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职场“小白”们

2018-09-01周六张煜

妇女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白职场

周六 张煜

职场小白,是指刚踏入职场的各行新人们,相当于一个人社会生命的开始。小,相对于资深职场者;白,是因为无职场经历或短暂,经验空白兼年轻简单恰如一张白纸。

本期作者为入职场十年,自称“有幸一直与这群小白们保持着亲密接触”的职业培训师的“中白”,也许对正欲踏入职场的小白们有些许职场提示作用。

爱给自己贴与众不同标签的小白

去年春天为了搭建财富团队,要招一批行业规划师。领导的思路是只招高学历的应届小白,一点一点带起来的团队,忠诚度和进取心都会高很多。于是我就开始了一批又一批的面试,对象都是年龄分布在22—26左右的90后主力军。尽管主流媒体拿80年代生人和90后做比较做了好多年,但我却从未想过要在他们身上贴上标签。

但是,他们会往自己身上贴标签,而且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标签。

年轻的女孩子们都会画最娴熟的眼线,自称小仙女;年轻的男孩子们则要么看上去无所谓的酷劲儿,要么就是太清楚自己要什么,带着一股势在必行的自信或自负。常常听见的口头禅是,“我认为”和“我想要”。

面试过一位姑娘,虽然1995年出生,大波浪的长发和oversized的皮夹克仿佛加持了一张娃娃脸,看上去似乎已经混迹职场多年。她说到自己的实习经验非常自豪,主持过客户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动辄七八百人的大场面都见过。我问,那现在要从事一份很基础,不那么光鲜,甚至很琐碎的工作,你是否愿意呢?她表态也很直接:现在还愿意,但是最多做半年时间,我还有很多证要考,不能一直做这个。末了,还反问一句,你说对吧?

我与HR尴尬地对视一番。最大问题集中在薪资环节。期待月薪标准在10k的她,一听说现在还没有毕业的话只能签实习合同,领按日结算的工资,原本得体开朗的笑脸立刻就消散于面颊。这和当年的我们太不一样,哪怕骨子里的清高再多,也从来没有如此露骨地呈现出来。

当然也有一群人属于性格内向,生性腼腆的类型。面试的时候化身内敛小仙女或小鮮肉,含羞沉默,惜字如金。“以前的实习工作感觉怎么样?”“还好。”“将来对自己有什么规划?”“先工作。”“周末一般做什么?”“睡觉。”面试气氛常常变得十分尴尬。

然而当这些一样性格的人凑在一起,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起来。曾经有一阵子办公室一共八九个90后小白们一起,无论是工作、吃饭还是午休,都变得热闹非凡。

甚至一起的年长的同事也都被带动起来了。这大概又是年轻人天生的活力与感染力。相处久了,代沟好像也变得模糊起来。

不免想到曾经的自己,毕业第一年去面试,专门备好黑色套装和白衬衫。等在会客室里的时间会变得又漫长又焦虑。精心准备每个可能问到的问题,别说主动和HR谈价码,哪怕面试中自己稍微有一点欠缺,都会及时记下来。

而当时的懵懂也对比了现在孩子的确切——确切知道工作是要挣钱还是要稳定,甚至懂得如何借力与使劲,哪怕有时候看起来变得那么急功近利。

这大概与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经济环境的高速推进让人能简单明了地看到利害关系,年轻人逐渐转向对所得与所需的物质表现的理解与表达,然后在兴趣和能力中找到平衡。

各种花式小白

小A是个长相着急的93年的男孩。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带着金边眼镜,永远不敢直视对方,说两句话眼神就往下溜。1米82的大个子会因为紧张而口齿不清。但是提到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他的眼神里面突然充盈了光芒,舌头突然变得伶俐起来,语气里也都是自信。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意愿是最为关键的执业因素之一,想了一想就让他过了。

小C是个娇小的北方姑娘,94年出生,当时还没有毕业,学校没有课了就只身来了北京,一个人找房子租房子找工作。相对于其他的女孩,她显得太温顺太柔弱,面试的过程中很多回答都缺乏一些主见和坚决。但是专业对口也有意愿,最后还是留了下来。

几个月观察下来,90后孩子们的特点,他们俩都有一些。比如直言不讳,常常不顾场合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比如任性自我,绝不委曲求全。

