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与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2018-09-01张歆周皑刘斐
张歆 周皑 刘斐
在2016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以下简称“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并强调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在会后答记者问时,李克强总理进一步表示:“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互联网+”首次加到了政府服务上,说明我国政府职能正向着服务型转变。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初步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办事,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制度不完善、技术能力不够、安全防护能力差等客观因素,也存在网上服务事项不全、信息共享程度低、可办理率不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仍然不便等问题,同时还有不少地方和部门尚未开展此项工作。主要问题有:
名称不规范。政府网站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入口,其名称是政府的互联网名片,但由于长期缺乏名称管理规范标准名称多由主管单位、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呈现出“中国××”,“××之窗”、“××在线”等五花八门现象。
域名不统一。各级政府网站域名没有统一规划制定,有些政府网站没有使用“.gov.cn”为后缀的域名,域名的构成规则也不尽相同,导致政府网站辨识度降低,增加了网民的记忆负担。
更新不及时。许多政府网站在建设初期充满了激情,在布局上追求栏目数量的大而全,但后续建设乏力,内容长期不更新、不维护甚至内容有误,不仅沦为“僵尸网站”,滞后信息还易误导群众,影响到政府形象,损害政府公信力。
布局不科学。首页琳琅满目,偏好弹窗、悬浮窗等呈现方式,但版面冗长、布局混乱,频道和栏目的名称含义模糊、内容重叠,主要服务内容没有明确的用户指向,使得用户获取网上服务较为困难。
数据不共享。由于服务方式标准不一,政府各部门有关应用数据、资源成果互不共享,人为形成的数据壁垒造成了一个个行政“堡垒”、信息“孤岛”,原本能联网查询就能解决的小事,却常让群众为办理“单身证明”之类的奇葩证明而跑断腿。
办事不方便。一些基层政府网站存在信息不准确、互动不回应、服务不实用和信息搜索功能不稳定等问题,群众在网上办事往往存在难以找到办理入口、办理要件繁琐难懂、流程陷入“死循环”的困惑,觉得还不如现场办理来得方便。
入口不统一。统一办事入口是方便群众找到和使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首要条件。但一些地方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府网站“两张皮”,甚至出现同一事项内容不同、标准各异的现象,导致办事平台不好找、企业群众不愿用。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政策布局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系统性很强的惠民工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举措。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和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为目标,提出了4大类、16小类工作任务,制定了63项推进措施,从而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确立科学的行动指南。《意见》的颁布,标志着国家层面已逐步形成了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布局。
201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围绕促进“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对各地方政府建设政务办事服务平台给出了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又于同年5月印发了《政府网站发展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全国政府网站的建设发展做出明确规范,提出要统筹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通过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集中管理信息数据,集中提供内容服务,实现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平台整合安全、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
《建设指南》以评价考核为手段,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水平;《指引》是政府网站建设的风向标,明确提出了集约化建设的落地实施办法。未来政府网站的发展趋势将是:各级政府网站集中在一个平台发布呈献,统一监管信息更新情况——信息更新不及时、死链、错链将及时被网站管理员发现并整改:网站名称统一使用本地区、本部门机构名称命名;域名统一使用“.gov.cn”为后缀,下属机构统一使用上级机构网站二级域名:页面风格基本统一,内容呈献简洁明了:建立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用户数据打通;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实现办事网上直办、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三、湖北创新推出“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品牌
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主要抓手,创新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务服务网建设等工作“落地生根”,并取得了積极成果。2017年,湖北将“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列为全省重大改革项目,提出要以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为抓手,将“互联网+放管服”打造成湖北改革品牌。
按照这一改革部署,湖北迅速出台《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分解制定了“一张网”建设的总体架构、建设“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推广应用中介服务管理平台、统一编制事项标准、推动事项网上办理、探索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推进业务办理系统融合贯通、建立一网覆盖的技术支撑系统、加快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等10项任务,并明确了各项任务要求和分工,规定了具体的时间节点。
与此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建设指南》《指引》等系列文件精神,制定了配套落地文件。比如,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7年9月印发《关于规范我省政府网站名称和域名的通知》,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于当年10月份实现了省内54个省直政府部门网站域名规范化工作,并构建形成省直部门网站矩阵。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网站的辨识度,有利于网站监管,同时也让用户在访问全省政府网站时感受到“一站式”体验。
至2017年年底.湖北“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省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249项,成为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上线试运行,50个省直部门以及7个试点市,部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统一办理。可以说,“互联网+放管服”的改革思路,既精简了行政审批事项,又节省了各级政府部门财政开支,给群众真正带来了便利、带来了实惠。
在2018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仅是数字简单量变。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化运用、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权力运行方式的深度变革。按照这一目标,我省还将继续扩大业务平台对接力度,将全省各类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陆续汇集至“一张网”,形成全省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省直部门及各地市州将不再单独设立办事入口。
综上所述,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提升政府网站的办网质量和网上政务服务水平,将直接体现政府部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互联网+”已进入加速发展、全面破局的重要时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以纵深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让办事真正“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