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2018-09-01于光君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实现路径新时代

本文系中华女子学院校级重大课题《儒学在实现男女平等中的价值与作用研究》成果(编号:KY2016-01004);中华女子学院思政重点课题《傳统文化在培养新时期女大学生人才中的应用研究》成果(编号110003170742)

【摘 要】 文章叙述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女大学生”的深刻内涵,探索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实现路径: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女大学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加强女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女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充分发挥女子院校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新时代;女大学生;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青年既包括男青年也包括女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男女平等,对男女青年都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在中华女子学院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上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精神,结合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女大学生提出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女大学生”的要求,为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理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内涵,探索和研究其实现路径,对于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女大学生”的深刻内涵

女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也是各个历史时期女性中的精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女大学生应该具有新的时代风貌,应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有为青年,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1、女大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女大学生应该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女大学生。首先要讲政治,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女大学生要自觉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其次,女大学生要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女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要服从和服务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要根植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个人梦”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梦”,“个人梦”要根植于“中国梦”。再次,女大学生不能空谈理想,要实干,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女大学生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担当的历史重任,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精英自然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女大学生的性别优势和知识理论方面的优势,女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弘扬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的重要力量。女大学生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自觉践行和弘扬“四自”精神,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担负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的特殊历史重任,还要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发挥独特作用。

3、女大学生要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硬本领

女大学生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还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女大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女大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培养知性高雅的品格和素养,成长为知性高雅的女性人才。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的品格和素养应该包括较高的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文素养;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和“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1]的浩然正气;为人处事得体大方,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原则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的恕道原则;贤惠的品质,在生活中能够扮演好孝女、贤妻、良母和善邻的角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中发挥独特作用;具有性别平等意识,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3]

二、“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为女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知性高雅的女性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学校要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女大学生自己要增强女性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增强人民服务的本领。

1、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女大学生”,要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和政府非常重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了在新形势下高校肩负的使命,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意见》也指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和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意见》为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在女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社会性别主流化,根据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创造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体系,增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加强女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女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女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女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次要加强女大学生的国情教育和党史教育,使女大学生真正了解我国的国情,理解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真正内涵,真正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再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党支部延伸,提升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发挥党支部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利用组织优势,组织女大学生党员、女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先进分子进行政治学习,发挥女大学生中先进分子的辐射作用,带动女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最后要发挥班主任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要建立健全班主任的聘任和考核机制,选聘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学生信任的老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最了解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可以根据女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性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指导结合起来,务虚与务实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加强女大学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教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性别关系上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是先进的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应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男女平等为目标,应是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性别文化。它以承认妇女的社会主体地位、承认男女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为基础,以立足现代,推进性别关系的和谐,推进男女共同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为目标,以权利的个性化、选择的多样化和向弱势群体的倾斜为原则,并具有批判性、超前性和挑战传统以及为大众所接受的特点。”[4]践行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与“四自”精神教育和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是统一的,践行和弘扬“四自“精神,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本身就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的要求。由于自己的性别特点、理论优势和性别优势,女大学生是践行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的主体。高校要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社会性别主流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女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女大学生成长规律,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女大学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坚定女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女大学生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3、加强女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视儒学为中国衰落的文化根源,西方女权主义者将儒学视为中国历史上性别压迫的根源,[5]而儒学则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以儒学为表征的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彻底的批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失去了“合法性”和“正当性”,私塾教育的废止,学校教育的“西化”割裂了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被汲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为高校加强女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据和支持。

首先,高校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走出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盲目批判所造成的认识误区,走出西方女权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扭曲性批判所造成的认识误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掘提炼出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素养,有利于女大学生成长的文化因子,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女权主义的和谐性对话,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的发展,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

其次,高校利用自身拥有丰厚的教学资源的优势,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女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鼓励有传统文化积淀的老师在博雅课、自由选修课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活动,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把女大学生培养成为知性高雅的女性人才。

4、加强女大学生的专业教育

高校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高等教育改革之后,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存在着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与就业质量没有必然联系的现象,“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在女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这对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要针对以上现象和女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教育女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女大学生的价值,践行和弘扬“四自”精神,处理好当下的学习生活与未来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以积极的心态学好专业课程是今后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础。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专业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重视发挥课程时政的作用,以专业课教学为载体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充分发挥女子院校的独特作用

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女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女子院校的独特作用。女子院校是专门进行女子教育的行业特色院校,在女性和性别问题的研究与教学方面有着丰厚的资源,在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别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女子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组织专门的科研队伍和教师队伍,建立和发展女性学学科,培养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利用和发挥学科优势,探索在新时代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女大学生的基本路径,探索和研究在女子院校和在普通高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女大学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为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女大学生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25.

[2] 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83-84.

[3] 于光君.优秀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知性高雅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5.36.

[4] 丁娟.先进性别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构[J].思想戰线,2003.5. 40.

[5] [美]罗莎莉著,丁佳伟,曹秀娟译.儒学与女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1.

【作者简介】

于光君,男,社会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副教授,中华女子学院女子国学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女性学、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实现路径新时代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