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8-09-01郭怀青
郭怀青
[摘 要]数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数学在学科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彰显自身的魅力,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现多学科的融合,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享受学习。
[关键词]学科融合;生活;数学实践;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69-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数学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教师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这意味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彼此渗透,学生的数学素养才会逐步提升,学生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数学与美术课程的有机结合,渗透美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数学与美术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美的教育,用艺术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爱数学的情怀。
在教学中怎样吸引学生的眼球,怎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优化教材,让学生更喜欢学数学。例如,教学“认识图形(二)”例3时,在前一节课学生认识了七巧板的基础上,教师可将教材原有内容舍去,重新设计这节课:首先,在课件上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片,学生看到图片后肯定会很感兴趣:“这个像金鱼!”“那个像飞机!”“好美呀!”……让学生感受到好像在上一节美术鉴赏课,使数学课散发着浓浓的美术味;然后,在学生欣赏之余启发他们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一定会跃跃欲试。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又如,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在学生学过平移和对称的基础上,主要讲授图形的旋转。课本中有六道练习题,主要是针对简单几何图形旋转后得到的图形而设计的。但这样的设计还不够完善,教师可补充一道题:让学生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样的题目肯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大胆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在用笔画出生活中的数学时,不仅品味着知识的魅力,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渗透了美的教育,又激发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再如,教学“比”时,由于教材51页最下面的“你知道吗?”简单介绍了黄金比,因此教师可以用美术的眼光把这部分内容和数学联系起来,在练习十一的习题的基础上追加一个问题:
1.人的体温为37度,室温为25度时人们的感受最舒适,室温和体温的比是多少?
2.桌子的长是110厘米,宽是68厘米,宽与长的比是多少?
提问:通过以上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计算后会发现以上两道题的答案都接近于0.618,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在美术中,0.618被公认为是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被称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在生活中有神奇的魅力,西方很多建筑都与0.618有关,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等。大多数的门窗宽与长的比也是0.618,就连树叶的宽与长之比也接近于0.618。”
美术与数学的内在联系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美术中的数学,进而更喜欢数学课。
二、数学与书法课程的融合,拓宽学生思维
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因此,书法艺术和数学的有机融合更能彼此促进,协调发展。
在教材中,数学与书法的融合也有很好的体现。例如,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书法的相关知识:“我们用的毛笔是用动物的毛混合而成的。混合毛的笔有三种:一种是由70%的兔毛与30%的山羊毛组成的笔;一种是由70%的山羊毛与30%的兔毛组成的笔;还有一种是由两种毛各半的比例组成的笔。”教师在数学中渗透书法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课堂教学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教学“角的分类”时,课本中有一个问题: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是这些角可以根据度数的大小区分开来。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方式把这些角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明白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呢?教师可以利用书法中“字的笔画”的角和角度来描述,比如180°的平角可以看作是平常写的横,90°的直角就是竖与横相交成的角,撇、捺与水平线的夹角一般成锐角,等等。
三、数学与音乐课程的巧妙融合,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音乐能丰富人的情感,感化人的心灵。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数学和音乐课程巧妙融合,将会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使数学学习更简单、有趣。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一课时,因为学生已经对1、2、3、4、5、6、7特別熟悉,所以注意力都不是很集中。而当教师说:“它们是会唱歌的数字,看看1、2、3……会发出哪些声音?”这句话马上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都回到了课堂上。之后教师又带学生了解了数字和音符之间的关系,学生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迟迟不愿下课。
又如,教学“找规律”后,教师除了让学生做课本上的两道题之外,还可以补充一道有关音乐方面的练习题,如让学生创造有规律的舞蹈动作,或者用手拍出有规律的音乐节奏,等等。这样的题目既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渗透音乐中拍号这个知识点,因为拍号是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的,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拍号的分母表示拍子的时值,也就是说用几分音符来当一拍;拍号的分子表示每一小节里有几拍,如2/4拍即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两拍,4/4拍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四拍……拍号包括1/4、2/4、3/4、4/4、1/8、3/8等。这样既加深了分数和拍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又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数学与体育课程的融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的人。”因此,数学不仅要与美术、音乐和书法课程有机地结合,还要与学生喜欢的体育课程联系起来,让体育走进数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中的数学。
例如,教学“测量”时,因为教材中“米和千米”这个知识点呈现的内容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让学生拿着测量工具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学生先到跑道上量出100米的距离,然后走一走,看看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充分感知1千米有多长。教师再联系体育比赛中学生经常参加的100米和200米短跑比赛、400米接力赛、800米和1000米长跑比赛等,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亲身体验,真正地认识生活中的“米和千米”。课堂寓教于乐,收获颇丰。
又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教师从学生喜欢的足球课导入:“孩子们,学校足球运动文化节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天是五一班和五二班两个班的对抗赛。在足球比赛开始前,裁判员让双方队长以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谁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学生说公平,有的学生说不公平。于是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小组抛硬币实验,用实验去验证观点。学生很快就沉浸于数学实验中,并在实验记录中得出了结论。这样的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了体育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认识了圆,了解了圆的特点后,教师问了一个与圆有关的体育问题:“学生分两大组投球,一组学生围成长方形,把筐放到长方形正中;另一组围成圆形,把筐放到圆的中心。大家自由组合投球入筐。经过尝试后,大家都愿意站在圆形这组投球,这是为什么?”一位学生率先发言:“因为围成圆形这组投球比较公平,筐的位置相当于圆心,圓心到圆上的任意一条线段都相等。而围成长方形投球的每个人到筐的距离不一样,所以不公平。”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的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体育上,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喜不自胜。
多学科的融合使数学富有感性之美,数学在多学科的彰显下更能折射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在认真钻研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施有效有趣的多学科融合,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享受学习,学生的数学素养才会逐步提高,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建功.二十世纪的数学教育[J].中国数学杂志:1952,1(2).
[2] 刘朝晖.数学教学中的文化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9(3).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高师教育与河南省教师之终身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多维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责编 唐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