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动中国》中的价值分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应与解读

2018-08-31高倩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弘扬价值观核心

从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到十九大报告中将其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媒体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理所应当地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而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电视媒体因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和传承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其中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则成为主流媒体创新传播模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成功探索。

一、《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浸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价值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价值观缺失、拜金主义盛行等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主流价值,如诚信、道义、真善美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商业主义的侵蚀。社会急需通过对价值和情感的多样化呈现,形成被公众普遍认同、接受和感动的社会价值和情感,并最终内化为新时期共通的民族情感,而大众媒体在挖掘、呈现和传播这种价值情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电视媒介在构建集体记忆和集体认同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整合作用”,成为“反映并塑造社会群体这个想象物”的空间。作为深刻介入社会的年度媒介事件,《感动中国》在偶像泛滥的媒介社会中,以社会偶像的精神标尺构建起21世纪中国人的形象系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践行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让社会主流价值更加深入地根植于全体中国人的心里。

二、《感动中国》的价值观分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应

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标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照解读可以清晰的发现:《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一致。这两者在内容上高度地吻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标准很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精神纳入其中,用一种更加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感动中国》自2002年10月启动以来,到现在已经走过16个年头了,它也被誉为“观众一年一度的情感盛宴”、“中国人的一部年度精神史诗”。在过去的16年里,已经有166个人物和20个集体获得“感动中国”奖。细究“感动中国人物”,可以发现他们所体现的价值观有:“创新进取,成就事业”、“敢于牺牲,生命无价”、“当好公仆,勤政爱民”、“自强不息,创造奇迹”、“投身公益,服务社会”、“热爱国际,民族情怀”、“追求正义,守护良知”、“爱岗敬业,甘于平淡”、“乐善好施,热心助人”、“诚信做人,兑现承诺”、“忠贞于爱情”、“知恩图报”、“孝老爱亲”……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细致和具体的解读。通过这些人物的典型事迹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需要内化为精神力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细腻直观的解读。

国家层面:纵观《感动中国》开播的16年来,获奖者中不乏政府官员、军人警察、科学家等带有强烈国家符号的职业身份,比例超过50%。在获奖的政府官员中基层社区和农村干部占绝大多数比例,他们和最基层的百姓和农民紧密相连,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促进了国家的富强、民主、和谐。而获奖的专家学者皆因在重大科研学术领域获得世人瞩目成绩,这也体现了我国富强、文明的大国姿态。而不管是在各种危难时刻保卫国家和人民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军人警察等都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谐、幸福,塑造了国家的形象。

社会层面:目前我们社会层面矛盾比较集中在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在16年来获奖的感动中国人物中,乡村医生、少数民族医生、为医疗事业进步作出贡献的人不胜枚举,而热心公益、潜心教育的教师、志愿者也是比比皆是,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平等、大爱无疆。而面对局部地区的暴恐事件,维护社会法治和公正在《感动中国》中得以体现。

个人层面:在《感动中国》16年来获奖的一百多人中农民、普通群众、工人等占比例很高,这些普通百姓通过他们的高尚品质和感人事迹赢得了这份荣誉。在“爱国爱家”层面有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移民,有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唐山十三农民志愿者等;在“爱岗敬业”层面的有被称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有在南海守礁20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等;而“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等都在生动诠释着什么是“诚实守信”;而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马洪、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家中一贫如洗却资助一百多特困生的好人郭名义等都是我们身边“友善助人”的楷模和榜样。

“感动中国”中获奖的人物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有政府官员,也有普通的农民,既有掌握国家高精尖技术的科技精英,也有生活中平实的爱情、亲情和友情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能够深入到各个社会阶层。

三、《感动中国》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社会现实相融合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之所以能在中国民众中引起共鸣,长久不衰,究其原因,是《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推出的感动中国人物,如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爱心歌手丛飞、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他们真正区别于现时带着光环的稍纵即逝的“明星”们,他们都来自大众的身边,但他们却给了人们一种最真实的信念、力量,及一种最真切平实的感动。

在给《感动中国》人物获奖人物进行颁奖的时候,除了主持人宣讀的颁奖词和获奖名片都精炼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现时的人物事迹相结合,把我国传统的优秀品德与当下的人物事迹融合在一起,让这些主流价值观的传达既能鲜明地展现我们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和弘扬,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扬。比如“秋兰为佩”、“松筠之节”、“寸要春晖”、“长使英雄泪满襟”、“孝更绝伦足可矜”等,这些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期的形象表现,它体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

《感动中国》在人物的评选时更加注重与当年的大的事件背景相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不断地与时俱进。2003年在“非典”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钟南山院士、2008年传递出让世界感动和瞩目的“汶川精神”和“奥运精神”的全体“中国人”、2012年湄公河“10.5”案专案组、2013年的载人航天英雄、2016年的中国女排和大国工匠李万君……他们用对信念和理想的坚守和风斗不断赋予中国精神更新的解读。

与此同时,“感动中国”的思维也在不断拓展,目光关注的焦点不仅停留在国内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中国人身上,也以更开放的胸怀让一些国际友人走上了这个舞台,比如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德国人萨布利亚·坦贝肯、帮助中国人战争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提出索赔的日本律师团团长尾山宏等。国际友人入选《感动中国》人物,凸显了正义的精神与坚持的力量,引领公众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突破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建构,使得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内涵更开放、更丰富。

《感动中国》走过的这16年,在每年的春天,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通过一个个感动的故事,一个个温暖的人物,给全体中国人带来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在这些洗礼的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和传承,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向东.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多重价值与媒体资源整合的启示[N] .新闻记者.2009(3).

[2] 姚利权,叶菁.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探析媒体对民众价值观引导趋向[N]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6).

[3] 麦尚文.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价值观呈现与传播分析 [N] .国际新闻界.2009(5).

[4] 司朝霞.论主流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角色[N] .中国广播.2013(10).

作者: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教师 高倩。

猜你喜欢

弘扬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