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行业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2018-09-01简菊芳

新闻前哨 2018年5期
关键词:气象传统媒体渠道

简菊芳

Talking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国超过7.5亿网民主要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人群占比已经超过96.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兴起,不仅35岁以下年轻人,中年甚至老年人群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浏览信息的比例也在增加,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已经全面转向新媒体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气象报》等行业媒体平台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新机遇的到来。

一、新媒体时代的三个特征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有的传统媒体平台消失了,但是,更多的是纷纷调整战略布局,以适应新兴媒体带来的冲击。以《中国气象报》为例,在一报一网的格局下,以做专、做精、做细气象行业特色“佳肴”为指引,着力打造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采取多种渠道创新内容传播形式,积极融入到新的媒体格局中。这种传统媒体平台与新技术、新渠道融合的做法,使得传统的媒体尤其是行业媒体开始重新焕发光彩。

1.碎片化阅读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首要特征。在基于移动端的阅读中,阅读的时间被分割、碎片,每个提供信息的媒体平台都只能占有其中碎片化的几分钟,甚至不能连续。

2.个性化订阅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的传播路径。碎片化的“浅阅读”成为主流,读者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多样,选择信息时会更加从自身的兴趣出发,从不同的媒体平台甚至频道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聚合在自己的移动终端。

3.场景化需求体现了读者阅读目的变化。在传统媒体时代,无论报纸、杂志,还是电视、广播,因为传播渠道的单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向性,读者往往只能接受信息,却无从选择和参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阅读目的细分进一步被强化,开始进人场景化的需求。在提供传统的天气资讯之外,气象行业媒体研究受众需求,提供更为细化的天气、气候新闻资讯以及相关科普产品。

二、传统行业媒体平台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传媒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主要来自新技术和传播渠道的变化,以及因此发生深刻改变的读者阅读习惯。对传统媒体而言,尤其是《中国气象报》这样植根于气象行业领域的媒体平台而言,首先要结合自身特色,以受众对气象资讯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融入新的媒体环境,才是应对新媒体时代、做出融合改变的基础。

传统媒体首先面临媒体平台的单一性问题。以《中国气象报》为例,过去,报纸平台相对单一、发行渠道多限制于行业内,其实这些也是其他传统媒体特别是行业媒体的共性问题。

新媒体时代虽然带来了挑战,但同样也带来了机遇:目前,《中国气象报》已经实现了“一报一网”以及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个新媒体渠道的建设,而且在微视频、微动漫、音频以及H5、VR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传播渠道上解决了融合和“走出去”的问题。

传统媒体其次要解决的是内容多样化问题。以《中国气象报》为例,行业报版面划分方式以及以业务条块区隔的内容分类,缺乏与新媒体时代读者的共鸣。从形式上来讲,多媒体平台也需要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信息需求。

传统媒体最终要面对的是读者需求变化问题。相比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最大的变化来自于读者需求,一方面海量的信息让信息传播的门槛提高,另一方面读者的信息需求也开始不断细分,行业媒体平台要有针对性地从内容策划、生产、传播的全流程去思考读者需求的变化,才能真正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趋势。

三、打造融媒体平台。做有趣有料的氣象新闻

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读者需求的变化,以《中国气象报》为例,传统行业媒体平台该如何转型?

1.搭建好新媒体平台。新兴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在新闻传播的渠道上优势明显,搭建好新媒体平台,是参与报业竞争的基础。近年来,中国气象报在一报一网的前提下,微博入驻新浪、腾讯、人民网、新华网,并与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等微博建立了信息互推合作机制;中国气象局政务账号入驻人民日报、搜狐、新浪、今日头条等12家国内知名新闻客户端平台,固定订阅用户数突破3500万,服务覆盖人群超6亿,日均浏览量超过5万次;中国气象报微博、微信“粉丝”超过12万。

2.打造行业特色精品内容。《中国气象报》的内容以气象行业新闻以及气候变化领域内容为主,这是弱势也是优势。弱势是内容来源太狭窄,稿件资源限制多;优势是在做气象行业新闻和科普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资源和专家团队,可以把内容做到既专业又精致。

气象卫星是国家重器,它所提供的气象信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气象业务、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大气科学、海洋学和水文学的研究。对于气象卫星的报道,《中国气象报》有专业的专家团队,有权威、一手的资讯,这是任何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2017年9月25日,风云四号A星(以下简称“风四”)正式交付使用,这对于保证我国静止气象观测业务的连续、可靠和稳定运行,提高我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中国气象报社而言,这是年度宣传的重中之重,在前期精心策划下,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联合推出#大国重器风云四号#专题,以文字、图片、动画、漫画、视频、H5、VR等形式同时推出。例如在中国气象报上刊登的《我国气象卫星观测迈入“风四”时代》、网站《“风四郎”为月球地球拍下最美团圆照》《发射至今,“风四”干了哪些接地气的事儿?》,微信端《微信启动页变脸风云四号拍出新地球》等。当天,微信朋友圈被刷屏,阅读和转发量瞬间破百万,7亿多手机微信用户连续三天见证了微信登陆页面“变脸”,风云四号拍摄到的地球新画面成为“网红”:微博的#大国重器风云四号#一经推出,阅读量就突破百万。在风云四号的策划和报道中,中国气象报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渠道,将特色精品内容与媒体融合渠道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很好的宣传典范。

3.细分读者需求。对于气象新闻而言,基础的工具属性需求、行业内的新闻获取需求、更进一步的价值观感应需求其实同样复合存在。传统的报纸版面划分,首先满足的是行业系统内部的新闻获取需求,伴随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的运营,公众对气象信息、气象知识、重大事件气象资料支持的需求也在增加,此时《中国气象报》以其权威性地位,不仅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甚至可以进一步引导,由此拓展新的新闻业务线条。

此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读者对气象新闻的需求也在提升,与科技、文艺、知识类新闻需求一样,也在单一的功能性需求之外,开始有价值观诉求,也就是常说的“讲情怀”。2017年,中国气象报在副刊版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将副刊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多维度、多层次解读,将专业性极强的气象新闻与历史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策划的选题在报纸和新媒体渠道发出后,点赞和评论数都超过了以往传统副刊稿件,取得了行业系统内外部的好评。

无论新媒体时代有何特点,读者口味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气象新闻工作的核心需求还是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并以市场化的思维提升媒体平台盈利能力。作为新闻工作者,好奇心不仅是开展工作的基础素质,也是应对新媒体时代变化的基本能力,如此才能第一时间洞察传播新趋势、拓展新思路,才能在不断学习中,从内容、渠道、运营等各个层面,及时跟上读者需求的变化。

猜你喜欢

气象传统媒体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渠道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