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切缅怀简·巴斯蒂安先生

2018-09-01江松洁

钢琴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钢琴

文/ 江松洁

惊闻巴氏先生过世那天,我正在学校准备授课,朋友发来短信,我着急上课,匆匆瞥了一眼,半天缓不过来。当天课后没多久,便看到网络上有公号发文:“美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作曲家、钢琴家简·斯密瑟·巴斯蒂安,因病于美国加州时间2018年3月27日与世长辞,享年82岁。”

作为《巴斯蒂安钢琴教程》的编写人之一,巴氏先生对全球儿童钢琴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与所有受其恩泽的人一样,对先生及其所从事的事业怀有深深敬意与感激。然而,借由2012与2014年两次担任先生在中国各大城市巡讲的全程翻译,我还私藏一些与她的亲切回忆。因而,先生的过世除了唤起我的深切遗憾,更是激荡出我内心深处极其私密的失落与悲痛,尤其忆起先生生前对我的关心与爱护,悲痛更是汹涌来袭,这种关乎生命的情感漩涡如此突如其来,率先袭来的竟不是悲伤,而是茫然与震慑,令人在瞬间跌入某种真空失语状。就像与某位老友,平日不想不念,忽有一日发现,待要想念,竟已来不及!

匆忙之中给先生的女儿丽莎写了一封沉痛的安慰信,随即在内心生出一股强烈的冲动,欲为先生写些什么。一直以来,有关巴氏钢琴教材的相关研究,以及先生及其家族对全球儿童钢琴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都不乏学者论述。尽管我也偶有涉足,但始终自知功底浅薄,不敢贸然评价先生一生成就。因而此刻,仅凭脑海中翻卷如涌的记忆,记录一些与先生一起的私密,盼能以此相告先生亡灵,在遥远异国还有一份无尽的怀念与哀思萦绕。

初识先生是在2012年9月,时间过去多年,我已记不清当时具体是何机缘推促我与先生相识,依稀记得是因恩师杨燕迪的推荐。总之,某日忽接一则消息,询问我是否愿意担任先生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巡讲的全程翻译。当时,我与许多人一样,对“巴斯蒂安”这个名字已不陌生,因为由先生夫妇二人共同编写的《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在国内已经被广泛熟知,而我身边也有朋友正在使用这套教材,我的内心有掩饰不住的兴奋与好奇。然而,严格来说,我对这套教程的认知大概也就只停留在听过、非系统使用过的“不陌生”程度,而对这套教材背后的理念、体系等所知不深。在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时代,一方面受好奇心驱动,另一方面受强烈的学习欲望鞭策,我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一任务。

2012年9月的广州机场异常闷热潮湿,经过漫长到让人有些疲惫的等待后,我与活动主办方的几位人员终于迎来了先生及其同行者。初见先生,我有些诧异,因为在她之前,我从未见谁人至古稀竟还能如此健硕!尤其是她在漫长的国际旅途后脸上竟毫无倦意。推算起来,2012年时,先生已是76岁高龄,但若非亲眼所见,谁都无法将这年龄与眼前这位目光熠熠、笑声爽朗、思维敏捷、硬朗健谈的翩翩女士相联系。在之后的几天中,我随先生在三大城市辗转,吃住均同行。时间已有多年,许多细节我已淡忘,但有几件事至今仍给我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其一,先生对待自己的事业极为虔诚。在先生之前,我大概从没想过做翻译还要接受“培训”。我做过许多活动的翻译,每次都是直接上阵,很少在工作之前与主讲人就讲演内容作过多交流,至多偶尔碰到一些心细的主讲人,会事先给我一个笼统大纲。然而,在活动正式开始前一天,我接受先生整整一个下午的细致“培训”,实在前所未有!先生的“培训”大概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了解中国的钢琴启蒙教育现况。听完我的大致介绍后,大概是为了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先生要我在钢琴上告诉她我从小是如何学琴。可能是因为这一突然要求让我措手不及,所以我一直记得这事。我如实并尽最大努力将儿时学琴的情景大致复原。期间,先生一边认真看一边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同步点评,例如,当看到我高抬指后,立马将我手轻轻按住表示她更倾向贴键演奏。后来想想,这就是我们互相熟悉对方的第一步,而好的沟通与翻译一定是建立互相熟悉的基础之上。第二步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由先生向我介绍她的教学理念,以及《巴斯蒂安钢琴教程》的具体使用。我原本以为先生只打算笼统讲讲思路,没想到她的讲解详细到让我诧异,她甚至将第二天讲演需要用到的辅助工具都一一带来,包括一个纸板键盘、一个奖杯和一些学生作业本,等等。大概是因为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整个过程中先生一直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在我们几个同行年轻人都已面露疲惫时,她仍兴致勃勃,口若悬河。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刚刚经历了国际长途飞行的老人,她的硬朗身骨与敬业之心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并至今回想仍觉得鲜活如昨日。最后一步虽简短,但后来证明也很重要。先生讲完所有要讲的之后,又将第二天她讲演的流程与我细说,详细到甚至告诉我她将如何开场。因为有了前一天的“培训”和交流,第二天的讲演效果非常好。我们互相清楚对方的思路与节奏,甚至到后面几场,我已经熟悉到可以在台上轻声提醒她一些漏讲的环节。先生谦虚,对我的提醒很是感激,下台后总是用带有她标志性的爽朗笑声说:“你帮大忙了!”

