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朗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018-09-01李娟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文本文章

李娟

朗读指的是利用有声语言替代书面语言进行文章情感表达的一种活动,朗读者在开展此类活动时需将书面语言蕴含的意义利用感染力十足的声音进行展现,对提高旁观者及自身对文章中文字的美感、艺术韵味及作者写作含义的领悟程度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正与古人贤者所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念相符。因此,以现代教育观来看,教师需结合当下倡导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朗读教学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让死的文字内容变得活力满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学习积极性,还对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具有间接性影响作用。

本文笔者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朗读活动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一己之见,具体如下所示。

一、教学活动中安排朗读目标

笔者以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来看,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假设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只是一味的描述文本语言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且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的缺乏还导致学生对文章中蕴含的独特音乐之美无所感悟,更别说作者撰写文章时各处的起承转合点学生能否理解了,由此可看出朗读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文章过程中需明确一点,不能随机安排文章段落内容让学生进行朗读,如教师认为某篇文章中的某章节内容文辞优美,就立即安排学生朗读,此类朗读获取效果必定会差强人意。教师需明确朗读的原由,并在此基础上来安排学生朗读目标,同时针对朗读文本本身的不同之处来注重目标的差异性并突出其变化之处,虽此类朗读模式存在功利性考量,但是对满足学生文章朗读的个体差异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真正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初中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经典散文及脍炙人口的小说等文本,均可作为朗读教材资源,并在学生朗读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目标。如,在进行巴金的《繁星》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文章朗读基调需呈舒展状态,来体会文章动人之处;在进行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时,需确保学生能够明确文本字音,同时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怀念、眷恋之意;而讲解《黄河颂》一课时,如何读出作者文章中情绪饱满之意是其课堂主要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合理安排学生朗读时间,避免对课堂正常教学流程造成影响。

二、教学环节中提供朗读契机

众所周知,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占据教学的首要位置,但其作为独立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仍有待商榷,教师还不能过分倡导朗读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朗读环节片面增加而影响课堂整体教学流程。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合理穿插相应的朗读活动来进行教学设计,此类做法应当最为适宜。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在教学内容中将朗读作为主线内容来贯穿于课堂中,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

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在合理情况下安排多次朗读机会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每次开展朗读活动前需基于教学内容基础上充分考虑是否会对教学环节造成影响,并适当给予学生指导来提高其朗读任务完成速率。如教师在讲解文章内容时,可作以示范性朗讀来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机会,并在教师营造的朗读气氛下明确此篇文章需具备的朗读情感,同时还可以分配学生朗读任务,指导学生在学习后,通过朗读文章产生的二次感悟和来进行理解比较,加强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和提升文章领悟程度及层次水准。除此之外,教师可在课程接近尾声时安排学生报以欣赏的目的来再次朗读文章,以进一步培养语文学习情感。例如,在进行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教学时,可在各环节穿插朗读活动来进行教学设计,并明确每次朗读的具体目的,如初读目的在于如何去除“缥缈”“闲游”一类生词含义;再读时目的在于分析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三读时是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内在的情感基调。此类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文本理解程度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注重范读引导和倾听艺术

学生在朗读文章期间,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来做好范读和倾听的工作,对增强学生朗读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媒体在教学中已普遍应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录好文章朗读作为范本,但通常情况下,教育均是主张教师通过现场亲自示范来进行引读,较多媒体播放而言,教师亲自范读可在音量把握程度、节奏收放情况及重音的强调等方面被学生所需借鉴,内容方面会更为亲切和立体直观,对提升学生文章朗读水平和学习效率均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进行经典文章《背影》教学时,教师可将其作为朗读范本,首先教师需站在教室中心位置以便于范读时班级学生欣赏得清晰。然后采取克制、柔和的文本处理声调来彰显文章中父子亲情的中心思想,最后对作者持续运用的“探”“爬”“攀”“缩”等动态词汇,教师在处理文本时可考虑使用重音轻读的方法来突出父亲过铁路过程的艰难之意,教师文章情感处理的张弛有度是提高学生文章蕴意理解程度的关键所在,此类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目前已被大部分学者所认同。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充分倾听学生的艺术技巧,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提高其语文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教师在被倾听中完成课堂教学目的,这是确保朗读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笔者现根据自身教学生涯中的一堂公开课为例,当时的授课教师选择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集体或个性朗读过程中,会随着学生朗读的整体或个性效果而出现微笑、耳语或点头的表情,且学生在朗读结束后,教师未刻意的赞美学生或制造气氛,但教师在学生朗读期间的用心倾听和关注均能让学生感受到了关心和重视。此类现象不仅有效提高了师生间关系的融洽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文章的朗读热情,以达到教师高效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必经之路。故教师需及时转化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及理念,正视朗读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运用于课堂活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由且存在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对培养其语文情感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215021)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文本文章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