但是有趣在于,两个人与最初给我的印象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坚持说要做这个行业的小A连专业书都不怎么看,从业考试两次落败。迟到、早退,活动也相当抵触,每天在朋友圈发的内容都是一些走捷径的“成功案例”。而小C却开始踏实地做客户活动,天天打电话和做拜访记录,有时候安静的办公室里,常常只有她那儿会有与客户沟通的电话声响起。

半年后的团建活动,领导请这群孩子们吃火锅。席间小A喝多了,抱怨平台不好,抱怨资源不够,抱怨工资太低,绝口不提自己眼高手低。

小C一点酒都没有喝,像平时那样安安静静在一边。可是大家都知道,拓客活动她的活动量最高,第一个约来客户谈产品的就是她。虽然还没有出单,但这结果大概指日可待。

没想到的是,两个人在这里工作了9个月,都又选择了离开。临走时候我找小A谈,他说他觉得做这行没有意思。永远要去讨好客户,他已经做好了人生规划,要从政,辞职了就去准备公务员考试。

他的变化之快让我瞠目。

而小C临走的时候也来找我,她说,感谢公司和我,她在这段时间积累了很多。自从了解了这一行,开始坚定了信心要去更大的公司做客户。而心仪的公司却在上海,所以不得不继续南下。

小小的她说着说着,语气竟然透出了曾经没有的决心与坚持。

一年过去,看起来起点相似的人好像已经走上了全然不同的路。

小A公务员考试虽然已过,但是职位在西北的小地方,他已然放弃继续留在京城。而小C虽然还没有进入心仪的公司,却在另一家旗鼓相当的企业入了职。

我嘲笑自己当初的莽断,但是也突然想起来曾经我与我的同龄人们,无一不是如此走过来。所有坚定的人都会遭遇迷茫,而迷茫的人生,只有在做好眼前事的时候,方能找回坚定。

能量巨大小白

还有一种小白,便是自身体内蕴含巨大能量的类型。从接触职场到职场磨合之后,整个人可以实现自内向外的突破。

小D就是如此。今年2月离职很久的他突然主动找我吃饭,千里迢迢带了家乡的水果给我。这让我好生奇怪,曾经沉默寡言的他,就是连见面都是等对方先开口打招呼的。更不要说他在职的那段时间,陌call的数量、接通时常、高尔夫活动的获客率,都几乎是倒数几名。

入职1年半,仍旧没有一个成单,最终团队长为了团队利益将他劝退。他办离职的时候我正好不在公司,招呼没有打就离开了。

时隔几月,他出现在大家面前,全然另外一个人的模样——原来空白的朋友圈现在每天都有各类分享和记录,见面更是从原来的社恐变成了话痨,一直在引导话题、提问做有效沟通。

我问他,什么把你变成了這样,他丝毫不避讳:“感觉自己突然顿悟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消极被动,应该更主动地做事,交际,改变生活。”比起之前,现在更好也更快乐了。

不知道他未来会如何,但是能主动去做出改变的人,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作为职场“中白”,我真心提示:

小白可以,小懒不可以 职场小白其实第一要义是做人。任何行业的新人都要从最底层做起,开始,你就是所有人的“助理”,对,就是过去说的论资排辈,资历你全无,辈分你最小,SO,担不了大任。那些琐琐碎碎的活,比如,查资料、复印、电话联络、订机票甚至加班时的提神咖啡夜班盒饭都是你的事,而且不一定被说好。此刻,别偷懒,别抱怨,认真做,做最好。

这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记住——有“做人”的含量,你在做,别人在看,或许,你入了哪位“老白”“中白”的法眼,愿意带你,恭喜!影视剧里有句话叫“我的人”,是真的,从此,你有老大罩着你了!

还有,下一个小白到来时,你的助理身份就自动解除晋级了。

小白可以,傻白甜不可以 有种小白逢人就叫哥叫姐叫老师,一副天真懵懂烂漫纯真妹纸的样子。同事不是三舅大姨二大爷,职场如战场,流弹对不会掩护者命中率最高!即使是合作,也是互相实力相抵,不是发糖就行的。所以,挤去糖分,早点披上技术的盔甲,管用!

小白可以,长期小白不可以 职场对新人的容忍度很短,最初,小白的身份可以适当消减你工作的种种不足,但没有哪一个上司和同事愿与平庸者长期为伍。宁可尖牙利爪被人诟病但好歹他人不好下手,别变成人人踢一脚的职场皮球!

猜你喜欢

小白职场
小白写作文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小白写作文
小白写作文
小白写作文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可爱的小白
谁将职场人逼成了“群众演员”
想念我的小白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