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播音的调适与应对

2018-09-01田洪丹

新闻前哨 2018年5期
关键词:播音时政新闻调整

田洪丹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播音主持形式、传播观念和思雏方式的新变化,时政新闻的播音主持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二度创作需要在播音速度与节奏、个人化色彩的呈现及如何适应全媒体交互式播报方式中做出调整与改造。

[关键词]新媒体 时政新闻 播音 调整

时政新闻播音是一种典型的新闻播音创作活动,早期的时政新闻大多是访问、会议、外交及视察活动等报道,受稿件内容的束缚和政策环境的影响。要求播音员字正腔圆、规范表达,具体表现为如何通过抑扬顿挫、重音停连等表达技巧和对中央精神的理解领悟来播音。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演播室直播连线成为常态,全媒体交互式播报带来播音主持形式的新变化,电视新闻播音产生着传播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这种状态下,时政新闻的播音主持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二度创作也需要在作出适应与调整。

一、时政新闻播音速度与节奏的调整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新闻播音乃至播音“提速”则是更高层次的语言表达。在信息爆炸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渴望更早、更快、更多地获得信息,播音“提速”作为顺应时代要求、满足受众需求的改革尝试风起云涌。特别是对有画面和图像作为补充信息的电视等媒体来说,对新闻播音“加速”的要求就更强烈,当下时政新闻播音员的平均新闻播音速度已达到了每分钟300字左右,一度作为标准的每分钟220字左右的慢语速已经逐渐被淘汰。社会和受众的需求,媒体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媒体技术进步带来的竞争压力,共同催促着新闻类节目播音“提速”的不断推进。但是,每分钟300字以上的播音速度是否是人类的极限速度?还能再快吗?还需要再快吗?新闻播音的速度是否真的是速度越快就越能感觉到“快速”吗?

时政新闻的播音“提速”不能一味求快,而要以受众的感受力为尺度,选择合适的语速,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质量和效果。既需要注意符合媒体的总体风格、也要关照时政新闻本身的庄重性和权威性,还要结合自身业务素质,符合普通群众的审美标准等特点来进行。当下的时政新闻播音“提速”中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找合适的路径:第一,把握汉语语音的独特美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汉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在语音上的特色突出表现为辅音收尾利落、吐字有力,元音朗朗上口、饱满响亮,字调抑扬顿挫、韵律平仄相对等等。在新闻播音时,要掌握并运用好这些特点,比如在处理普通话语音的字头、字腹和字尾时要把握“叼住、立起、弹出”的“枣核型”发音要领,元音要明亮突出;在处理声调时要将“阴阳上去”四声做足功夫,调值准确到位;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用语气的转折和错落鲜明语意、区分层次等,最终达到字正腔圓、舒展流畅、张力十足以及情、声、气与节律美的结合,这样形成的语言链条自然会使播音有了“速度感”。第二,不断激发播讲欲望,努力呈现新闻的新鲜感。时政新闻播音受政策环境的影响、稿件内容的束缚和播音员身份的限定,呈现出特殊的二次创作规律,但是播音员同样需要把握其作为新闻的新鲜性及传播的兴奋度,通过迅速调动“播讲欲望”营造出高度兴奋的“新闻场”,从而自然地提升语言的速度感。

二、时政新闻播音个人化色彩的恰当呈现

新媒体发展改变着当前的媒介生态、组织工作流程及组织结构,面对现代媒体提供的海量的新闻信息,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把关人,时政新闻播音主持人也要审时度势,不断完善并提升自我。其次,从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内部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这种竞争环境中获得稳定发展,只有形成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才能在同质化的新闻节目及播音主持队伍中脱颖而出,赢得自身的长远发展。再次,从播音员主持人的自身培养来说,需要从生活中积累播音主持情感,加强语言的总结提炼能力,形成独特的性格魅力,而这些来源于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感悟、总结及提炼,最终也就内化为播音的个人化色彩。

