在非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因为中国大规模投资对其他国家毫无吸引力的风险国家,不干涉内政的政策确保北京在非洲大陆坚定的政治立场。他表示:“非洲国家与中国合作为加速经济增长提供了机会,例如在埃塞俄比亚、加纳、科特迪瓦、坦桑尼亚和塞内加尔,近几年这些国家经济增长6%-8%。中国为此作出很大贡献。”根据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的研究,非洲居民认为,中国是该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参与者,63%的受访者称,中国对其国家的影响是积极的。

香港《大公报》评论说,中非合作论坛诞生于2000年,今年正逢“成人礼”。此次峰会在“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之下,重点之一便是致力于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一带一路”倡议、非盟《2063年议程》更好结合起来。前瞻此次峰会,无论主题设定,还是议题设置,无不关照到中非双方的利益关切,无不顺应着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仅此一点,便足以窥见这一集体对话机制的成熟与稳健。从这个意义上讲,卯榫相合、命运与共,着实最合于中非合作论坛这场“成人礼”。

埃及《金字塔报》报道说,中非合作论坛不仅是中非经济合作平台,也是多边外交平台。埃及与埃塞俄比亚等国近年因为尼罗河用水分配问题争执不断,多轮谈判未果。在今年中非合作论坛上,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与埃及总统塞西将实现“偶遇”,可能面对面进行战略沟通。《金字塔报》援引一名外交官的话说,这种持续性的沟通对解决问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中国对非洲的吸引力

“对于非洲来说,在打破长期的‘贫困陷阱方面,中国是一个有价值的伙伴”,肯尼亚《民族日报》评论说,正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所说,一个欠发达和贫穷的非洲仍然是“世界良心上的一道伤疤”。相反,一个发达的非洲不但能偿还债务,而且还能像中国在过去40年所做的那样使人民摆脱贫困。北京峰会显示中国为什么对非洲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该评论还说,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制定的新路线图必然会把中国同非洲的关系带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水平。北京峰会有四项议程,被称为中非关系“新的历史性时刻”。一是中国和非洲“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命运共同体”,以此驳斥“文明冲突”和“修昔底德陷阱”,强调“和平发展”是走向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安全道路。二是书写将“一带一路”倡议同非洲发展联结在一起的新篇章,非洲国家是从中国1.2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的全球60多个国家当中的一部分。三是为走向更高水平的中非合作开辟新的道路。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非洲首要的贸易伙伴。四是将中国和非洲人民紧密联结成一个大家庭。作为中国提升其软实力的一部分,中国优先推动人民外交,提供奖学金,在41个非洲国家建立了超过80所孔子学院。

喀麦隆《论坛报》重点报道了总统比亚访华的新闻。另一篇报道称,中非合作论坛对于非洲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非洲工业化,通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实现减少贫困。此次喀麦隆代表团有十余名职能部门负责人,希望充分学习中国在工业化和地方发展方面的经验。该报还称,中非合作论坛不仅是政府间论坛,还吸引不少企业家、非政府组织等多界别人士参与,这将给普通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和大型项目改变非洲大陆”,德新社2日报道了一则案例:中国服装公司G&H在卢旺达有超过1000名员工。报道称,不仅在卢旺达,而且在整个非洲,北京都正在扩大其影响力。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目前有1万多家中国公司在非洲开展业务,雇用数百万非洲人。

埃及贝尼·苏夫大学东亚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娜迪亚·埃尔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非洲现代化正处于新起点,中国则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非洲的工业和农业实现自主发展,急需“授人以渔”的国际产能合作,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新能量恰好形成优势互补。

“向中国学习非洲经验”

西方媒体过去喜欢对中非关系说三道四,现在负面的声音仍然有,但要求借鉴中国的非洲经验的声音多了起来,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德国之声”称,最近十多年间,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额、直接投资额迅猛增长,相比之下,欧美国家与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却增长乏力。

德国《美因茨汇报》的评论说,欧洲已经在对非援助中落后于中国。德国尽管有着显著的经济成就,但是其思维陈旧僵化,不仅仅体现在进展缓慢的数字化进程上。对外发展合作、尤其是非洲政策,也是一个鲜明案例。十多年来,中国人正在按照规划,获取非洲的矿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巨大的市场份额。

“中非合作论坛:德国可以向中国学习什么”,德国《经济周刊》2日评论说,中国正在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德国联邦政府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事情——中国在非洲建设道路、体育场馆、铁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中国正在建设的这个新丝绸之路也已经延伸到非洲;中国最近向非洲人颁发数万份奖学金。中国的种种做法,让这个国家在非洲日益发挥地缘政治作用,而且非洲也认为这些是非常务实的做法。

“德国之声”2日援引专家的分析认为,目前西方国家在对外发展援助中宣扬民主制度“优越性”的做法有些片面,“我们批评有些非洲国家严重侵犯人权现象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要求对方完全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做法就不合适”,欧洲国家应该借鉴中国发展援助战略中的积极部分。德国发展援助政策研究所的格利姆认为,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关系,已经从以往的援助型转变为伙伴型:“改善非洲国家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加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对有意前去投资的欧洲企业也是有利的。所以,在对非合作问题上,欧洲和中国有着很多共同利益。”他认为,欧洲、中国、非洲有望形成“三边合作关系”。欧洲与中国相互借鉴、学习,就可以是一种合作形式。▲

猜你喜欢

中非峰会非洲
An Uncommon Trip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新的一年中非关系昂首向前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
以“八大行动”谱写合作新篇章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