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行为护理的效果研讨
2018-09-02李新斌
李新斌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是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其脑动脉发生堵塞和狭窄,致使其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或坏死,最终导致其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在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后,难以进行有效的肢体运动和功能锻炼,使其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进一步下降,从而易导致其发生病毒感染等并发症[1]。有研究表明,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进一步研究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对4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这8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将这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其年龄为61~72岁,平均年龄为(65.32±1.34)岁;其病程为1.2~3天,平均病程为(3.12±0.24)天。在乙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年龄为61~73岁,平均年龄为(65.85±1.16)岁;其病程为1.1~3天,平均病程为(3.13±0.18)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2)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3)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4)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进行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乙组患者进行行为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行为护理的方法是:1)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与脑梗死相关的知识,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2)教会患者改变身体体位的方法,并让其适当地改变体位,避免使其下肢长时间处于伸展状态,以减少对其健侧肢体的压迫。3)护理人员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4)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热量及清淡的饮食,如绿叶菜、鱼类、豆制品等,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训练,包括进行肢体屈伸、关节内旋、外展等,其进行关节训练的时间应保持在15 min以上,每天训练3~4次。6)指导患者进行改变体位的训练和平衡训练。⑴让患者由仰卧位姿势转换到坐位姿势,再由坐位姿势转变为站立姿势。⑵患者完成上述训练后,指导其进行负重行走及站立平衡等训练。⑶当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站立能力恢复正常后,鼓励其进行上、下楼梯等行走锻炼。7)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桥式运动。进行床上桥式运动的方法是:使患者保持在仰卧位,将其双侧膝盖向上拱起,然后在其双膝之间放置枕头,并让其进行连续的抬臀、屈髋等训练,以刺激其身体的运动反应。8)叮嘱患者家属在物质和精神方面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降低其心理压力,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接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FMA(运动功能量表)的评分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1)采用FM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2)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很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25.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FMA评分的对比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FM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FMA评分的对比(分,)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FMA评分的对比(分,)
组别 例数(n) 护理前 护理后甲组 40 29.71±3.16 67.31±3.69乙组 40 29.65±3.24 80.32±4.12 t值 1.31 16.35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对比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大脑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脑基底核功能发生紊乱[2]。治疗脑梗死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要点在于纠正大脑的异常递质和紊乱环路的异常活动。对接受常规护理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其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导致其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从而使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降低[5]。与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相比,对其进行行为护理的优势有:1)可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其康复的时间。2)可促进患者正常肢体功能的恢复,为其神经组织的重建创造条件[4]。3)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6]。周洪梅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行为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的症状,促进其身体的康复。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乙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甲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于甲组患者。这说明,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行为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