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的课堂需求,唤醒学生的“五觉”体验

2018-09-01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8期
关键词:关注学生体验

张?

[摘 要] 音乐教育教学的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体验活动,使儿童充分感受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通过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

[关键词] 关注学生;课堂需求;体验

当前,音乐教学看似是“感受体验式”的课堂,但实则仍属于“问答式”。教师们往往会利用“追问”的形式向儿童寻求教师心中早已确定的答案。而儿童往往为了迎合教师,所给出的答案未必就是自我真实的审美感知,以至于音乐课堂只是用于学习音乐,而并非是用音乐来学习。这样的音乐教育活动很难提升儿童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音乐课堂需要关注到学生的课堂需求,使学生在“五觉”的充分体验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

一、现象描述

某老师执教“一对好朋友”一课,这是一首2/4拍,一段体歌曲,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前八后十六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休止符,充分体现了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她将课堂设计为四个环节:欣赏导入、歌曲新授、律动表演、歌曲伴奏。

环节一:欣赏导入。她用歌曲原唱作为背景音乐,利用语言和图片,创设在乡村交朋友的情境,邀请学生与她一起去乡村看一看,学生听了一遍就直接引入歌曲学唱。

环节二:歌曲新授。老师通过找音乐记号、模唱歌曲等要求学生唱出开心的、活泼的、有弹性的歌曲,并且通过语言、手势等帮助学生练习,但学生的演唱效果并不理想。

环节三:律动表演。老师建议:“让我们一起加入小伢伢和小妞妞的队伍,去他们家做客吧!”学生兴趣高昂,只是动作只能模仿个大概,律动效果欠佳。

环节四:歌曲伴奏。老师说:“听!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妈妈在淘米,准备烧饭,爸爸炒着菜,想为大家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同时她拿出事先准备的淘米篓,用指尖刮奏出声音,还用响板打击,请学生说说两种声音的特点,并利用身边事物模仿。学生能够说出两者声音的区别并想出用拉拉链和摩擦衣服模仿淘米声,用拍手模仿炒菜声。老师采纳了学生的想法,并出示与声音相配的图形,将学生分为两组,请学生直接看图形为歌曲伴奏,学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问题分析

1.课堂缺失了“听”,弱化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

环节一中,老师只安排了一次让学生聆听歌曲的机会。音乐是听觉艺术,在课堂中,学生需要反复地、多种形式地聆听活动,有了充分的聆听机会,学生才能进一步熟悉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对于学唱和情感的表现也会相得益彰。

2.课堂缺失了“情”,忽视了学生感受音乐的心理要素

案例中的老师只强调专业术语,忽视了“情”的传递。情不仅是音乐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音乐需要的动力。

3.课堂缺失了“仿”,淡化了学生实践音乐的平台

在環节三和环节四中,学生没能完全跟上老师的要求,这两个环节的意义也就没有达成。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实践之前,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需要老师给学生一个思维的依托,学生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惊喜。

三、改进对策

1.结合视觉、动觉,唤醒学生的“听觉”

低年级音乐课应抓住学生好动、模仿力强等身心特点,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歌声、律动三方面唤醒学生的“听觉”,引导学生多遍聆听,让学生从旋律逐步熟悉到歌词,再感受到歌曲情绪,为歌曲学唱做好充实的准备。

2.结合听觉、感觉,唤醒学生的“知觉”

老师通过用“情”渲染学生的情绪,用声音的对比、情绪的对比、表情的对比所产生的效果,唤醒学生对音乐的知觉,为接下来的音乐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结合“五觉”体验,唤醒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感的生成、音乐课程的学习需要依托模仿,学生在模仿中起步,在实践中适应,这就是音乐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现实的需求。教师满足学生学会“走”,学生才能“跑”,才有可能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施芳洁.略谈音乐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教资料,2016(3):82-83.

[2]吴榕.试论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探索[J].快乐阅读,2015(10):13-14.

猜你喜欢

关注学生体验
提高西藏农牧区乡镇小学汉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关注学生生活学习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