伴随时代背景和语境的不同。时政新闻的播音走过了从以高大、冷漠和深远为主向平白、朴实、真挚为主的历程。虽然当下的播音主持已经在积极适应和满足现代审美标准,但在播音主持很容易模式化的状态下,还是需要通过从声音、话语表达、非语言符号的运用等方面构建个性化的风格。第一,培养个性化的语言。语言是播音主持人安身立命的工具,播音主持人通过语言向观众传递信息,但有声语言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发音习惯和嗓音的不同导致的声音效果的个性差异也很明显。为此播音主持要深入了解语言发声技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强化语言文字能力,不断探索独具特色的,具有个人魅力的有声语言,形成或成熟严谨,或犀利幽默,或恬静舒适的语言风格,提高自身及节目品质。第二,非语言符号的个性化运用。非语言符号指体语(人体表情、姿态和动作等)、服饰、图形等。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一些标志或记号,具有补充、延伸、升华语言符号,增强语言符号真实性、生动性等功能。以《新闻联播》为例,当下非常注重对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比如主播的景别由近景到中景,主播有了更多肢体展示的空间,当一个新闻短片结束时,主播可以表现为看旁边监视器的状态,仿佛刚才一直是和观众一起在认真关注这件事,之后眼神再自然回到镜头前,带着感情继续播报。这样的播报状态呈现出一定的参与感和代入感,而不是自顾自地念稿子或者我播你听的传统僵硬的交流方式。第三,直播连线时的个性化展现。为适应微时代播出平台多元化的特点,时政新闻的播音员也在不断面对多种多样的播出途径(智能手机、微信、微博等)和“兼容化综合适应性能力”的播音要求。当多重身份的人员、多层次信息在演播室汇聚时,新闻主播需要能过个性化的展示主导传播,通过快捷高效的口语传播功力,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理和应变能力以及善于捕捉受众心理需要的文化储备,作出适合融媒体新闻情境的恰当表达。《新闻联播》某期节目曾就“舌尖上的浪费”问题进行了直播评论,当评论员评论完毕,指出刹住浪费之风要从公款、公务人员和公众“三公”入手时,主持人很自然地说:“反对浪费,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就从今天的这顿晚饭开始吧!”节目播出时正好是很多家庭吃晚饭的时间,这句话稿件中并没有,但是播音员凭借长期培养的信息处理和综合应对能力,呈现出这样恰如其份又鲜活接地气的展示,迅速就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为培养播音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需要从以下方面人手,首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主持的专业水平;其次要善于积累经验,增强文化底蕴;播音员还要对各类主持想法进行大胆尝试,使个性化主持风格能够被更多群众所认可接受。

三、时政新闻播音对全媒体交互式播报的调适

互联网在继续颠覆人类传播方式、不断改写人类传播历史的同时,也给全球传媒格局带来深刻变革。在中国,“融合发展”已经从媒体谋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电视媒体也在大力推动发展模式、传播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全面转型,努力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时代给传统的播音主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演播室的逐步普及给播音主持形式带来新变化。在媒体融合趋势的影响下,传统演播室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电视节目应用的要求,新媒体演播室以互联网和电视组合传播为特征,集多信源采集、多媒体互动、多景区空间共享和多平台传输分发等功能于一身,实现多渠道的导入与分。在这个模式下,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音频网站等都能同步获取电视台所发送的视音频信息资料,并在同一时间进行转发。全媒体节目可以有效打破传统地域因素、时间因素等对广播电视的影响,观众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自己惯用方式获取想要的视音频资料,达到多屏占领的目的。以江苏广电的全媒体新闻演播室为例,主播们可以选择坐播、站播、合播、访谈、互動、虚拟前景等各种应用场景。360度双层空间设计,可以完成新闻播报、直播连线、嘉宾访谈、全媒体互动等多项功能,这个演播室通过与江苏广电“荔枝云”平台整合接入,实现电视、广播、网络资源的快速、有效整合共享,可以说同时具备了融合新闻所追求的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将社交媒体、新闻制作与播出紧密结合。在今天的新媒体演播室中,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我播你看的状态,而是通过有声语言和体态语的相互配合,将多元信息融合于三维动态视景,在交互式运动中完成信息表达。

虚拟技术带来了播音方式的巨大变革,观众接受到的已然是“全媒体新闻”信息,这样的新闻立体、直观、有趣、有效,既凸显了信息感染力,又提升了新闻到达率,当然这对播音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需要积极适应传播媒介的跨界需求,敏锐吸收新元素,及时做出调整。在体态语上,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有对视觉效果进行充分具体想象的能力,不断训练自己结合动画模型的位置高度配合站位、走位和动作的能力,力求在时间配合上准确到位,在空间呈现上流畅自然。在有声语言的表达方面,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在坚持“规范化”标准的前提下,探寻口语传播“多元化”发展。如针对不同播出平台、不同媒介类型随时切换,按照不同的语言逻辑一气呵成;针对不同的传播语境、受众接收习惯,迅速适应传播渠道异质化所带来的语境差别,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可行性的传播方案。

新媒体技术时代不仅是新技术应用的发展,更多的是传播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播音员需要遵循新格局的传播理念,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媒体融合的潮流,提高综合能力,打造独特的主持风格,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迎接复杂多变的播报方式的变革,尽快实现电视新闻播音的适应性改造。

猜你喜欢

播音时政新闻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新媒体时代县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特点和技巧提升的探索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