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一双“慧眼”

2018-09-01郭媛媛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阿里山范进中慧眼

郭媛媛

解读课文是初中生在课堂上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这项能力,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们一双“慧眼”,用“小”的点拨得到“大”的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各自的见解,这种见解来自他们不同的阅历,并因此而产生的对事物的不同看法。

然而,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艺术价值,这种观点和价值源于作者对事物或社会深刻的洞察。因此,解读课文,并不仅仅是解读课文本身,更重要的是解读作者的思维高度,及其因此而成就的作品的艺术魅力,这种思维和艺术是固定的,是具有艺术权威性的,虽然解读的思路不同,但正确的结果却只有一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正确解读课文,需赋予他们一双“慧眼”,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揭示课文的实质,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基于学术眼光的课文解读

严格说,课文解读是文学批评的一个微观视角,同时也是开展文学批评的基础切入点。因此,文学批评的学术性、严肃性与客观性,直接影响着课文解读的动机、思路和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解读一篇课文,从而对课文产生客观的认识,并籍此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笔者认为,教师需要运用学术眼光,采用严谨的态度,并科学设计解读课文的流程。众所周知,每一篇课文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尤其是节选类课文,更代表了一部文学作品的精华。因此,解读课文需从解读背景入手,首先让学生了解課文出处,其次再了解课文内容,采用“背景解读→文本阅读→提炼思想→归纳概括”的解读流程,如此,则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范进中举》一课教学为例,本课属于节选类课文,节选自清代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针对这篇课文,如果教师仅从课文本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解读,则学生势必会陷入课文中描述的内容这一狭小圈子,以课文情节为出发点解读课文,对范进、胡屠夫等主要人物进行片面理解,误读课文的中心思想,从而买椟还珠,丧失了课文设立的本意及其价值。对此,笔者在课堂开篇首先利用多媒体对这篇课文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向学生们介绍了《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即以写实主义对封建社会吏治的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礼教的虚伪进行批判和嘲讽,从而使学生们从主观意识上将这篇课文置于《儒林外史》思想内容这一大背景下加以审视和解读,认识到这篇课文是小说批判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和礼教虚伪的一个缩影,加强了对课文的理性认知。

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们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课文中共出现了两个关于主要人物的行为反差,分别是什么?”带着问题,笔者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标出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解答:“两个反差分别是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的行为反差,以及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的行为反差。”

再次提问:“那么,范进与胡屠户的行为反差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他们的行为反差在心理上是相同的吗?”在问题情境下,笔者引导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展开探究,籍此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对“课文通过哪些方面进行批判和嘲讽”展开分析,概括和归纳出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来表达哪些观点,从而既解读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作者思想,帮助学生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基于艺术眼光的课文审美

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学术观点解读课文的同时,还需让学生通过艺术视角对课文加以审视,在解读课文过程中提炼课文的审美元素,从而使艺术视角与学术视角相结合,提高学生解读课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

如《阿里山纪行》一课,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让学生们细读一遍课文,随即提问:“咀嚼课文文本,你能品味出哪些感受?对课文中描述的阿里山产生了哪些印象?”

此时学生们回忆课文内容,会对第一自然段中提到的两首歌曲《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产生第一印象,继而自然而然会从音乐的视角切入课文,联想到阿里山如同《阿里山的姑娘》中歌词写的那样:高山长青、涧水常蓝。在此基础上,笔者抓住学生的心理,立即用多媒体播放了《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创设出更为浓厚的艺术氛围,并让学生们再次阅读课文,品味课文文本之美,感受课文用文本创设出来的美丽意境,学习作者创设意境之美的方法和特点,如此,则实现了用艺术的眼光解读课文,使学生们感受课文的审美观点,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之,有效解读课文,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保障,因此,教师需充分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同时给予学生一双“慧眼”,引导他们通过不同途径与这些教育元素进行互动,籍此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初步形成文学批评的意识和能力,为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225800)

猜你喜欢

阿里山范进中慧眼
紧箍咒和慧眼
“范进中举”现实版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错中寻源 练就慧眼
“大陆阿里山”春正浓
安全隐患逃不过他的慧眼
借你一双慧眼
教学游记散文不妨增添一些趣味——以《阿里山纪行》教学为例
《范进中举》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