还有两个细节令我记忆深刻。我观察到,每次到有钢琴的地方,只要情况允许,先生必定坐下练琴,曲目既涉及她讲演中的作品,也有一些非讲演曲目。有一次她弹着弹着兴致一来,主动转头告诉我,为了能给学生更好地示范,她坚持练琴已有多年。联想到她讲演过程中信手拈来的演奏示范,我瞬间觉得内心很受触动。先生如此高龄仍坚持练琴,我辈年纪轻轻,又有何理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此外,哪怕在来华讲演如此高强度的行程安排中,她仍在抽空写作尚未完成的书稿。2012年9月那次的“培训”结束之后,先生不知疲惫,在钢琴上又架了一本笔记本,是她即将出版的书中的一些乐曲,她准备继续尚未完成的和声编配工作。我对这一幕印象非常深刻,可能是那时候她的样子看起来有些滑稽,但聚精会神的模样又让人无比动容:大概是乐谱看起来有些费劲,她的脖子努力往前伸着,眉头紧锁,双眼直直注视乐谱,耳朵上还突兀地架着一支笔,这应该是为了方便腾出双手,但又怕需要时找不到笔。她时不时在钢琴上弹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画一会儿,显然在高度集中注意力思考。见我过去,先生随即邀请我弹弹她刚写的作品。我弹后,她又急忙问我感觉如何。那个下午之后的时间,我们便全都在讨论新作的和声编配。我原本觉得有些疲惫,但在她的感染下,竟又坐了好久而不自知。

其二,先生对晚辈的信任与爱护令我难以忘怀。2014年6月,先生再次来华,此趟除了照例带上美国相关出版公司的负责人,她还带了女儿丽莎与外孙女——先生与亡夫詹姆斯·巴斯蒂安育有二女,丽莎与洛丽,两人都继承了家业,在全球范围努力推广巴斯蒂安钢琴教学法。在机场接到先生之时,我瞬间明白此趟有女儿同行的原因——先生的身体状况已明显不如两年前,曾经令我们所有人惊叹的敏捷身手与“精、气、神”似乎在刹那之间抽空而去。看着眼前这位反应有些迟钝的老者,让人不禁猜测这两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然而,当先生在接机的众多人群中看见我时,她疲惫的双眼突然瞬间发亮,熟悉的典型美式笑容又开始浮现。她径直向我走来,一边伸出双手,一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声地说:“太好了!真的见到你了!我跟他们说你不来翻译,我就不来中国!”说完这话,她的双手已经牢牢握住我的双手。她的背比两年前更弯了些,站在我身边比以前显得更娇小,甚至跟我说话都要抬着头。那一刻,握着她枯瘦的双手听她说话,除了感动于她对我的信任,内心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心疼。

有件小事情我一直记到今天。2014年与先生相见时,我即将结婚。听闻我结婚的讯息,先生非常激动,还在大街上走着,就开始旁若无人地兴奋击掌,并用她标志性的大嗓门叫道:“太好了!太好了!”并一路上千叮万嘱我结婚一定要送她请柬,尽管她没有办法来到婚礼现场。然而,到了目的地后,她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转头戏剧性地眉头一皱,一脸苦笑看着我:“怎么办,你结婚就要怀孕,怀孕就不能来美国给我翻译了(先生一直希望我能去美国了解她的工作室运作模式,并帮她翻译)!”当时的我一心只沉浸在即将结婚的幸福感之中,对未来还没有那么清晰地打算,因而瞬间被她一环扣一环的“假想”逗乐了。这些当然是现在想起来的闲话,而在当时,先生的一系列假设除了让不谙世事的我感到有些“好笑”,更多的还是感动,她所假想的一系列苦恼也让我强烈体会到一种被人信任与需要的美好感受。我想,我之所以能记住这件事到今天,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份美好。

另有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尤为让我记忆深刻。记得2012年那次见面,先生曾私下悄悄问我主办方为这次活动付了我多少钱。我一开始不知她的用意,只以为是普通的询问,便如实相告。谁知她紧接着又问了一句:“这个价钱在中国合理吗?够吗?”我瞬间有一丝别样的预感。果不其然,先生随后马上说她打算要额外再付我一笔钱。我受宠若惊,连连摆手拒绝,后来她又提了几次,但我没有同意,这事也就作罢。2014年,先生再次来华,正巧赶上我准备结婚。某日,在交谈中,她女儿丽莎忽然问我在中国是否能兑换美国支票。我当是她在中国遇到了一些经济问题,告知应该可以。谁知,她马上说在考虑送我些什么作结婚礼物。至此,愚钝的我才明白她的用意。果然,结婚之日,我收到先生女儿的一张支票,数目不小,这令我与家人在诧异之余十分感动。我一无名晚辈,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与先生萍水相逢,本是互相生命的过客,却受到她与家人如此信任与爱护。每每想起此生已再无机会当面向她表示谢意,心头便觉万分疼痛。

