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对比
2018-09-02臧西国
臧西国
(临沂市中医医院外二科,山东 临沂 276000)
肝胆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结石性胆道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上对肝胆管结石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若对其进行手术的方法不当,不仅易导致其出现结石残留的情况,还会增加其肝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会使其被迫接受二次手术或多次手术[2-3]。为了进一步研究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的最佳方法,笔者的团队对临沂市中医医院外二科收治的8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临沂市中医医院外二科收治的8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这88例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其中A组有31例患者,B组有25例患者,C组有19例患者,D组有13例患者。在A组的31例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5例;其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5.51±2.61)岁;其中左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10例,右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12例,双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9例;其中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有4例,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的患者有5例,合并有门脉高压的患者有7例,进行过胆道手术的患者有4例。在B组的25例患者中,有男性13例,女性12例;其年龄为34~67岁,平均年龄为(45.54±2.62)岁;其中左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8例,右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7例,双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10例;其中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的患者有4例,合并有门脉高压的患者有5例,进行过胆道手术的患者有3例。在C组的19例患者中,有男性10例,女性9例;其年龄为36~65岁,平均年龄为(45.53±2.65)岁;其中左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5例,右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8例,双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6例;其中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门脉高压的患者有4例,进行过胆道手术的患者有2例。在D组的13例患者中,有男性7例,女性6例;其年龄为37~66岁,平均年龄为(45.55±2.63)岁;其中左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3例,右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4例,双侧肝胆管结石患者有6例;其中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有2例,合并有肝内胆管狭窄的患者有2例,合并有门脉高压的患者有2例,进行过胆道手术的患者有2例。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A组患者进行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手术的方法是:1)在患者的腹部做手术切口,对其胆囊三角进行钝性分离,游离其胆囊管后,将其胆囊切除。2)用胆道探条扩张患者的胆囊管,然后将胆囊导管伸入其胆囊管内探查其结石的具体情况。3)将胆道镜置入患者的胆囊管内,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若结石的体积较大,可先将其击碎,再用取石网篮将其取出。对B组患者进行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方法是:1)在患者右肋的下缘做一个手术切口,逐层切开其皮肤及皮下组织。2)用止血钳阻断患者第一肝门处的血流,对其肝实质进行分离和切割后,切除其结石部位的肝组织、肝总管及胆囊管,然后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对C组患者进行肝胆管成形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手术的方法是:1)在患者的腹部做手术切口。2)将患者结石处的胆管狭窄环切开后进行整形,然后对其进行肝胆管成形术。3)切除患者结石处的病变组织后,清除其肝胆管内残余的结石,最后对其空肠袢及肝门胆管的分叉处进行吻合处理。对D组患者进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手术的方法是:1)在患者肋骨的下缘做一个2 cm的手术切口,用止血钳牵引其胆囊,在其胆囊的底部做一个0.5 cm的切口后置入纤维胆道镜。2)在纤维胆道镜的直视下,对患者的肝内叶、胆管及其相关分支进行探查,清除其肝管及胆管内的结石后,用可吸收缝线分两层缝合其胆囊,然后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其术后结石残留的情况,将其疗效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结石的残留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17.0与SPSS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结石残留率的比较
经过治疗,A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7.09%,其结石的残留率为45.16%;B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2.00%,其结石的残留率为16.00%;C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4.21%,其结石的残留率为21.05%;D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6.92%,其结石的残留率为23.07%。与A组患者、C组患者和D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更高,其结石的残留率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结石残留率的比较[n(%)]
2.2 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67%,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00%,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31%,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8%。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4264,P=0.1193)。详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是指肝总管分叉以上的胆管内结石,其性质为含有大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肝胆管结石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易诱发肝脓肿、肝癌等疾病[4]。相关的研究表明,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地防止其发生胆道感染、胆汁淤积等症状,并可降低其肝萎缩、肺血栓等疾病的发生率[5-6]。目前,临床上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点是:消除其肝胆管的梗阻与狭窄,彻底清除其肝胆管内的结石[7-8]。相关的研究表明,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部分切除术,可有效地清除其肝胆管内的结石,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此术式会导致其失去肝的一小部分功能[9-10]。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内肝管探查取石术的创伤较小,并可保留其肝组织的功能,但此术式不能彻底地清除其结石,易导致其病情复发。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胆管成形术联合胆肠吻合术相对较为安全,但此术式需在术中为其放置胆道引流管,不仅会增加为其取石的难度,而且在术后易发生胆管炎等术后并发症。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可有效地清除其肝胆管内的结石,减少其结石残留的情况,但术后其病情极易复发。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与A组患者、C组患者和D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更高,其结石的残留率更低;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与进行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肝胆管成形术联合胆肠吻合术、纤维胆道镜取石术相比,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部分切除术效果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