想起先生,许多人首先浮现在脑海的都会是她那具有标志性的灿烂笑容,那一笑,就好像生活永远没有亏待过她,而这也在时时提醒我对先生的第三个深刻印象:她对生活无理由的热爱。

2012年有次与先生闲聊,对先生的一句话记忆犹新:“花园、网球和钢琴,这三样就是我的全部。”如果你曾与先生接触过,你会很轻易发现,她对鲜花与网球运动的执着与热爱丝毫不亚于自己的钢琴事业。在我记忆中,她对鲜花从来不随便丢弃。每每离开一个城市赶赴下一场前,她满心挂念的都是那些无法带走的鲜花:还会有人给它们换水吗?还会有人带它们晒太阳吗?当她跟人描述她在美国的大花园时,眼睛里闪烁的满是兴奋与陶醉的光芒。网球也是她的挚爱,她对网球运动员如数家珍,重要比赛更是一场不落,实在有比赛无法观看,便选择录下,等空时回看。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对生活充满感激并饱含热情,想必任谁都无法在人生晚景还能保持如此丰盈饱满、年轻而富有张力的生命力。

然而,在我看来,先生对生活的热爱还更直观地体现在一些小到让人忽视的细节上。例如,她对个人仪表的重视。先生每次出场,必定妆容整齐,这番精致与讲究对我们几个随行的年轻晚辈产生了很大触动。某次,我陪她上洗手间,结果在门外迟迟不见她出来,进去找她,发现她正手忙脚乱低头掏着随身小包。我头皮一麻,紧张地问发生什么事了,脑海里瞬间闪过所有最坏的答案,诸如手机、护照或第二天讲课需要用到的某些东西等遗失了。结果,她双手一摊,一边摇头一边绝望地瞪大眼睛看着我:“我找不到唇膏了!”我一时竟不知如何反应。2014年来华那次,尽管身体状况并不佳,但先生对个人仪表仍无半点儿马虎。忘了是在哪一站,晚饭过后,先生问我是否可以上楼到她房间帮她挑选第二天的讲演着装,我欣然同意。到了房间后,才发现她行李箱中的“形象装备”有多齐全,其中甚至有专门用来卷头发的卷发棒!她把衣服一件一件穿给我看,不厌其烦。每每我觉得很是合适时,她总还能找到一点儿可挑剔的地方。最终,她选择了一套颜色非常鲜艳的套装,继而用非常满意的语气眉飞色舞地说:“我喜欢这个颜色。”

生活对待热爱生活之人,大概都是善良、慷慨的。记不清是在哪个城市的巡讲过后,我们打算奔赴下一个城市,一切手续办妥之后,先生与女儿并肩坐在候车厅候车。我怕打扰她们母女二人的亲密时光,坐在离她们稍远的右侧边后排。窗外有小鸟扑棱翅膀飞过,我被小鸟的飞声吓了一跳,循声抬头往窗外看,无意间,却看到了一幕让我至今想起都觉得无限温暖的情景:阳光不偏不倚洒进窗户,正好落在我左手边这对母女身边。年迈的母亲低垂着脑袋,温顺地倚靠在女儿身边。女儿正转身面对母亲为她朗读小说,声音轻柔、平静,语速不快、不慢,可能是担心有些耳背的母亲听不清楚,她的脑袋离母亲的耳朵非常之近。那一刻,心头一阵暖意袭来,我只觉得这是人间至美景象之一。先生酷爱阅读,这在我第一次见她便已了解。2012年的她身骨硬朗,哪怕在飞机上都还借着昏暗的灯光阅读。然而,在她日渐年迈之时,生活也并未弃她而去,而是派遣了另一个年轻有力的生命借她臂膀,温柔地撑托起她老去的生命,以爱心浇灌爱心。我想,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生活对爱生活之人的无声福报。

仔细算来,从得知先生过世之日算起至今,已整整三个月有余,起初的悲痛与震惊在日常琐事的消耗下也已平复了许多。尽管一想到人间已再无处觅得她那灿烂笑容,胸口还是会感到有些窒息,但平静一想,这也是所有人无法逃避的终极归宿,况且人至耄耋,也已是某种福分,只是心疼先生临走前还要经历病痛的折磨。斯人已逝,幽思长存。音容宛在,言犹在耳。受殊机妙缘恩泽,我幸能与先生在人间一番相识又短短相处,期间,又何其幸上加幸能接受先生的慷慨点播与教诲,既关乎音乐,也关乎生活。从初识先生算起至今已近六年,这期间有很多变化,我也从一名学生变成了与先生一样的教师。然而,先生的爱心与智慧就如天上的明星,从未褪色,仍一直在照耀我为人与治学的道路。

先生千古!

猜你喜欢

钢琴
一架钢琴
EMOTION
——为钢琴独奏而作
离家出走的钢琴
钢琴
学钢琴的故事
纸钢琴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